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龍門用高啟韻并示沈德潛原文
導(dǎo)河自龍門,卓哉神禹跡。
三峽流束黃,萬古浪無白。
明傳四載乘,幻詎五丁劈。
天平忽有之,亦非一朝夕。
青邱曾留題,逸興托泉石。
我來游范園,萬笏看累積。
細(xì)雨偶罷登,應(yīng)是塵凡隔。
展集愛格高,賡詩慮韻窄。
欲罷又不能,聊以抒吟魄。
千乘與萬騎,豈必沿幽壁。
不如付高士,枕流漱石激。
季迪非忘世,撫景思點(diǎn)額。
何一謁真龍,還削神仙籍。
德潛大勝之,老作金門客。
詩詞問答
問:題龍門用高啟韻并示沈德潛的作者是誰?答:乾隆
問:題龍門用高啟韻并示沈德潛寫于哪個(gè)朝代?答:清代
問:乾隆的名句有哪些?答:乾隆名句大全
注釋
1. 押詞韻第十七部 出處:御制詩三集卷二十二
2. 用季迪語
參考注釋
龍門
楚國都城郢城(現(xiàn)在在湖北省江陵縣西北)的東門
禹跡
見“ 禹跡 ”。
亦作“ 禹跡 ”。1.相傳 夏禹 治水,足跡遍于九州,后因稱 中國 的疆城為 禹 跡。語出《書·立政》:“其克詰爾戎兵,以陟 禹 之跡?!?孔 傳:“以升 禹 治水之舊跡?!薄蹲髠鳌は骞哪辍罚骸懊⒚?禹 跡,畫為九州?!?唐 韓愈 《鱷魚文》:“況 禹 跡所揜, 揚(yáng)州 之近地,刺史縣令之所治,出貢賦以供天地宗廟百神之祀之壤者哉!”
(2).指 夏禹 治水的業(yè)績。 北周 庾信 《周宗廟歌》之六:“功參 禹 跡,德贊 堯 門?!?唐 章孝標(biāo) 《上浙東元相》詩:“何言 禹 跡無人繼,萬頃湖田又?jǐn)匦??!?/p>
三峽
“長江三峽”的簡稱,即瞿塘峽、巫峽和西陵峽的合稱,在長江上游,四川省奉節(jié)縣白帝城與湖北省宜昌縣南津關(guān)之間,長193公里
萬古
萬世
萬古長青
四載
指古代的四種交通工具?!稌ひ骛ⅰ罚骸坝璩怂妮d,隨山刊木。” 孔 傳:“所載者四,水乘舟,陸乘車,泥乘輴,山乘樏?!?漢 趙曄 《吳越春秋·越王無馀外傳》:“﹝ 禹 ﹞案金簡玉字,得通水之理,復(fù)返歸岳,乘四載以行川,始於 霍山 ,徊集五岳?!?唐 杜甫 《禹廟》詩:“早知乘四載,疏鑿控 三巴 。”
五丁
(1).神話傳說中的五個(gè)力士?!端囄念惥邸肪砥咭?漢 揚(yáng)雄 《蜀王本紀(jì)》:“天為 蜀王 生五丁力士,能獻(xiàn)山, 秦王 ( 秦惠王 )獻(xiàn)美女與 蜀王 , 蜀王 遣五丁迎女。見一大虵入山穴中,五丁并引虵,山崩, 秦 五女皆上山,化為石?!币徽f“ 秦惠王 欲伐 蜀 而不知道,作五石牛,以金置尾下,言能屎金, 蜀王 負(fù)力。令五丁引之成道?!币?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沔水》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論仙》:“ 賁 、 育 五丁之勇,而咸死者,人理之常?!?明 劉基 《一剪梅》詞:“五丁難挽逝川回,千古英雄,此恨都同?!?郭沫若 《蜀道奇》詩:“五丁開山事烏有,其説雖墨意可朱?!?/p>
(2).泛指力士。 宋 王十朋 《會稽風(fēng)俗賦》:“浪槳風(fēng)帆,千艘萬艫。大武挽縴,五丁譟謼?!?/p>
天平
一種衡器。由支點(diǎn)(軸)在梁的中心支著天平梁而形成兩個(gè)臂,每個(gè)臂上掛著一個(gè)盤,其中一個(gè)盤里放著已知重量的物體,另一個(gè)盤里放待稱重的物體,固定在梁上的指針在不擺動(dòng)且指向正中刻度時(shí)的偏轉(zhuǎn)就指示出待稱重物體的重量
一朝夕
見“ 一朝一夕 ”。
青邱
見“ 青丘 ”。
留題
參觀或游覽時(shí)寫下觀感、意見等
留題本
逸興
超逸豪放的意興?!端囄念惥邸肪硪灰?晉 湛方生 《風(fēng)賦》:“軒 濠 梁之逸興,暢方外之冥適。” 唐 李白 《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》詩:“俱懷逸興壯思飛,欲上青天覽明月?!?明 歸有光 《洧南居士傳》:“視世之規(guī)規(guī)譾譾,無居士之高情逸興,雖為官,豈能辨治哉?”《人物》1985年第4期:“窗外竹影婆娑,映得室內(nèi)一碧如洗,更增添了他談話的逸興?!?/p>
泉石
指山水。《梁書·徐摛傳》:“﹝ 朱異 ﹞遂承間白 高祖 曰:‘ 摛 年老,又愛泉石,意在一郡,以自怡養(yǎng)?!?高祖 謂 摛 欲之,乃召 摛 曰:‘ 新安 大好山水, 任昉 等并經(jīng)為之,卿為我臥治此郡?!?宋 楊萬里 《送劉惠卿》詩:“舊病詩狂與酒狂,新來泉石又膏肓。”
萬笏
笏,封建時(shí)代大臣朝見天子時(shí)所執(zhí)的狹長的手板?!叭f笏”比喻叢立的群山。 明 華鑰 《吳中勝記》:“廟后 天平 如錦屏。入座,其峰皆立,僧曰:‘此萬笏朝天也?!?清 侯方域 《倪云林十萬圖記》:“故跋中亦言其用景多幽暗,少開遠(yuǎn),而自喜深秀過之。是為《萬笏朝天圖》、《萬竿煙雨圖》,則彷彿 郭河陽 。” 清 林則徐 《即目》詩:“萬笏尖中路漸成,遠(yuǎn)看如削近還平?!?/p>
累積
聚積
細(xì)雨
小雨。 南朝 梁簡文帝 《和湘東王首夏詩》:“冷風(fēng)雜細(xì)雨,垂云助麥涼。” 唐 劉長卿 《別嚴(yán)士元》詩:“細(xì)雨濕衣看不見,閑花落地聽無聲?!?宋 陸游 《小園》詩:“點(diǎn)點(diǎn)水紋迎細(xì)雨,疎疎籬影界斜陽。” 茅盾 《子夜》十九:“現(xiàn)在是蒙蒙細(xì)雨,如煙如霧?!?/p>
應(yīng)是
(1).料想是;應(yīng)當(dāng)是。 唐 李白 《清平樂》詞:“應(yīng)是天仙狂醉,亂把白云揉碎?!?宋 蘇軾 《卜算子·感舊》詞:“莫惜尊前仔細(xì)看,應(yīng)是容顏老。” 明 劉基 《題宋子章效米元暉山水圖》詩:“應(yīng)是前后身,神會造化跡?!薄秲号⑿蹅鳌返谑呋兀骸皳?jù)此一説,自然應(yīng)是父親更重?!?/p>
(2).凡是,所有。
塵凡
(1).人間;俗世。 宋 蘇軾 《風(fēng)水洞二首和李節(jié)推》之二:“山前雨水隔塵凡,山上仙風(fēng)舞檜杉?!?明 劉基 《仙人洞》詩之一:“五云隔斷塵凡路,説著人間總不知?!?清 李漁 《蜃中樓·雙訂》:“若非月窟 嫦娥 ,定是 瀟 湘 神女,塵凡世界那有這等姿容?”《紅樓夢》第一○三回:“﹝ 賈雨村 ﹞道:‘學(xué)生自蒙……受任貴鄉(xiāng),始知老先生超悟塵凡,飄舉仙境?!?/p>
(2).凡人?!缎瓦z事》前集:“恩許塵凡時(shí)縱步,不知身在五云深?!?/p>
賡詩
和詩。 宋 蘇軾 《和王蘇州侍太夫人觀燈》之一:“滯留不見榮華事,空作賡詩第七人?!?清 龔自珍 《明良論》二:“清暇之官,知作書法、賡詩而已,外此非所問也。”
不能
(1)
不可能;不能夠
又北向,不能得日。——明·歸有光《項(xiàng)脊軒志》
不能理解
不能生育
不能實(shí)現(xiàn)
(2)
〈方〉∶不允許,不可以
不能不談到
不能接受
不能相提并論
(3)
〈方〉∶不至于
千乘
(1).兵車千輛。古以一車四馬為一乘?!蹲髠鳌は骞四辍罚骸?魯 人、 莒 人皆請以車千乘自其鄉(xiāng)入?!薄秾O子·作戰(zhàn)》:“凡用兵之法,馳車千駟,革車千乘,帶甲十萬?!?漢 司馬相如 《子虛賦》:“王車駕千乘,選徒萬騎,畋於海濱?!?清 畢沅 《晉書地理志新補(bǔ)正》:“戎馬四千匹,兵車千乘?!?/p>
(2). 戰(zhàn)國 時(shí)期諸侯國,小者稱千乘,大者稱萬乘?!俄n非子·孤憤》:“萬乘之患,大臣太重;千乘之患,左右太信:此人主之所公患也?!?漢 劉向 《說苑·至公》:“夫不以國私身捐千乘而不恨,棄尊位而無忿,可以庶幾矣。” 宋 蘇軾 《徑山道中次韻答周長官兼贈(zèng)蘇寺丞》:“籃輿置紙筆,得句輕千乘?!?明 何景明 《魯連》詩:“不受萬戶侯,長揖千乘君?!?/p>
(3).復(fù)姓。 宋 鄧名世 《古今姓氏書辨證》:“千乘,邑名也,其先食邑者,因以為氏。”
豈必
猶何必。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。 清 顧樵 《秋夜柬顧茂倫》詩:“哀樂境所遇,豈必 雍門 琴!” 清 魏源 《游山吟》之六:“倚天拔地自雄放,豈必面目同員方!”
幽壁
陰暗的墻壁。 唐 劉禹錫 《臥病寄李六侍御》詩:“夜蟲思幽壁,槁葉鳴空階?!?唐 方干 《秋夜》詩:“空窻閑月色,幽壁靜蟲聲。”
不如
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說的
天時(shí)不如地利。——《孟子·公孫丑下》
自以為不如。——《戰(zhàn)國策·齊策》
高士
志趣、品行高尚的人;超脫世俗的人,多指隱士
吾聞魯連先生, 齊國之高士也。——《戰(zhàn)國策·趙策》
枕流漱石
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排調(diào)》:“ 孫子荊 年少時(shí)欲隱,語 王武子 當(dāng)枕石漱流,誤曰漱石枕流。 王 曰:‘流可枕石可漱乎?’ 孫 曰:‘所以枕流,欲洗其耳;所以漱石,欲礪其齒。’”后以喻隱居山林。 明 王錂 《春蕪記·訪友》:“湖海伴漁樵,任塵埃暗寳刀,枕流漱石吾堪老?!?清 褚人穫 《堅(jiān)瓠廣集·劉時(shí)卿語》:“時(shí)而我用也,累裀列鼎不為侈;時(shí)而我舍也,枕流漱石不為枯。如是而已耳。”參見“ 枕石漱流 ”。
忘世
忘卻世情。 宋 辛棄疾 《鷓鴣天·戊午拜復(fù)職奉祠之命》詞:“此身忘世渾容易,使世相忘卻自難?!?/p>
撫景
對景;覽景。 元 陳旅 《題米元暉溧陽溪山圖》詩:“撫景正若此,別離嗟愿違?!?明 文徵明 《過孫文貴不在對庭中新竹》詩:“未妨酬對寡,撫景自徘徊?!薄缎咽篮阊浴だ钣裼ⅹz中訟冤》:“撫景傷心,托物喻意?!?/p>
點(diǎn)額
(1).謂跳龍門的鯉魚頭額觸撞石壁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河水四》:“鱣,鮪也。出 鞏穴 ,三月則上渡 龍門 ,得渡為龍矣。否則,點(diǎn)額而還?!焙笠蛞浴包c(diǎn)額”指仕途失意或應(yīng)試落第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河水四》:“鱣,鮪也。出 鞏穴 ,三月則上渡 龍門 ,得渡為龍矣。否則,點(diǎn)額而還?!?唐 李白 《贈(zèng)崔侍御》詩:“點(diǎn)額不成龍,歸來伴凡魚。” 宋 梅堯臣 《送劉定賢良下第赴廣陵令》詩:“怊悵以送君,致龍翻點(diǎn)額。” 明 梅鼎祚 《玉合記·逢世》:“乘流妨點(diǎn)額,一躍可成龍?!?/p>
(2).以筆點(diǎn)頭額,吉祥之兆。事本《北齊書·文宣帝紀(jì)》:“既為王,夢人以筆點(diǎn)己額。旦以告館客 王曇哲 曰:‘吾其退乎?’ 曇哲 再拜賀曰:‘王上加點(diǎn),便成主字,乃當(dāng)進(jìn)也?!?/p>
真龍
(1).龍。真,謂非其他變種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亂龍》:“夫《易》言云從龍者,謂真龍也,豈謂土哉?” 唐 楊炯 《從弟楊去溢墓志銘》:“至如白雪迴光,清風(fēng)度曲, 崔亭伯 真龍之氣, 揚(yáng)子云 吐鳳之才,莫不玉振金聲,筆有餘力。” 宋 王安石 《再用前韻寄蔡天啟》詩:“偽鳳易悅 楚 ,真龍反驚 葉 ?!?/p>
(2).稱駿馬。 唐 杜甫 《丹青引贈(zèng)曹將軍霸》:“斯須九重真龍出,一洗萬古凡馬空?!?明 陳子龍 《獻(xiàn)馬行》:“世上紛紛盡凡馬,一入天廐成真龍?!?/p>
(3).比喻皇帝。 明 高啟 《穆陵行》:“幸逢中國真龍飛,一函雨露 江 南歸?!薄抖昴慷弥脂F(xiàn)狀》第八十回:“大凡真龍降生,沒有一定之地,不信,你但看 朱洪武皇帝 。”
神仙
(1) 神話中指能力非凡、超脫塵世、長生不老的人物
神仙詭誕之說,謂顏太守以兵解,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,實(shí)未嘗死。——《梅花嶺記》
(2) 道家指人所能達(dá)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。比喻能預(yù)料或看透事情的人;又比喻逍遙自在、無牽無掛的人
金門客
官宦貴客。 明 唐順之 《同皇甫子循游橫山》詩之二:“幸接 金門 客,相攀桂樹榮?!?/p>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