荷原文
裊裊點(diǎn)芳津,居然七月春。
地高紅染重,露滿綠擎勻。
寧止鳧忘去,還饒鹿欲親。
塞中君子者,疑是姓蘇人。
詩詞問答
問:荷的作者是誰?答:乾隆
問:荷寫于哪個(gè)朝代?答:清代
問:荷是什么體裁?答:五律
問:乾隆的名句有哪些?答:乾隆名句大全
注釋
1. 五言律詩 押真韻 出處:御制詩三集卷四十一
參考注釋
裊裊
(1) 形容煙氣繚繞升騰
裊裊浮航金畫龍。——溫庭筠《臺(tái)城曉朝曲》
青煙裊裊
(2) 形容細(xì)長(zhǎng)柔軟的東西隨風(fēng)擺動(dòng)
垂楊裊裊
(3) 形容聲音延長(zhǎng)不絕,宛轉(zhuǎn)悠揚(yáng)
余音裊裊
(4) 體態(tài)柔美的樣子
裊裊 *
芳津
(1).芳液。對(duì)液汁的美稱。 唐 李商隱 《行次西郊作一百韻》:“又若夏苦熱,燋卷無芳津?!?宋 蘇軾 《和陶田舍始春懷古》之二:“丹荔破玉膚,黃柑溢芳津?!?金 元好問 《紀(jì)子正杏園燕集》詩:“今年寒食好天色,曉氣鬱鬱含芳津。”
(2).唾液。 唐 韓偓 《無題》詩:“柳虛禳沴氣,梅實(shí)引芳津?!?/p>
(3).謂皮膚潤澤。亦以指潤澤的皮膚。 南朝 梁 蕭統(tǒng) 《三婦艷》詩:“小婦獨(dú)無事,紅黛潤芳津?!?/p>
居然
表示出乎意料
這么重的擔(dān)子,他居然挑著走了二十里
七月
《詩·豳風(fēng)》中的一首。反映 西周 農(nóng)奴終年辛勞而不得溫飽的苦況。全詩八章八十八句,為《國風(fēng)》中第一長(zhǎng)篇。 南朝 齊 王融 《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》:“無衣無褐,必盈《七月》之嘆。” 宋 梅堯臣 《依韻吳沖卿秋蟲》:“今者《秋蟲》篇,不異《七月》章?!?清 王鳴盛 《蛾術(shù)編·詩序》:“蓋,《詩》有詠古而意在傷時(shí)者,《七月》、《信南山》、《采菽》之類是也?!?/p>
高紅
(1).指掛在高枝上的紅色果實(shí)。 宋 蘇軾 《食荔支》詩之一:“爛紫垂先熟,高紅掛遠(yuǎn)揚(yáng)?!?/p>
(2).指胭脂?!栋籽┻z音·馬頭調(diào)·賣胭脂》:“ 王月英 ,家住在 東京 汴梁 , 周橋 以上把高紅賣?!?/p>
寧止
(1).安樂。止,無實(shí)義?!对姟ぶ茼灐ち捡辍罚骸鞍偈矣?,婦子寧止?!?/p>
(2).安處。 漢 蔡邕 《讓高陽侯章》:“至德元功,器量宏大,猶且踧踖,無心寧止,況臣無功德而散怠茸闒,何以居之?”
(3).謂所當(dāng)止。 明 李贄 《答周若莊書》:“茍所知未止,亦未為知止也……世固有終其身覓良師友,親近善知識(shí),而卒不得收寧止之功者,亦多有之?!?/p>
中君
(1).指才德平常的君主?!盾髯印こ嫉馈罚骸笆率ゾ撸新爮臒o諫爭(zhēng);事中君者,有諫爭(zhēng)無諂諛,事暴君者,有補(bǔ)削無撟拂。”《漢書·張敞傳》:“夫小國中君,猶有奮不顧身之臣,況於明天子乎!”
(2).指心。 宋 蘇舜欽 《夜中》詩:“夜分眾諠死,耿耿抱真履,中君湛以寧,不為外官使?!?/p>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