偈六十三首原文
湘山青,湘水碧。上下四維,東西南北。
處處釋迦,頭頭彌勒。
啐啄同時(shí),無勞外覓。
詩詞問答
問:偈六十三首的作者是誰?答:釋道寧
問:偈六十三首寫于哪個(gè)朝代?答:宋代
問:釋道寧的名句有哪些?答:釋道寧名句大全
參考注釋
湘山
(1).山名。即 君山 。在 湖南省 岳陽市 西南 洞庭湖 中。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(jì)》:“上問博士曰:‘ 湘君 何神?’博士對(duì)曰:‘聞之, 堯 女 舜 之妻而葬此?!妒?始皇 大怒,使刑徒三千人皆伐 湘山 樹,赭其山?!?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湘水》:“是山, 湘君 之所游處,故曰 君山 矣。昔 秦始皇 遭風(fēng)於此。”
(2).山名。即 黃陵山 。在 湖南省 湘潭市 北。 清 顧祖禹 《讀史方輿紀(jì)要·湖廣六·長沙府》:“﹝ 湘陰縣 ﹞ 黃陵山 ,縣北四十里,上有 舜 二妃墓。《括地志》謂之 青草山 , 孔穎達(dá) 以為 湘山 也?!?/p>
水碧
玉之一種。系水晶一類的礦物,又名碧玉?!渡胶=?jīng)·東山經(jīng)》:“ 耿山 無草木,多水碧?!?郭璞 注:“亦水玉類?!?唐 李賀 《老夫采玉歌》:“採玉採玉須水碧,琢作步搖徒好色。” 明 宋濂 《送方生還寧?!吩姡骸八膛c金膏,價(jià)重駭見聞?!?王闿運(yùn) 《余世松誄》:“水碧金膏,非幾席之玩;醴泉玉燭,無時(shí)日之期。”
上下
(1) 高處和低處;上面和下面;職位上較高的和較低的人
上下同欲者勝。——《孫子·謀攻》
鳴聲上下,游人去而禽鳥樂也。——宋· 歐陽修《醉翁亭記》
上下天光,一碧萬頃。——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
(2) 輩分上較高的和較低的人
全家上下都很高興
(3) 從上面到下面
上下打量著這位陌生人
(4) 指程度上高低、優(yōu)劣
不分上下
(5) 用在數(shù)量詞后,表示概數(shù);左右
今年一畝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
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
(6) 稱衙門中的差役
這般炎熱,上下只得擔(dān)待一步!——《水滸傳》
四維
(1) 古代指禮、義、廉、恥四種道德準(zhǔn)則,認(rèn)為是維系國家所必需的
四維不張,國乃滅亡
(2) 指東南、東北、西南和西北四角
帝張四維,運(yùn)之以斗…——《淮南子》
(3) 指四方
流落四維
(4) 即四肢
因于氣為腫,四維相代,陽氣乃竭。——《素問·生氣通天論》。馬蒔注:“四維者,四肢也。”
東西南北
指四面八方,亦指方向
出門分不清東西南北
東西南北,誰敢寧處。——《左傳·襄公二十九年》
處處
(1) 在各個(gè)地方
得其船,便扶向路,處處志之。——陶淵明《桃花源記》
(2) 在各個(gè)方面
處處嚴(yán)格要求自己
(3) 在所有地方
神州處處掀起建設(shè)祖國的浪潮
釋迦
(1). 印度 種族名。 釋迦牟尼 即出生于此族。參閱《釋氏要覽》。
(2). 釋迦牟尼 的簡稱。 南朝 梁 沉約 《答陶華陽》:“《難》云, 釋迦 之現(xiàn),近在 莊王 , 唐 虞 夏 殷 ,何必已有, 周公 不言,恐由未出。” 元 耶律楚材 《燕京大覺禪寺奧公乞經(jīng)藏記既成以詩戲之》:“詞源老去苦無多,強(qiáng)著閑文讚 釋迦 ?!?清 劉獻(xiàn)廷 《廣陽雜記》卷四:“今諸山知識(shí),往往互詆為魔, 釋迦 之預(yù)記,胡不爽乃爾耶?”
頭頭
(1) 負(fù)責(zé)人;老板或領(lǐng)導(dǎo)人
(2) 當(dāng)頭兒的人;為首的人
彌勒
梵語Maitreya音譯,意譯“慈氏”。著名的未來佛。我國的 彌勒 塑像胸腹坦露,面帶笑容。傳說 五代 時(shí) 布袋和尚 是其化身?!稄浝障律?jīng)》:“將來久遠(yuǎn), 彌勒 出現(xiàn),至真等正覺?!?唐 窺基 《觀彌勒上生兜率天經(jīng)贊》:“又念 彌陀 、 彌勒 ,功德無有差別。” 宋 黃庭堅(jiān) 《病起荊江亭即事》詩之九:“形模彌勒一 布袋 ,文字江河萬古流?!?陳世宜 《醉歌》:“ 彌勒 開口作憨笑,金剛怒目將譙訶?!?魯迅 《彷徨·示眾》:“胖大漢后面就有一個(gè) 彌勒佛 似的更圓的胖臉?!?/p>
啐啄同時(shí)
雞子孵化時(shí),小雞將出,即在殼內(nèi)吮聲,謂之“啐”;母雞為助其出而同時(shí)嚙殼,稱為“啄”。佛家因以“啐啄同時(shí)”比喻機(jī)緣相投或兩相吻合。 宋 蔡絛 《鐵圍山叢談》卷五:“ 老志 又曰:‘紫府真人,實(shí)陰官之貴,匪天仙。 魏公 功德茂盛,近始陞諸天矣。其初 玉華真人 下侍者也?!?小天 疾應(yīng)曰:‘乃 玉華真人 下侍者也?!讼嗾Z,即啐啄同時(shí)。”《碧巖錄》卷一:“ 法眼禪師 有啐啄同時(shí)底機(jī),具啐啄同時(shí)底用,方能如此答話?!?/p>
無勞
(1).不要?jiǎng)诶郏徊挥脛跓??!肚f子·在宥》:“必靜必清,無勞女形,無搖女精,乃可以長生?!薄秲x禮·聘禮》“辯復(fù)命如聘” 漢 鄭玄 注:“自陳幣至於上介,以公賜告無勞。” 賈公彥 疏:“無勞者,勞主君出命,今君薨,不可代君出命,故知無勞也?!?/p>
(2).猶無須,不煩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正緯》:“故 河 不出圖, 夫子 有嘆,如或可造,無勞喟然?!薄侗笔贰べR若弼傳》:“ 叔寳 惶懼流汗,股慄再拜。 弼 謂曰:‘……無勞恐懼?!?唐 杜甫 《章梓州橘亭餞成都竇少尹》詩:“預(yù)傳籍籍新京尹,青史無勞數(shù) 趙 張 。”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《辛亥革命·歐報(bào)對(duì)于中國革命之輿論》:“此其中利害, 中國 人宜自審度,無勞外人代計(jì)。”
(3).沒有勞績?!稇?zhàn)國策·趙策四》:“位尊而無功,奉厚而無勞。”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