滿江紅·敲碎離愁原文
敲碎離愁,紗窗外,風(fēng)搖翠竹,人去后,吹1一1簫聲斷,倚樓人獨,滿眼不堪三月暮,舉頭已覺千山綠,但試把一紙寄來書,從頭讀。相思字,空盈幅,相思章,何時足,滴羅襟點點,淚珠盈掬,芳草不迷行客路,垂楊只礙離人目,最苦是,立盡月黃昏,欄干曲。
詩詞問答
問:滿江紅·敲碎離愁的作者是誰?答:辛棄疾
問:滿江紅·敲碎離愁寫于哪個朝代?答:宋代
問:滿江紅·敲碎離愁是什么體裁?答:詞
問:辛棄疾的名句有哪些?答:辛棄疾名句大全
辛棄疾滿江紅·敲碎離愁書法欣賞
譯文和注釋
譯文
仿佛要把我滿懷的離愁敲碎似的,紗窗外,陣陣清風(fēng)把翠竹搖得簌簌作響。自從他走了之后,悠揚的玉簫聲也從此聽不到了。我倚在高樓上苦苦思念著,有多么孤獨冷清!眼前已是暮春三月,到處飛絮落花,令人怎么能夠開懷。舉頭望去.遠處的群山一片碧綠——眼看夏天就要來了。有什么辦法呢?我只有拿起他寄來的信,從頭再讀一遍。
傾訴相思的字句,徒然充滿了信紙。可是相思之情,何時才能得到滿足?哎,是什么東西滴落衣襟上?那是滿把的淚水??!但愿漫山遍野的芳草,不至于讓他迷失道路。討厭的是簇簇垂楊,卻老是遮斷我眺望的視線。最凄苦的時刻,就是月亮在蒼茫的暮色中升起來時,我還倚著欄桿守候著、守候著,卻不知守候什么。
注釋
⑴敲碎離愁:意思是風(fēng)搖翠竹的響聲,把飽含離愁的心都快要 敲碎了。
⑵風(fēng)搖翠竹:宋秦觀《滿庭芳·碧水驚秋》:風(fēng)搖翠竹,疑是故人來。
⑶ * 聲斷:傳說春秋時蕭史善 * ,作風(fēng)鳴。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.筑鳳臺以居。此用該典,暗指夫婿遠離。
⑷倚(yǐ)樓人獨:獨自一人倚僂。
⑸不堪:禁不住,忍受不住。
⑹“滿眼”句:所看到的都是暮春三月的景色,令人傷感得受不了。不堪,不能忍受。三月暮:晚春時節(jié)的景象。
⑺千山綠:春花落去后一片翠綠,指夏天將到來。
⑻一紙寄來書:寄來的一封書信。
⑼“相思字”二句:意思是信上寫滿相思的話,也是徒然。盈幅,滿篇。
⑽“相思意"二句:意思是這種相思的感情,什么時候才能得到滿足。
⑾羅襟jīn):指絲綢衣襟。
⑿盈掬: 滿把。形容眼淚很多。
⒀行客:指女子所思念的人。
⒁垂楊:即垂柳。
⒂礙(ài):遮避。
⒃離人:傷離的人。女子自謂。
⒄立盡月黃昏:意思是從清晨立到日沒月出。
⒅欄(lán)干曲:欄干的角落。
詩文賞析
過首詞從語氣看象是出于女性所作,很有可能是作者設(shè)想中情人對自己的懷念。上闋“敲碎離愁,紗窗外,風(fēng)搖翠竹 ”,寫晝長天暖之時,閨房內(nèi)外,十分寂靜,甚至只有窗前輕風(fēng)吹動翠竹的聲音,才會驚動閨中的人,中斷她的凝思,敲碎她的離愁。環(huán)境的幽美,襯托出主人公的孤寂、愁悶 ?!扒盟椤奔润w現(xiàn)了靜中之動,又以動襯靜;“離”字點出了詞中之情。
這兩句景情結(jié)合,以景為主,雖是開頭,但在全詞中卻寫得最細膩?!叭巳ズ?, * 聲斷,倚樓人獨”,寫出主人公的生活狀況:所愛之人去了,自己孤獨無伴,只好常常倚樓遙望,由于無人欣賞,所以也就無心去 * 了?!叭巳ァ?、“人獨”,是“倚樓”、“ * ”的原因。第一個“人”字是對方,是主人公想念的人;第二個“人”字是主人公本人 ?!皾M眼不堪三月暮,舉頭已覺千山綠。”承“倚樓”句,寫登樓所見的風(fēng)景,又點出了時令?!扒骄G”雖然可愛,但“三月暮”卻又意味著春光消逝、好花凋謝,對于愛惜青春的女性來說,便有“滿眼不堪 ”。之感。這表現(xiàn)了主人公的身分和性格特點 ?!暗嚢岩患埣膩頃?,從頭讀。上面寫的,是日常的一般生活;這兩句寫的是一個特殊的細節(jié)。主人公不斷地把情人寄來的信 ,從頭細讀,這進一步表現(xiàn)她的孤獨無聊,也開始深入地揭示了她思念情人的深切感情。這是通過行動來寫情的,是事中之情。
上闋寫景寫事,沒有直接抒情 。下闋“相思字,空盈幅;相思意,何時足?”直接抒情:情人寄來的信,滿紙寫著“相思”之字 ,說明他沒有忘記自己,信中的字,不能安慰、滿足自己的“相思”之意,也包含自己沒有機會向情人傾吐相思 、取得補償之意。
思念情人除了空讀來信之外,還設(shè)法安慰自己,但仍不免“滴羅襟點點,淚珠盈掬”。小珠般的點點眼淚,輕輕地、不斷地滴在羅衣上 ,不但染衣 ,而且?guī)缀酢坝?”。這兩句再以事寫情,體現(xiàn)了身分、性格特點 ,最可看出主人公是個女性 ?!胺疾莶幻孕锌吐罚箺钪坏K離人目”,又接著以景補充抒情?!胺疾荨本?,意本于《楚辭·招隱士 》“王孫游兮不歸,芳草生兮萋萋 ”而又有發(fā)展。對比辛詞《摸魚兒 》“春且住,見說道 、天涯芳草迷歸路 ”(或本作“無歸路”,意同 ),則此說“不迷”者,便有盼望他能夠回來和歸程并不艱難的意思 ;“垂楊”句,指暮春楊柳長得濃密,卻礙人眼界,使人不能遠望。二句分寫兩邊,而意自關(guān)連。因上句有盼望游人能歸意,故倚樓望其或即翩然來歸;但“垂楊只礙離人目”,“只”字有怪怨的感 * 彩,怪垂楊別的作用不起 ,“只”起礙人望遠的作用 。兩句將樓頭思婦的細微感情,曲曲傳出。
“最苦是、立盡月黃昏,闌干曲 ?!弊詈髿w結(jié),仍從事中寫情。第一句從早到晚,第二句呼應(yīng)上闋的“倚樓 ”。垂楊遮眼,盡管望不到天涯行人的去處,但是仍然站在樓上闌桿旁邊,直到黃昏月亮出來。因此用“最苦”兩上字來充分地修飾,不僅詳盡地表達了這兩句,而且是詳盡地表達了全詞之情。
范開《稼軒詞序》說辛詞也有“清而麗,婉而嫵媚”一類的作品,這首寫閨的詞,正是其中之一。劉克莊《辛稼集序》說辛詞“其秾纖綿密者,亦不在小晏、秦郎之下 ”。然而又完全全是這樣,辛氏性格豪放,筆力超邁,所寫的 * 詞,仍多哀而不傷,不象秦觀、晏幾道同類的詞那樣纖細、凄婉,總之,他們各有短長,難以輕論高下。
賞析二
辛棄疾創(chuàng)作了大量的撫時感事的愛國主義詞章,以詞風(fēng)豪邁雄大著稱于世,但“稼軒詞,中調(diào)、小令亦間作嫵媚語”。(鄒祗謨:《遠志齋詞衷》)在這些“作嫵媚語”的作品中,也不乏優(yōu)秀篇章,這篇《滿江紅》就屬這類作品。
這是一首寫離人痛苦的詞。
起始三句,是“紗窗外,風(fēng)搖翠竹,敲碎離愁”的倒裝,把“敲碎離愁”寫在首句,不僅是韻腳的需要,也起到開篇點明題旨,扣住讀者心弦的作用?!扒谩弊质谷梭w會到,主人公的心靈受到撞擊,“碎”是“敲”的結(jié)果。也就是說,主人公本來就因為與情人離別而憂愁的心緒,被風(fēng)搖動翠竹的聲音攪得更加煩亂了。
“人去后, * 聲斷,倚樓人獨?!睂懗霏h(huán)境的靜寂,也描繪出主人公在情人走后形只影單,獨守空房,百無聊賴的情景?!皾M眼不堪三月暮,舉頭已覺千山綠。”暮春三月,已是落花時節(jié),“不堪”似是傷春,實際上仍是思人,言思念之極,無法忍受;“已覺千山綠”,是說在憂愁苦悶中登山高樓,不知不覺中發(fā)現(xiàn)漫山遍野已經(jīng)“綠”了。這兩句承上啟下,烘托氣氛。閨中人因思念外出人而無精打彩的情景歷歷在目?!暗噷ⅰ⒁患埣膩頃?,從頭讀?!彼寄钋槿耍荒芤娒?,于是反復(fù)把他的來信閱讀,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是經(jīng)常有的,詞人把這種生活現(xiàn)象直接用白話寫入詞中,讀來分外親切。蘇軾有一首《沁園春》,其中有這樣幾句話:“料到伊行,時時開看,一看一回和淚收?!边@是說寫信人估計收信人會“時時開看”;辛詞則直接寫收信人把不知讀了多少遍的信“從頭讀”。兩位詞人描寫的角度不同,但意境相,或者是兩位巨匠的思路共通,不謀而合;或者是稼軒受東坡的影響。
下片繼續(xù)寫相思之苦?!跋嗨甲?,空盈幅;相思意,何時足?滴羅襟點點,淚珠盈掬。”閱讀遠方來信,表達相思之情的字“盈幅”,也就是現(xiàn)在口語說,“寫滿了紙”,但人卻不能見面,那分離的痛苦仍舊不得解脫,終至是滿把淚水,濕透羅襟。用“足”字說明離恨綿綿無期,用“掬”夸張地形容淚水之多,皆是傳神之筆。以上幾句極力渲染情人不能見面的痛苦。
“芳草不迷行客路,垂楊只礙離人目?!薄胺疾荨本浜苋菀资谷讼肫鹛K軾的名句“天涯何處無芳草”(《蝶戀花·花褪殘紅青杏小》),此處反其意而用之,是說異地他鄉(xiāng)的“芳草”,并不能使“行客”迷途忘返,言外之意說他終究是要歸來的;后句說楊柳的枝條阻礙了視線(因此閨中人極目遠望也無法看到自己的情人);這就形象地寫出她盼望行人歸來,望眼欲穿的情景。“最苦是、立盡黃昏月,欄桿曲。”結(jié)尾二句夸張地說因為天天等到月下黃昏,倚著欄桿翹首以望,以致把欄桿也壓彎了,這當(dāng)然讓人“最苦”的。結(jié)尾與上片“倚樓人獨”相呼應(yīng),照應(yīng)題目,寫盡離愁。
這篇抒寫離情別緒而陷于苦悶的詞作,無疑是南宋社會動蕩中現(xiàn)實生活的反映。祖國南北分裂,無數(shù)家庭離散,備受親人傷離的痛苦。辛棄疾本人也遠離故鄉(xiāng),對這種現(xiàn)象也深刻了解,頗有體驗,因此在他筆下才出現(xiàn)了這樣抒寫兒女之情,表達離人痛苦的詞章。無須穿鑿附會、望文生義地去尋找什么政治寄托,只就真實生動地反映社會生活來說,也應(yīng)充分認識到它的文學(xué)價值。


精彩推薦:
- 虞山去吳城才百里,屢欲游,未果。辛丑秋,將之江陰,舟行山下,望劍門入云際,未及登。丙午春,復(fù)如江陰,泊舟山麓,入吾谷,榜人詭云:“距劍門二十里?!比晕醇暗恰? 壬子正月八日,偕張子少弋、葉生中理往游,宿陶氏。明晨,天欲雨,客無意往,余已治筇屐,不能阻。自城北沿緣六七里,入破山寺,唐常建詠詩處,今潭名空心,取詩中意也。遂從破龍澗而上,山脈怒坼,赭石縱橫,神物爪角痕,時隱時露。相傳龍與神斗,龍不勝,破其山而去。說近荒惑,然有跡象,似可信。行四五里,層折而度,越巒嶺,躋蹬道,遂陟椒極。有土坯磈礧,疑古時冢,然無碑碣志誰某。升望海墩,東向凝睇。是時云光黯甚,迷漫一色,莫辨瀛海。頃之,雨至,山有古寺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