偈頌七十六首原文
時(shí)節(jié)不相饒,俄當(dāng)七月朝。未聞桐葉落,已覺稻香飄。
泣露蟬聲咽,迎秋雁影遙。
有誰相共委,突兀對凌霄。
詩詞問答
問:偈頌七十六首的作者是誰?答:釋師范
問:偈頌七十六首寫于哪個(gè)朝代?答:宋代
問:釋師范的名句有哪些?答:釋師范名句大全
釋師范偈頌七十六首書法欣賞
參考注釋
時(shí)節(jié)
(1) 季節(jié);時(shí)令
好雨知時(shí)節(jié),當(dāng)春乃發(fā)生。——唐· 杜甫《春夜喜雨》
(2) 又如:清明時(shí)節(jié);秋收時(shí)節(jié)
(3) 時(shí)候
正是江南好風(fēng)景,落花時(shí)節(jié)又逢君。——唐· 杜甫《江南逢李龜年》
相饒
(1).饒??;寬容。 前蜀 牛嶠 《楊柳枝》詞之三:“橋北橋南千萬條,恨伊 張緒 不相饒。” 宋 朱熹 《春雪用韓昌黎韻同彭應(yīng)之作》:“ 東皇 應(yīng)好事,避舍亦相饒?!薄对偕墶返谄呋兀骸靶《觑w雙膝跪,公子大叫乞相饒?!?/p>
(2).好言寬慰。 晉 干寶 《搜神記》卷三:“怪異如此,救族不暇,何能致望於所不圖?此相饒耳。”
七月
《詩·豳風(fēng)》中的一首。反映 西周 農(nóng)奴終年辛勞而不得溫飽的苦況。全詩八章八十八句,為《國風(fēng)》中第一長篇。 南朝 齊 王融 《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》:“無衣無褐,必盈《七月》之嘆。” 宋 梅堯臣 《依韻吳沖卿秋蟲》:“今者《秋蟲》篇,不異《七月》章?!?清 王鳴盛 《蛾術(shù)編·詩序》:“蓋,《詩》有詠古而意在傷時(shí)者,《七月》、《信南山》、《采菽》之類是也?!?/p>
稻香
(1).稻穗的香氣。 唐 溫庭筠 《京兆公池上作》詩:“稻香山色疊,平野接荒陂。”
(2).指稻穗發(fā)出香氣。 唐 何扶 《送閬州妓人歸老》詩:“十畝稻香新緑野,一聲歌斷舊青樓。”
泣露
謂滴露。 唐 李賀 《李憑箜篌引》:“ 昆山 玉碎鳳凰叫,芙蓉泣露香蘭笑?!?唐 李賀 《南山田中行》:“云根苔蘚山上石,冷紅泣露嬌啼色?!眳⒁姟?泫露 ”。
迎秋
古代祭禮之一。古人以秋和五方之西、五色之白相配應(yīng),故于立秋日,天子率百官出西郊祭 白帝 ,迎接秋季到來?!抖Y記·月令》:“﹝孟秋之月﹞立秋之日,天子親帥三公、九卿、諸侯、大夫,以迎秋於西郊?!?鄭玄 注:“迎秋者,祭 白帝 白招拒 於西郊之兆也?!薄逗鬂h書·祭祀志中》:“立秋之日,迎秋于西郊,祭 白帝 蓐收 。車旗服飾皆白?!?/p>
相共
共同,一道。 南唐 馮延巳 《拋球樂》詞:“且上高樓望,相共憑欄看月生?!?/p>
突兀
(1) 突然變化的
平原過去了,面前山巒世界突兀而起
(2) 高聳的
何時(shí)眼前突兀見此屋。——唐· 杜甫《茅屋為秋風(fēng)所破歌》
突兀而已。——宋· 陸游《過小孤山大孤山》
蒼然突兀。——明· 顧炎武《復(fù)庵記》
突兀的山石
(3) 突然
事情來得這么突兀,使她不知所措
(4) 出乎意料
凌霄
(1) 迫近云霄。比喻志向高遠(yuǎn)
浩氣凌霄
(2) 凌霄花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