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平樂·別來春半原文
別來春半,觸目柔腸斷。砌下落梅如雪亂,拂了一身還滿。
雁來音信無憑,路遙歸夢難成。
離恨恰如春草,更行更遠還生。
詩詞問答
問:清平樂·別來春半的作者是誰?答:李煜
問:清平樂·別來春半寫于哪個朝代?答:唐代
問:清平樂·別來春半是什么體裁?答:詞
問:李煜的名句有哪些?答:李煜名句大全
李煜清平樂·別來春半書法欣賞
譯文和注釋
譯文
離別以來,春天已經(jīng)過去一半,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腸寸斷。臺階下飄落的白梅花猶如雪片紛飛,將它拂去不知不覺又灑滿一身。
鴻雁雖然來了,卻沒將書信傳來。路途遙遠,有家難回。離別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,越行越遠它越是繁生。
注釋
春半:即半春,春天的一半。別來春半:意思是,自分別以來,春天已過去一半,說明時光過得很快。
柔腸:原指溫柔的心腸,此指綿軟情懷。
砌(qì)下:臺階下。砌,臺階。落梅:指白梅花,開放較晚。
拂了一身還滿:指把滿身的落梅拂去了又落了滿身。
雁來音信無憑:這句話是說鴻雁雖然來了,卻沒將書信傳來。古代有憑借雁足傳遞書信的故事。無憑:沒有憑證,指沒有書信。
遙:遠。歸夢難成:指有家難回。
恰如:《全唐詩》、《古今詞統(tǒng)》、《古今詩余醉》等本中均作“卻如”;毛本《尊前集》中作“怯如”。
更行更遠還生:更行更遠,指行程越遠。更,越。還生,還是生得很多。還,仍然,還是。
詩文賞析
這首《清平樂》,表現(xiàn)了作者在惱人的春色中,觸景生情,思念離家在外的親人的情景。
詞的上片,開篇即直抒胸臆、毫無遮攔地道出郁抑于心的離愁別恨。一個“別”字,是起意,也是點題,單刀直入,緊扣人心。李煜前期作品中因各種原因,這種開篇直抒胸臆的不多,但中、后期作品中不少,想必是生活際遇之大變,作者的感情已如洪水注池、不泄不行罷?!按喊搿庇腥酸尀榇阂堰^半,有理,但如釋為相別半春,亦有據(jù),兩義并取也無不可。接下二句承“觸目”來,“砌下落梅如雪亂”突出一個“亂”字,既寫出了主人公獨立無語卻又心亂如麻,也寫出了觸景傷情景如人意的獨特感受,用生動的比喻把愁情說得明白如見?!胺髁艘簧磉€滿”,前有“拂”字,顯見有主人公克制定念的想法,但一個“滿”字,卻把主人公那種無奈之苦、企盼之情、思念之深刻畫得至真至實。上片的畫面是情景交融、虛實相生而又動靜結合的,直抒胸臆中見委婉含蓄,活潑喻象中透深沉凝重。
他之所以久久地站在花下,是因為在思念遠方的親人?!把銇怼眱删浒阉寄罹唧w化。寫出作者盼信,并希望能在夢中見到親人。古代有大雁傳書的故事。西漢時,蘇武出使北方,被匈奴扣留多年。但他堅貞不屈。漢昭帝派使臣要匈奴釋放蘇武,匈奴謊說蘇武已死。使臣知蘇武未死,假稱皇帝曾射下大雁,雁足上系有蘇武的書信說他正在匈奴的某地。匈奴聽了,只得將蘇武放回。所以作者說,他看到大雁橫空飛過,為它沒有給自己帶來書信而感到失望。他又設想,和親人在夢中相會,但“路遙歸夢難成”,距離實在是太遙遠了,恐怕他的親人在夢中也難以回來。古人認為人們在夢境中往往是相通的。對方作不成“歸夢”,自己也就夢不到對方了。夢中一見都不可能,思念萬分之情溢于言表,從而更強烈地表現(xiàn)了作者的思念之切。他懷著這種心情,向遠處望去,望著那遍地滋生的春草,突然發(fā)現(xiàn),“離恨卻如春草,更行更遠還生”。“更行更遠”是說無論走得多么遠,自己心中的“離恨”就像那無邊無際、滋生不已的春草。無論人走到哪里,它們都在眼前,使人無法擺脫。這個結句,比喻淺顯生動,而且通過形象給人以離恨無窮無盡、有增無已的感覺,使這首詞讀起來顯得意味深長。
全詞以離愁別恨為中心,線索明晰而內(nèi)蘊,上下兩片渾成一體而又層層遞進,感情的抒發(fā)和情緒的渲染都十分到位。作者手法自然,筆力透徹,尤其在喻象上獨到而別致,使這首詞具備了不同凡品的藝術魅力。


精彩推薦:
- 紹熙辛亥除夕。余別石湖歸吳興,雪后夜過垂虹,嘗賦詩云:“笠澤茫茫雁影微。玉峰重疊護云衣;長橋寂寞春寒夜,只有詩人一舸歸。”后五年冬,復與俞商卿、張平甫、鈷樸翁自封禺同載,詣梁溪。道經(jīng)吳淞。山寒天迥,云浪四合,中夕相呼步垂虹。星斗下垂。錯雜漁火。朔吹凜凜。卮酒不能支。樸翁以衾自纏,猶相與行吟。因賦此闕,蓋過旬,涂稿乃定。樸翁咎余無益,然意所耽,不能自已也。平甫、商卿、樸翁皆工于詩。所出奇詭;余亦強追逐之。此行既歸。各得五十余解?! ‰p槳莼波,一蓑松雨,暮愁漸滿空闊。呼我盟鷗,翩翩欲下,背人還過木末。那回歸去,蕩云雪、孤舟夜發(fā)。傷心重見,依約眉山,黛痕低壓?! 〔上銖嚼锎汉?,老子婆娑,自歌誰答?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