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勝寺原文
駐車長道莫加鞭,得到幽藍(lán)頓豁然。
千仞嵐高晴聚翠,萬年枝花莫生煙。
滿窗夜到天涯月,一枕秋深海眼泉。
自是寂中有真趣,如何瀟灑不忘筌。
詩詞問答
問:廣勝寺的作者是誰?答:曹量
問:廣勝寺寫于哪個(gè)朝代?答:宋代
問:廣勝寺是什么體裁?答:七律
注釋
1. 七言律詩 押先韻
2. 清覺羅石雍正《山西通志》卷二二三
參考注釋
駐車
停車。 北齊 劉逖 《秋朝望野》詩:“駐車憑險(xiǎn)岸,飛蓋歷平湖?!?唐 白居易 《和春深詩》之八:“破柱行持斧,埋輪立駐車。” 元 耶律楚材 《旦日示從同仍簡忘憂》詩:“昔我馳星軺,駐車 歸化城 ?!?/p>
長道
大道;遠(yuǎn)路?!对姟旐灐ゃ罚骸绊槺碎L道,屈此羣丑。” 朱熹 集傳:“長道,猶大道也?!薄豆旁娛攀住せ剀囻{言邁》:“迴車駕言邁,悠悠涉長道。” 明 李攀龍 《錄別詩》之四:“蕩子無室家,悠悠在長道。”
加鞭
本謂打馬快走,常以喻努力工作,加快進(jìn)度。 宋 范成大 《次韻陳融甫支鹽年家見贈(zèng)》之二:“加鞭翰墨場,一躍群空 冀 ?!?康濯 《徐水平原的白天黑夜》:“他們幾個(gè)月來都在日夜加鞭地修建水庫?!?/p>
得到
獲得
得到他父親的允許而使用汽車
頓豁
突然開朗;突然明朗。 唐 羅隱 《和禪月大師見贈(zèng)》:“高僧惠我七言詩,頓豁塵心展白眉。” 清 吳錫麒 《韜光庵》詩:“頓豁登高目,江湖夕照明?!?/p>
千仞
形容極高或極深。古以八尺為仞。《莊子·秋水》:“千里之遠(yuǎn)不足以舉其大,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。” 漢 桓寬 《鹽鐵論·刑德》:“千仞之高,人不輕凌?!?晉 司馬彪 《贈(zèng)山濤》詩:“上凌青云霓,下臨千仞谷?!?清 方文 《陳臥子子龍》詩:“惠心燭千仞,雄風(fēng)扇八區(qū)?!?/p>
萬年枝
(1).樹名。即冬青。 南朝 齊 謝朓 《直中書省》詩:“風(fēng)動(dòng)萬年枝,日華承露掌?!?唐 上官儀 《詠雪應(yīng)詔》:“幸因千里映,還繞萬年校?!?宋 吳曾 《能改齋漫錄·沿襲》:“萬年枝, 江 左謂之冬青?!币徽f即檍木。見 明 楊慎 《丹鉛總錄·花木》。
(2).指年代悠久的大樹。 唐 韓偓 《鵲》詩:“莫怪天涯棲不穩(wěn),託身須是萬年枝?!?/p>
生煙
(1).煙氣。 元 狄君厚 《介子推》第四折:“猛一陣煤撲人生煙熗人,風(fēng)捲泄蕩起灰塵。”
(2).冒出煙來。形容非常著急或情緒激動(dòng)?!墩f唐》第三十回:“急得七竅生煙,一些主意全無。”
天涯
在天的邊緣處。喻距離很遠(yuǎn)
天涯若比鄰。——唐· 王勃《杜少府之任蜀州》
同是天涯淪落人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夕陽西下,斷腸人在天涯。——元· 馬致遠(yuǎn)《天凈沙·秋思》
一枕
猶言一臥。臥必以枕,故稱。 唐 丁仙芝 《和薦福寺英公新?lián)k禪堂》詩:“一枕西山外,虛舟常浩然?!?宋 陸游 《感秋》詩:“一枕凄涼眠不得,呼燈起作感秋詩?!?元 馬致遠(yuǎn) 《夜行船·秋思》套曲:“蛩吟罷一枕纔寧貼,雞鳴后萬事無休歇,算名利何年是徹!” 清 宋維籓 《臺(tái)城路·蟬》詞:“午餘一枕游仙夢,幾番被伊驚醒。”
深海
水深超過200米的海域
眼泉
眼淚的別名。 唐 皇甫枚 《三水小牘·眼泉》:“ 鮑溶 詩謂淚曰眼泉?!?/p>
自是
(1) 自然是
眾人見他如此無禮,自是憤憤不平
(2) 自以為是
自見者不明,自是者不彰。——《老子》
(3) 從此
中有
即中陰?!毒闵嵴摗し謩e世品》:“死生二有中,五藴名中有;未至應(yīng)至處,故中有非生?!薄洞蟪肆x章》卷八:“兩身之間,所受陰形,名為中有?!?呂澂 《中國佛學(xué)源流略講》第四講:“ 犢子 主張有‘中有’(‘生有’與‘死有’之間的狀態(tài)),此論也有‘中間涅槃’即在中有中入滅的說法?!痹敗?中陰 ”。
真趣
真正的意趣、旨趣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雜體詩·效殷仲文<興矚>》:“晨游任所萃,悠悠藴真趣。” 宋 蘇舜欽 《呂公初示古詩一編因以短歌答之》:“上有致君卻敵之良策,下有逍遙傲世之真趣?!?清 史震林 《西青散記》卷二:“ 霞村 詩,意境幽恬,善發(fā)真趣?!?/p>
如何
(1)
(2)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
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貼的問題
(3) 方式、方法怎樣
接下去的問題是如何表明我們的意思
(4) 在什么情況下
姐妹三人如何再相會(huì)
(5) 怎么,怎么樣
如今叫我管天王堂,未知久后如何。——《水滸傳》
(6) “如……何”,表示’把……怎么樣”
以君之力,曾不能損魁父之丘,如太行、 王屋何?——《列子·湯問》
瀟灑
(1) 自然大方,不呆板,不拘束(神情瀟灑)
畫法瀟灑
(2) 不拘謹(jǐn)?shù)幕驘o拘束的;不矯揉造作的
衣著瀟灑文雅
忘筌
(1).忘記了捕魚的筌。比喻目的達(dá)到后就忘記了原來的憑借。語出《莊子·外物》:“荃者所以在魚,得魚而忘荃;蹄者所以在兔,得兔而忘蹄。”荃,通“ 筌 ”。 晉 何劭 《贈(zèng)張華》詩:“奚用遺形骸,忘筌在得魚?!?唐 韓偓 《感事三十四韻》:“ * 常獨(dú)泣,多士已忘筌。” 清 和邦額 《夜譚隨錄·崔秀才》:“ 劉 始大悟,不覺灑然曰:‘君去固自得矣,將無使吾為忘筌忘蹄之人哉!’”
(2).引申喻不值得重視的事或物。 唐 劉禹錫 《春日書懷寄東洛白二十二楊八二庶子》詩:“曾向空門學(xué)坐禪,如今萬事盡忘筌?!?元 王禎 《農(nóng)書》卷二二:“資爾屈伸功用畢,莫將良器等忘筌?!?/p>


精彩推薦:
- 太虛運(yùn)元?dú)?,萬物皆憑倚。物或有所違,氣亦隨而否。肉蠹則生蟲,木蠹則生蟻。嗟哉政亦然,于焉起奸宄。蠹久不可為,氣靡物自毀。但得元?dú)獯?,不患蠹不死?/div>作者:史伯強(qiáng),朝代:宋代平生足跡遍九州,知子筆端回萬牛。歙硯故持贈(zèng),夜光非暗投。茲實(shí)舊坑子坑尾,遠(yuǎn)勝洮州綠鴨頭。清淑之德隱于石,珉中玉表非其儔。慘淡風(fēng)漪生,蔥蘢云氣浮。故人初贈(zèng)我,千金未為酬。久磨土灰實(shí)硯恥,況拙辭章為硯羞。奇寶豈可窮士收,定為神奪鬼所偷,物得其托復(fù)何求。所以櫝而致,賤子不敢留。摛藻可以麗春華,學(xué)書亦足森銀鉤。百氏之學(xué)資芟修,六經(jīng)之文資校仇。雖然吾不愿子以之屬文如曹劉,吾不愿子以之奏賦如枚鄒。愿子提攜與之登瀛洲,獻(xiàn)可替否近冕旒。力陳治安活國謀,以寬吾君宵旰憂。山月轉(zhuǎn)松影,澗泉鳴夜窗。清談虎溪遠(yuǎn),癡坐鹿門龐。敵國終亡滅,邊城合受降。晨鐘發(fā)秋思,同夢繞三江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