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文殿學士陳公挽詞原文
胡著登門久,詞林辱眷深。代言稱據(jù)古,議禮許同心。
去國臨歸路,還家寄好音。
病中聞赴告,老淚動盈襟。
詩詞問答
問:觀文殿學士陳公挽詞的作者是誰?答:樓鑰
問:觀文殿學士陳公挽詞寫于哪個朝代?答:宋代
問:樓鑰的名句有哪些?答:樓鑰名句大全
樓鑰觀文殿學士陳公挽詞書法欣賞
參考注釋
登門
上門去對方家
登門拜訪
詞林
(1).指匯集在一處的文詞。 南朝 梁 蕭統(tǒng) 《答晉安王書》:“殽核墳史,漁獵詞林?!?/p>
(2).詞壇。 宋 范公偁 《過庭錄》:“ 許昌 郭挺 元杰 ,從 李方叔 學,久蒙訓導。 方叔 死, 挺 有挽詩云:‘憔悴詞林失俊英,已應精爽在 蓬瀛 ?!?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談·談藝一·公文介公詩》:“吾鄉(xiāng) 公文介 公 鼐 , 萬歷 中,為詞林宿望,詩文淹雅,絶句尤工?!?金婉 《為外錄<詞林正韻>畢書后》:“后此詞林增善本,四聲堪證 宋 名賢?!?/p>
(3).翰林或翰林院的別稱。 宋 王應麟 《玉?!なノ奈濉た刀ㄙn翰林飛白書》:“ 至和 元年九月, 王洙 為學士, 仁宗 嘗以涂金龍水牋為飛白‘詞林’二字賜之?!?元 盧亙 《送侍講學士鄧善之辭官歸錢塘》詩之二:“昭昭日月揭,胡為厭詞林?” 嚴復 《救亡決論》:“至于成貢士,入詞林,則其號愈榮,而自視也亦愈大。”
代言
(1).謂代天子草擬詔命。語出《書·說命上》“恭默思道,夢帝賚予良弼,其代予言”。 宋 樓鑰 《送王正言守永嘉》詩:“使君讀殘萬卷書,古事今事俱了了,便應珥筆侍天陛,不然代言登鳳沼。”《宋史·綦崇禮傳》:“﹝ 崇禮 ﹞再入翰林凡五年,所撰詔命數(shù)百篇,文簡意明,不私美,不寄怨,深得代言之體?!?明 張居正 《謝召見疏》:“俾之在閣調理,代言備問,誠之職也?!?/p>
(2).代表某方面發(fā)表言論。參見“ 代言人 ”。
據(jù)古
遵依古道。《漢書·貢禹傳》:“天子報曰:朕以生有 伯夷 之廉, 史魚 之直,守經據(jù)古,不阿當世?!薄逗鬂h書·宣秉張湛等傳贊》:“ 杜林 據(jù)古, 張湛 矜莊?!?唐 韓愈 《順宗實錄三》:“給事中 陸質 、中書舍人 崔樞 ,積學懿文,守經據(jù)古,夙夜講習,庶協(xié)于中?!?/p>
議禮
謂議論禮制。《禮記·中庸》:“非天子不議禮,不制度,不考文?!?鄭玄 注:“禮,謂人所服行也?!?朱熹 集注:“禮,親疏貴賤相接之體也?!?宋 袁燮 《資政殿大學士贈少師樓公行狀》:“丞相言議禮之地,最要得人?!?明 王祎 《唐五禮序》:“是用為之序論,以著其説,庶議禮之家,得以慎所擇焉?!?劉師培 《論近世文學之變遷》:“惟兩 漢 議禮之文,博引數(shù)説,以己意折衷,近於考據(jù)?!?/p>
同心
(1) 思想或認識一致
同心同德
(2) 共一中心或核心
同心圓
同心度
(3) 共同的心愿;心思相同
神佛原有同心
(4) 志同道合;情投意合
昔時同心人,今日兩離分
去國
離開自己的國家
去國三千里
歸路
歸途;往回走的道路
孩子們在大樹林里越走越遠,終于迷失了歸路
還家
(1).回家?!逗鬂h書·臧洪傳》:“ 中平 末,棄官還家,太守 張超 請為功曹?!?唐 韓愈 《送進士劉師服東歸》詩:“還家雖闕短,指日親晨飱。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一:“﹝ 滿生 ﹞行至 汴梁 中牟 地方,有個族人在那里做主簿,打點去與他尋些盤費還家?!?/p>
(2).歸還農家。 陳殘云 《南大門風光·河畔飄起紅旗》:“土改的鑼鼓聲,和貧苦農民‘土改還家’的歡笑聲,震蕩了 深圳 南岸勞苦者的心聲,有些人回到家鄉(xiāng),分到了土地,安居樂業(yè)搞生產。” 周立波 《暴風驟雨》第二部六:“咱們挖地主財寶是要咱們的血汗帳,是財寶還家?!?/p>
(3).指把農作物收獲回來。 劉澍德 《拔旗》:“附帶還有一條:注意不要拋撒,保證顆粒還家?!?/p>
好音
(1).悅耳的聲音?!对姟旐灐ゃ罚骸笆澄疑|l,懷我好音。” 漢 禰衡 《鸚鵡賦》:“采采麗容,咬咬好音?!?唐 杜甫 《蜀相》詩:“映階碧草自春色,隔葉黃鸝空好音。” 宋 王安石 《半山春晚即事》詩:“惟有北山鳥,經過遺好音?!?/p>
(2).也特指樂聲。 清 李漁 《風箏誤·囑鷂》:“新詩為我逗琴心,更仗新詩索好音?!?/p>
(3).猶言好消息。《詩·檜風·匪風》:“誰將西歸,懷之好音?!?晉 潘岳 《為賈謐作贈陸機》詩:“子其超矣,實慰我心。發(fā)言為詩,俟望好音?!?唐 杜牧 《為人題贈》詩之一:“的的新添恨,迢迢絶好音?!薄抖膛陌阁@奇》卷十四:“好兄弟,是必替我送送,倘有好音,必當重謝。” 葉圣陶 《城中·前途》:“不勝盼禱,跂望好音?!?/p>
喜愛音樂?!妒酚洝ちH藺相如列傳》:“寡人竊聞 趙王 好音,請奏瑟。” 漢 馬融 《長笛賦》序:“ 融 既博覽典雅,精核數(shù)術,又性好音,能鼓琴吹笛。”
赴告
1.春秋時各國以崩薨及禍福之事相告。前者稱"赴",后者稱"告"。 2.專指報喪。 3.奔告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