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夜泛舟原文
西山斜照秋江暮,東林乍涌銀蟾露。
隊隊歸鴉噪樹煙,一葉扁舟凌晚渡。
風(fēng)閃冰輪縷縷光,波含玉鏡如如去。
長天一色望欲迷,點點疏星堪計數(shù)。
髣髴河漢坐乘槎,白榆茫茫夾兩路。
秋景寥蕭已可人,更兼秋月明寒素。
便臥蘆花任所之,何須更問歸來處。
詩詞問答
問:月夜泛舟的作者是誰?答:乾隆
問:月夜泛舟寫于哪個朝代?答:清代
問:乾隆的名句有哪些?答:乾隆名句大全
注釋
1. 押詞韻第四部 出處:御制樂善堂全集定本卷二十二
參考注釋
西山
(1).西方的山?!兑住るS》:“王用享于西山?!币隇槿杖胩?。 漢 王粲 《從軍詩》之三:“白日半西山,桑梓有餘暉。”《文選·李密<陳情事表>》:“但以 劉 日薄西山,氣息奄奄?!?李善 注引 揚雄 《反騷》:“臨 汨羅 而自隕兮,恐日薄於西山?!?/p>
(2).山名。指 首陽山 。在今 山西省 永濟(jì)縣 南。相傳 伯夷 、 叔齊 隱居于此。 晉 陸機(jī) 《演連珠》之四八:“是以吞縱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,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節(jié)?!眳⒁姟?西山餓夫 ”。
(3).山名。在 江西省 新建縣 西,一名 南昌山 ,即古 散原山 。 唐 王勃 《滕王閣序》:“畫棟朝飛 南浦 云,珠簾暮捲 西山 雨?!?/p>
(4).山名。在 四川省 北部,為 岷山 主峰。也稱 雪嶺 。 唐 李白 《思邊》詩:“今歲何時妾憶君, 西山 白雪暗 秦 云。” 唐 杜甫 《野望》詩:“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, 南浦 清江 萬里橋 ?!?/p>
(5).山名。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總稱。南起 拒馬山 ,西北接 軍都山 。有 百花山 、 靈山 、 妙峰山 、 香山 、 翠微山 、 盧師山 、 玉泉山 等峰,林泉清幽,為京郊名勝地。
(6).山名。在 云南省 昆明市 西南, 滇池 西岸,一稱 睡佛山 。有 華亭寺 、 太華寺 、 三清閣 、 龍門 諸勝和 聶耳 墓、 李公樸 的衣冠冢。風(fēng)景優(yōu)美,有“睡美人”之稱。
(7).山名。在 江蘇省 吳縣 西南,即 洞庭西山 ,古稱 包山 ,為 太湖 中最大島嶼。有 縹緲峰 、 銷夏灣 、 林屋洞 諸名勝。
斜照
(1) 光線斜著照射
(2) 斜陽;夕陽
東林
(1).東邊的樹林或竹林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效阮公詩》之一:“孤云出北山,宿鳥驚東林?!?唐 杜甫 《舍弟占?xì)w草堂檢校卿示此詩》:“東林竹影薄,臘月更須栽。”
(2).指 廬山 東林寺 。 唐 張喬 《送僧鸞歸蜀寧親》詩:“高名徹西國,舊跡寄 東林 。” 宋 王禹偁 《寄杭州西湖昭慶寺華社主省常上人》詩:“任夸西掖吟紅藥,何似 東林 種白蓮?!币喾褐干隆?唐 司空曙 《閑園即事寄暕公》詩:“欲就東林寄一身,尚憐兒女未成人?!眳⒁姟?東林寺 ”。
(3).指 明 末東林黨。 清 侯方域 《太常公家傳》:“公暇時,時共 攀龍 講學(xué), 魏廣微 忌之,曰:‘此崛彊老者,‘東林’之魁渠也。’” 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聽稗》:“先祖太常,家父司徒,久樹‘東林’之幟?!?魯迅 《墳·論“費厄潑賴”應(yīng)該緩行》:“但是,‘疾惡太嚴(yán)’,‘操之過急’, 漢 的清流和 明 的“東林”,卻正以這一點傾敗。”參見“ 東林黨 ”。
(4).指東林書院。 清 趙翼 《寄題同年項任田青士居祠堂》詩:“ 東林 威標(biāo)榜, 鄒 顧 屹山斗?!?清 黃遵憲 《己亥續(xù)懷人詩》:“尋遍 東林 南北部,一家鉤黨古無人?!眳⒁姟?東林書院 ”。
銀蟾
月亮的別稱。傳說月中有蟾蜍,故稱。 唐 白居易 《中秋月》詩:“照他幾許人腸斷,玉兔銀蟾遠(yuǎn)不知。” 元 金仁杰 《追韓信》第二折:“正天淡云閑,明滴溜銀蟾似海山?!?清 王韜 《淞濱瑣話·田荔裳》:“一夕宴罷,宿蝶未來,銀蟾猶皎?!眳⒁姟?金蟾 ”。
鴉噪
鴉鳥喧噪。 唐 李賀 《莫愁曲》:“草生隴坂下,鴉噪城堞頭。” 金 元好問 《十月登豐山》詩:“邨墟帶晚鴉噪合,林壑得霜煙景分。” 清 李孚青 《棗巷行》之八:“樹中有鴉噪,婦已懸絲繩。”
一葉
(1).一片葉子?!读凶印ふf符》:“ 宋 人有為其君以玉為楮葉者,三年而成…… 列子 聞之曰:‘使天地之生物,三年而成一葉,則物之有葉者寡矣。’” 唐 李白 《贈別舍人弟臺卿之江南》詩:“梧桐落金井,一葉飛銀牀。” 元 耶律楚材 《乞茶詩》之三:“玉屑三甌烹嫩蕊,青旗一葉碾新芽?!眳⒁姟?一葉知秋 ”。
(2).比喻小船。 唐 司空圖 《自河西歸山詩》之一:“一水悠悠一葉危,往來長恨阻歸期?!?前蜀 韋莊 《酬吳秀才霅川相送》詩:“一葉南浮去似飛, 楚 鄉(xiāng)云水本無依。” 宋 蘇軾 《贈邵道士》詩:“相將乘一葉,夜下 蒼梧 灘?!?明 宋濂 《龍眠居士畫十八應(yīng)真相贊》:“未入水時,一葉已渡。”
(3).一頁。
扁舟
小船
一葉扁舟
扁舟尋釣翁?!啤?李白《還山留別金門知己》
晚渡
傍晚時分的渡口。 唐 張喬 《題廣信寺》詩:“晚渡明村火,晴山響郡鼙?!?明 高啟 《泊德清縣望金鰲玉塵二峰》詩:“寒城動遙炊,晚渡罷孤市。” 馮至 《伍子胥》八:“只有林澤中的茅屋,江上的晚渡, 溧水 的一飯,對于 子胥 是一個反省,一個停留,一個休息?!?/p>
風(fēng)閃
謂風(fēng)時大時小,方向不定。 唐 李咸用 《秋望》詩:“風(fēng)閃雁行疏又密,地迴江勢急還遲?!?
冰輪
指明月。 唐 王初 《銀河》詩:“歷歷素榆飄玉葉,涓涓清月溼冰輪?!?宋 蘇軾 《宿九仙山》詩:“夜半老僧呼客起,云峰缺處涌冰輪?!薄段饔斡洝返诙寤兀骸?行者 道:‘此時萬籟無聲,冰輪明顯,正好走了去罷?!本﹦ 顿F妃醉酒》:“海島冰輪,初轉(zhuǎn)騰,見玉兔,玉兔早又東升?!?/p>
縷縷
一條一條連續(xù)不斷地
村中炊煙縷縷上升
含玉
(1).蘊(yùn)藏著寶玉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丹沙可學(xué)賦》:“山含玉以永歲,水藏珪以窮年?!?/p>
(2).形容顏色潔白如玉?!睹髦榫墶返谝换兀骸爸灰娀h菊鋪金,野梅含玉,數(shù)竿修竹,一所茅堂?!?/p>
古喪禮,納于死者口中的玉?!吨芏Y·天官·太宰》:“大喪,贊贈玉、含玉。” 鄭玄 注:“含玉,死者口實。天子以玉?!?郭沫若 《羽書集·龍戰(zhàn)與雞鳴》:“古人的習(xí)慣,人死了在口里有含玉的一種禮節(jié)。被含的玉就叫作‘含玉’。那玉的形式,有時候是珠,有時候似乎是蟬。”參閱《公羊傳·文公五年》 何休 注。
如如
(1).佛教語。謂諸法皆平等不二的法性理體。如,理的異名。 隋 慧遠(yuǎn) 《大乘義章》卷三:“諸法體同,故名為如……彼此皆如,故曰如如?!?唐 慧能 《壇經(jīng)·行由品》:“萬境自如如,如如之心,即是真實?!?唐 李邕 《岳麓寺碑》:“以因因入果果,以滅滅而會如如?!?/p>
(2).佛教語。指永恒存在的真如。 唐 白居易 《讀禪經(jīng)》詩:“攝動是禪禪是動,不禪不動即如如?!?宋 蘇軾 《濁醪有妙理賦》:“如如不動而體無礙,了了常知而心不用?!?/p>
(3).佛教語。引申為永存,常在。 唐 賈島 《寄無得頭陀》詩:“落澗水聲來遠(yuǎn)遠(yuǎn),當(dāng)空月色自如如?!薄段饔斡洝返诰啪呕兀骸暗こ勺R得本來面,體健如如拜主人。”
(4).恭順儒雅貌。 元 劉致 《正宮端正好·上高監(jiān)司》套曲:“法則有準(zhǔn)使民服,期于無刑佐皇圖。説與當(dāng)途,無毒不丈夫,為如如把平生誤?!?明 陳所聞 《雙調(diào)玉抱肚·懷李如真》曲:“如如風(fēng)范,幸龍門當(dāng)年得攀。” 清 惲敬 《答方九江》:“前過 九江 ,留數(shù)日,視署舍如山居,僚屬循循如如,文學(xué)掌故,甚善甚善?!?/p>
(5).絡(luò)繹不絕?!稜栄拧め屘臁贰岸聻槿纭?清 郝懿行 義疏:“如者,隨從之義,萬物相隨而出,如如然也?!?/p>
(6).形容詞詞尾。 金 董解元 《西廂記諸宮調(diào)》卷三:“癢如如把心不定,肚皮兒里骨轆轆地雷鳴,眼懸懸地專盼著人來請?!?/p>
天一
(1).謂與天合而為一?!肚f子·大宗師》:“安排而去化,乃入於寥天一?!?郭象 注:“安於推移而與化俱去,故乃入於寂寥而與天為一也。”
(2).星名?!妒酚洝ぬ旃贂罚骸扒傲兄倍房谌?,隨北端兌,若見若不,曰陰德,或曰天一。” 張守節(jié) 正義:“天一一星,疆閶闔外,天帝之神,主戰(zhàn)鬭,知人吉兇。明而有光,則陰陽和,萬物成,人主吉;不然,反是。”《晉書·天文志上》:“天一星在紫宮門右星南,天帝之神也,主戰(zhàn)鬭,知人吉兇者也?!?/p>
(3).神名。《史記·封禪書》:“其后人有上書,言‘古者天子三年壹用太牢祠神三一: 天一 、 地一 、 太一 ’。” 司馬貞 索隱引 宋均 曰:“ 天一 、 太一 , 北極神 之別名?!?/p>
(4).太歲的別名?!稄V雅·釋天》:“天一……太歲也?!眳㈤?清 王引之 《經(jīng)義述聞·太歲考上》“論太歲之名有六名異而實同”。
點點
(1) 表面上的小記號;一個一個的微小的斑點
穿孔紙上透過點點的光斑
(2) 細(xì)微的跡象或輕微的痕跡
灰色中帶點點藍(lán)色
計數(shù)
(1)
(2) ( shǔ)數(shù)數(shù)或計算
(3) ( shù)
髣髴
(1).隱約,依稀?!冻o·遠(yuǎn)游》:“時髣髴以遙見兮,精皎皎以往來?!?洪興祖 補(bǔ)注:“《説文》云:髣髴,見不諟也。” 晉 陶潛 《桃花源記》:“山有小口,髣髴若有光?!?唐 李紳 《華山慶云見》詩:“依稀來鶴態(tài),髣髴列仙羣?!?宋 梅堯臣 《和王舍人<憶省中小桃>》:“髣髴物華先上苑,依稀歌吹下 昭陽 ?!?清 唐孫華 《石鼓歌》:“蘚斑嚙蝕字揞揜,髣髴尚可形模求?!?/p>
(2).約略的形跡?!稘h書·敘傳上》:“昔有學(xué)步于 邯鄲 者,曾未得其髣髴,又復(fù)失其故步?!?晉 潘岳 《悼亡詩》:“帷屏無髣髴,翰墨有餘跡?!?宋 蘇軾 《凌虛臺記》:“然而數(shù)世之后,欲求其髣髴,而破瓦頽垣無復(fù)存者?!?魯迅 《漢文學(xué)史綱要》第一篇:“翻今之《易》與《書》,間能得其髣髴。”
(3).類似,好像?!段倪x·張衡<西京賦>》:“曾髣髴其若夢,未一隅之能睹?!?李善 注:“《説文》曰:彷彿,相似,見不諦也?!薄度龂尽な裰尽ぶT葛亮傳》“于是以 亮 為右將軍” 裴松之 注引 晉 習(xí)鑿齒 《漢晉春秋》:“ 曹操 智計殊絶於人,其用兵也,髣髴 孫 吳 。” 宋 蘇軾 《游羅浮山一首示兒子過》詩:“近者戯作《凌云賦》,筆勢髣髴《離騷經(jīng)》?!?聞一多 《詩與批評·藝術(shù)底忠臣》:“無數(shù)的人臣,髣髴真珠攢在藝術(shù)之王的龍袞上。”
(4).引申為比似,比并。 宋 蘇籀 《欒城先生遺言》:“ 西漢 之文,后世莫能髣髴。” 明 方孝孺 《題褚遂良書<唐文皇帝哀冊>墨跡》:“觀 褚公 所書哀冊,豈后人所可髣髴哉!”
(5).仿照,模仿。 明 焦竑 《焦氏筆乘·龜山不輕解易》:“嘗謂説《易》須髣髴圣人之意,然后可以下筆。” 清 王士禛 《居易錄談》卷上:“致畫師數(shù)輩,為言姿態(tài)折曲,髣髴追寫,卒不肖?!?/p>
(6).大約,幾乎。《敦煌變文集·燕子賦》:“脊上縫箇服子,髣髴亦高五尺?!?唐 白居易 《達(dá)哉樂天行》:“先賣南坊十畝園,次賣 東都 五頃田;然后兼賣所居宅,髣髴獲緡二三千。” 宋 歐陽修 《晉祠》詩:“廢興髣髴無舊老,氣象寂寞餘山川。”
河漢
(1) 銀河
(2) 比喻浮夸而不可信的空話,轉(zhuǎn)指不相信或忽視
吾驚怖其言,猶河漢而無極也。——《莊子·逍遙游》
乘槎
亦作“ 乘楂 ”。乘坐竹、木筏。傳說天河與海通,有人居海渚者,年年八月見有浮槎去來,不失期,遂立飛閣于查上,乘槎浮海而至天河,遇織女、牽牛。此人問此是何處,答曰:“君還至 蜀 郡訪 嚴(yán)君平 則知之?!焙笾?蜀 , 君平 曰:“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?!闭谴巳说教旌訒r。見 晉 張華 《博物志》卷十。《藝文類聚》卷八引“查”作“楂”。 南朝 梁 宗懔 《荊楚歲時記》也載有類似的傳說: 漢 張騫 奉命出使 西域 等 河 源,乘槎經(jīng)月,到一城市,見有一女在室內(nèi)織布,又見一男子牽牛飲河,后帶回織女送給他的支機(jī)石。 北周 庾信 《哀江南賦序》:“況復(fù)舟楫路窮,星漢非乘槎可上;風(fēng)飇道阻, 蓬萊 無可到之期?!?宋 蘇軾 《次韻正輔同游白水山》:“豈知乘槎天女側(cè),獨倚云機(jī)看織紗?!?清 孔尚任 《岸桴記》:“予乘槎三年,江淮湖海,住若里巷?!焙笥靡员扔鞣钍?。 唐 杜甫 《有感》詩之一:“乘槎斷消息,無處覓 張騫 ?!?清 汪懋麟 《得舟次二只琉球使還消息》詩之一:“聞道乘槎客,安流實快哉?!?清 黃遵憲 《遠(yuǎn)歸》詩:“且圖傍岸牽舟住,競説乘槎犯斗還?!眳⒁姟?星槎 ”、“ 浮槎 ”。
白榆
(1).白皮的榆樹?!对姟り愶L(fēng)·東門之枌》:“東門之枌,宛丘之栩?!?毛 傳:“枌,白榆也?!?明 李時珍 《本草綱目·木二·榆》:“ 邢昺 《爾雅疏》云:‘榆有數(shù)十種,今人不能盡別,惟知莢榆、白榆、刺榆、榔榆數(shù)者而已?!?/p>
(2).指白榆樹的皮。 唐 岑參 《輪臺即事》詩:“三月無青草,千家盡白榆?!?/p>
(3).指星?!豆艠犯る]西行》:“天上何所有,歷歷種白榆?!?唐 杜甫 《大覺高僧蘭若》詩:“ 香爐 峰色隱晴湖,種杏仙家近白榆。” 唐 薛逢 《天上種白榆賦》:“象帝之先,種白榆於自然,布?xì)v歷之真質(zhì),遍高尚之遠(yuǎn)天?!?/p>
茫茫
遼闊曠遠(yuǎn)的樣子;模糊不清楚
長天茫茫。——唐· 李朝威《柳毅傳》
野茫茫。——《樂府詩集·雜歌謠辭·敕勤歌》
夫之茫茫。——明· 顧炎武《復(fù)庵記》
茫茫的前景
別時茫茫江浸月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秋景
(1) 秋季的景致
(2) 秋熟農(nóng)作物的收成情況
寥蕭
冷落;冷清?!稌x書·庾翼傳》:“ 翼 報曰:‘ 殷君 始往,雖多驕豪,實有風(fēng)力之益,亦似由有佳兒、弟,故不令物情難之。自頃以來,奉公更退,私累日滋,亦不稍以此寥蕭之也。’” 清 趙翼 《偶題》詩:“風(fēng)雨寥蕭晝掩廬,一編吟到夜窗虛?!?/p>
可人
適合人的心意
更兼
更加上?!端疂G傳》第六一回:“惟此 北京 ,是 河北 第一個去處;更兼又是 梁中書 統(tǒng)領(lǐng)大軍鎮(zhèn)守,如何不擺得整齊?”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一回:“自從 安老爺 的老太爺手里,因晚年好靜,更兼家里人口稀少,住不了許多房間,又不肯輕棄祖業(yè),倒把房子讓給遠(yuǎn)房幾家族人來住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狀》第五六回:“又辦了祭品,委了典史太爺去祭那婆娘;更兼動了公事,申請大憲,和那婆娘奏請旌表,乞恩準(zhǔn)其建坊?!?/p>
秋月
(1).秋夜的月亮。 晉 陶潛 《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涂口》詩:“叩栧新秋月,臨流別友生。” 唐 杜甫 《十七夜對月》詩:“秋月仍圓夜,江村獨老身?!?清 陸圻 《與歌者陳郎》詩:“玉管謾吹秋月白,紅牙曾對綺筵新?!?殷夫 《放腳時代的足印》詩:“秋月的深夜,沒有蟲聲攪破寂寞,便悲哀也難和我親近?!?/p>
(2).秋季?!段簳らL孫嵩傳》:“比及秋月,徐乃乘之,則 裕 首可不戰(zhàn)而懸。”《南齊書·州郡志上》:“土甚平曠,刺史每以秋月多出 海陵 觀濤,與 京口 對岸, 江 之壯闊處也?!?/p>
寒素
(1) 家世清貧低微
家世寒素
(2) 清貧的人
拔擢寒素
(3) 樸素;簡陋
寒素的院落
蘆花
蘆葦?shù)陌咨?/p>
所之
所去的地方。《晉書·隱逸傳·孟陋》:“時或弋釣,孤興獨歸,雖家人亦不知其所之也?!?唐 杜牧 《題桐葉》詩:“ 三吳 煙水平生念,寧向閒人道所之?!薄稏|周列國志》第二五回:“ 宮之奇 盡族而行,不言所之。”
何須
猶何必,何用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野田黃雀行》:“利劍不在掌,結(jié)友何須多?” 唐 封演 《封氏聞見記·敏速》:“宰相曰:‘七千可為多矣,何須萬?’” 宋 賀鑄 《臨江仙》詞:“何須繡被,來伴擁蓑眠?” 魯迅 《華蓋集·導(dǎo)師》:“青年又何須尋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(dǎo)師呢?”
來處
謂來而安處?!对姟ご笱拧D鹥》:“鳧鷖在渚,公尸來燕來處?!?毛 傳:“處,止也?!?鄭玄 箋:“其來燕似若止得其處?!?/p>
(1).所來的地方。 唐 鄭谷 《石門山泉》詩:“云邊野客窮來處,石上寒猿見落時?!?元 馬致遠(yuǎn) 《任風(fēng)子》第二折:“你來處來,去處去,休迷了正道?!?/p>
(2).指來歷,出處。指引文或典故的來源。 宋 黃庭堅 《答洪駒文書》之二:“ 老杜 作詩, 退之 作文,無一字無來處?!?宋 王楙 《野客叢書·未渠央》:“今人詩句多用未渠央事,往往不究來處?!?/p>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