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春原文
好事憐春老,無愁耐日長。爐煙驚扇影,酒面舞花光。
照水云容懶,移床竹意涼。
更煩紅槿帽,促拍打山香。
詩詞問答
問:晚春的作者是誰?答:范成大
問:晚春寫于哪個朝代?答:宋代
問:范成大的名句有哪些?答:范成大名句大全
參考注釋
好事
喜歡多事。愛參與他人事務的
春老
謂晚春。語出 唐 岑參 《喜韓樽相過》詩:“三月 灞陵 春已老,故人相逢耐醉倒?!?宋 歐陽修 《仙意》詩:“ 滄海 風高愁燕遠, 扶桑 春老記蠶眠?!?/p>
無愁
(1).沒有憂慮。 唐 杜甫 《題張氏隱居》詩之二:“前村山路險,歸醉每無愁?!?宋 范成大 《晚春》詩之二:“好事憐春老,無愁耐日長?!?清 錢謙益 《讀豫章仙音譜漫題》詩之五:“舞艷歌嬌爛不收, 南朝 從此果無愁?!?/p>
(2).古樂府雜曲歌名。傳為 北齊 后主 所倡作,至 唐 天寶 年間,改名《長歡》?!侗饼R書·幼主紀》:“﹝ 后主 ﹞乃益驕縱,盛為《無愁》之曲,帝自彈琵琶而唱之?!薄端鍟ひ魳分局小罚骸癌z 北齊 ﹞ 后主 亦自能度曲,親執(zhí)樂器,悅玩無倦,倚絃而歌。別採新聲,為《無愁曲》……樂往哀來,竟以亡國?!眳⒁姟?無愁天子 ”。
爐煙
見“ 爐煙 ”。
亦作“ 爐煙 ”。1.熏爐或香爐中的煙。 南朝 梁簡文帝 《曉思詩》:“爐煙入斗帳,屏風隱鏡臺?!?宋 蘇軾 《青牛嶺高絕處有小寺人跡罕到》詩:“暮歸走馬沙河塘,爐煙裊裊十里香。” 清 支機生 《珠江名花小傳》:“爐煙暗遞浩歌聲?!?/p>
(2). 廬山 香爐峰 的云氣。借指 香爐峰 。 宋 梅堯臣 《寄王江州》詩:“何嘗聞堠火,唯是對爐煙。潮到 盆城 否?猶期信可傳?!?/p>
(3).舊時宮殿前丹墀設焚香爐,后因以指代宮廷、朝官。 唐 無名氏 《元日觀上公獻壽賦》:“趨云陛以陳詞,向爐煙而稽首?!?唐 韋應物 《燕李錄事》詩:“與君十五侍皇闈,曉拂爐煙上赤墀?!?唐 方干 《送杭州李員外》詩:“必恐駐班留立位,前程一步是爐煙?!?/p>
(4).指爐火。 宋 周邦彥 《滿庭芳·夏日溧水無想山作》詞:“地卑山近,衣潤費爐煙?!睜t,一本作“ 罏 ”。
扇影
(1).羽扇的影子。 唐 杜甫 《至日遣興奉寄故人》詩之二:“麒麟不動爐煙上,孔雀徐開扇影還?!?/p>
(2).指女子歌舞時搖扇的風姿韻態(tài)。 唐 李嶠 《雪》詩:“逐舞花光動,臨歌扇影飄?!薄痘ㄔ潞邸返谄呋兀骸癌z 采秋 ﹞每年四五月到了 并門 ,扇影歌喉,一時無兩?!?/p>
酒面
(1).飲酒后的面色。 宋 梅堯臣 《牡丹》詩:“時結游朋去尋玩,香吹酒面生紅波。” 金 元好問 《杏花》詩之二:“帽簷分去家家喜,酒面飛來片片春?!?/p>
(2).指杯內酒的表面。 唐 皮日休 《奉和魯望早春雪中作吳體見寄》:“竹根乍燒玉節(jié)快,酒面新潑金膏寒?!?宋 朱敦儒 《減字木蘭花》詞之一:“斫魚作鮓,酒面打開香可酢?!?/p>
(3).舊時酒令的前部分。行令前斟滿杯,未飲而先行之令稱為“酒面”。飲而后行之令稱“酒底”?!都t樓夢》第二八回:“説完了,喝門杯,酒面要唱一個新鮮曲子,酒底要席上生風一樣東西?!薄都t樓夢》第六二回:“ 湘云 便説:‘酒面要一句古文,一句舊詩,一句骨牌名,一句曲牌名,還要一句時憲書上有的話:共總成一句話;酒底要關人事的果菜名。’”參見“ 酒底 ”。
花光
花的色彩。 南朝 陳后主 《梅花落》詩之一:“映日花光動,迎風香氣來?!?北周 庾信 《象戲賦》:“況乃豫游仁壽,行樂徽音,水影搖日,花光照林。” 宋 蘇軾 《靈上訪道人不遇》詩:“花光紅滿欄,草色緑無岸。” 清 王端履 《重論文齋筆錄》卷一:“罷官光景,較之下第尤難,為懷吾郡 王笠舫 大令詩:‘春在花光濃淡里,官如山色有無中?!疵鈴姙闅g笑也?!?/p>
水云
(1).水和云。多指水云相接之景。 唐 戎昱 《湘南曲》:“ 虞帝 南游不復還,翠蛾幽怨水云間?!?唐 楊漢公 《明月樓》詩:“ 吳興 城闕水云中,畫舫青簾處處通?!?南唐 李煜 《玉樓春》詞:“笙簫吹斷水云開,重按《霓裳》歌遍徹。” 清 邵錦潮 《蒹葭》詩:“伊人不可即,悵望水云邊?!?/p>
(2).水上方的云?!痘茨献印び[冥訓》:“水云魚鱗。” 高誘 注:“水氣出云似魚鱗?!?/p>
(3).指將要下雨的云。 茅盾 《脫險雜記·太平凡的故事》:“雨漸小漸止,但滿山水云,隨時會變成雨下來。”
拍打
(1)
(2) 使反復地輕打
一只鳥拍打著它的翅膀
(3) 按音樂節(jié)奏拍自己
土人們看著舞蹈,拍打著他們的大腿
(4) 在 流水中輕輕拍擊
被海水的波濤拍打著海岸的國家
(5) 輕輕地打
拍打身上的雪
山香
(1).山間花木等散發(fā)的香氣。 唐 許渾 《貽終南山隱者》詩:“潭冷薜蘿晚,山香松桂秋?!?元 范梈 《寄武夷杜徵君》詩:“旆影巖前見,山香石上聞?!?明 袁宏道 《宿村中》詩:“稻熟家家釀,山香處處詩。”
(2).古代曲名。即《舞山香》。 唐 南卓 《羯鼓錄》:“﹝ 汝陽王 璡 ﹞常戴砑絹帽打曲,上自摘紅槿花一朶,置於帽上笪處。二物皆極滑,久之方安。遂奏《舞山香》一曲,而花不墮落。上大喜,笑賜 璡 金器一廚,因夸曰真 花奴 ?!?元 * 潤 《落花》詩:“卻憶當時砑光帽,《山香》一曲淚沾巾?!?清 汪琬 《南池即子美題詩處》詩:“ 董奴 才了《山香》曲, 玉奴 又撥檀槽續(xù)?!?/p>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