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賦楊氏夜游·其二原文
朱城璧月懸,西市隘車鈿。
金鐙銀花鏤,雕鞍翠羽填。
黛輕眉月細(xì),膏滑髻云偏。
馳道爭先絕,君王中使宣。
詩詞問答
問:追賦楊氏夜游·其二的作者是誰?答:王汝玉
問:追賦楊氏夜游·其二寫于哪個(gè)朝代?答:明代
問:追賦楊氏夜游·其二是什么體裁?答:五律
問:王汝玉的名句有哪些?答:王汝玉名句大全
注釋
1. 五言律詩 押先韻
參考注釋
朱城
指宮城。 南朝 梁 庾肩吾 《春日》詩:“影出朱城外,香歸青殿中。” 唐 駱賓王 《上吏部侍郎帝京篇》:“丹鳳朱城白日暮,青牛紺幰紅塵度?!?唐 李賀 《春晝》詩:“朱城報(bào)春更漏轉(zhuǎn),光風(fēng)催蘭吹小殿。” 王琦 注:“朱城,紫禁也?!?/p>
璧月
月圓像璧一樣。對(duì)月亮的美稱
西市
舊時(shí)京城行刑的場(chǎng)所
西市待命。——清· 方苞《獄中雜記》
銀花
(1).白色的忍冬花,供藥用?!缎绿茣さ乩碇疚濉罚骸?睦州 新定郡 土貢:文綾、簟、白石英、銀花、細(xì)茶?!薄度嗣袢?qǐng)?bào)》1973.2.6:“這一年,共用工二百二十八個(gè),采回蟲草、川貝、木通、銀花……等中草藥一百六十多種?!?/p>
(2).鏤銀作的花。 唐 白居易 《題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韻》:“錦額簾高卷,銀花盞慢巡?!薄杜f唐書·東夷傳·倭國》:“﹝婦人﹞束髮於后,佩銀花,長八寸,左右各數(shù)枝,以明貴賤等級(jí)。”《 * 詞話》第一回:“頭戴著一頂萬字頭巾,上簪兩朵銀花?!?/p>
雕鞍
雕飾有精美圖案的馬鞍
玉砌雕鞍
翠羽
(1).翠鳥的羽毛。古代多用作飾物。《逸周書·王會(huì)》:“正南: 甌鄧 、 桂國 、 損子 、 產(chǎn)里 、 百濮 、 九菌 ,請(qǐng)令以珠璣、瑇瑁、象齒、文犀、翠羽、菌鶴、 * 為獻(xiàn)?!薄段倪x·曹植<七啟>》:“戴金搖之熠燿,揚(yáng)翠羽之雙翹?!?劉良 注:“金搖,釵也;熠爍,光色也;又飾以翡翠之羽於上也?!?唐 盧照鄰 《劉生》詩:“翠羽裝劍鞘,黃金鏤馬纓?!?/p>
(2).翠鳥。 唐 顧況 《芙蓉榭》詩:“文魚翻亂葉,翠羽上危欄。” 宋 楊萬里 《憩懷古堂》詩:“便有白鷗下,驚起翠羽飛?!?清 曹寅 《二十八日偕樸仙看梅清涼山》詩:“飛來翠羽正啁啾,冉冉斜陽坐衰草。”
(3).綠色的羽毛。 唐 羅隱 《鸚鵡》詩:“莫恨雕籠翠羽殘, 江 南地暖 隴 西寒。”
(4).指鳥翼。 前蜀 韋莊 《歸國謠》詞:“早晚得同歸去,恨無雙翠羽?!?/p>
(5).比喻青蔥的樹葉。 唐 楊炯 《折楊柳》詩:“秋容凋翠羽,別淚損紅顏。” 唐 杜甫 《行官張望補(bǔ)稻畦水歸》詩:“芊芊烱翠羽,剡剡生銀漢?!?宋 蘇軾 《浣溪沙》詞:“廢圃寒蔬挑翠羽,小槽春酒凍真珠。”
(6).借指珍寶?!段倪x·劉孝標(biāo)<廣絕交論>》:“金膏翠羽將其意,脂韋便辟導(dǎo)其誠。” 李周翰 注:“將其意,謂以寳幣申厚意也?!?唐 高適 《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南》詩:“翠羽干平法,黃金撓直繩。”
眉月
(1) 指新月,因?yàn)樾螤钊缑?/p>
一鉤眉月
(2) 指女子彎而細(xì)的眉毛
髻云
形容發(fā)髻濃黑如云。 宋 歐陽修 《燕歸梁》詞:“髻云謾嚲殘花淡,和嬌媚,瘦嵓嵓?!?元 薩都剌 《越溪曲》:“誰家 越 女木蘭橈,髻云墮耳溪風(fēng)高?!?蔡?hào)|藩 《慈禧太后演義》第十三回:“ 蓮英 為 西太后 梳成新式,較往時(shí)髻樣尤高,髻云上擁,鬟鳳低垂,越顯出幾分嫵媚?!?/p>
馳道
古代供君王行駛車馬的道路。泛指供車馬馳行的大道?!抖Y記·曲禮下》:“歲兇,年穀不登,君膳不祭肺,馬不食穀,馳道不除,祭事不縣?!?孔穎達(dá) 疏:“馳道,正道。如今之御路也。是君馳走車馬之處,故曰馳道也?!薄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(jì)》:“二十七年……治馳道?!?裴駰 集解引 應(yīng)劭 曰:“馳道,天子道也。道若今之中道然?!?宋 梅堯臣 《和王景彝正月十四夜有感》:“馳道橫頭起山岳,露臺(tái)周匝簇車輪?!?清 宋之繩 《隨蹕雜記》詩:“絶壁成馳道,堅(jiān)冰過屬車?!?/p>
爭先
爭著趕在前頭
爭先恐后
君王
古稱天子或諸侯
君王為人不忍。——《史記·項(xiàng)羽本紀(jì)》
君王與沛公飯。
中使
宮中派出的使者。多指宦官。《后漢書·宦者傳·張讓》:“凡詔所徵求,皆令 西園 騶密約勑,號(hào)曰‘中使’?!薄段倪x·沉約<齊故安陸昭王碑文>》:“勉膳禁哭,中使相望?!?張銑 注:“天子私使曰中使?!?唐 白居易 《繚綾》詩:“去年中使宣口敕,天上取樣人間織。”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續(xù)黃粱》:“忽見有二中使,齎天子手詔,召 曾太師 決國計(jì)?!?/p>
頂用,好用。 元 武漢臣 《老生兒》楔子:“好孩兒也,這錢直恁般中使!” 元 秦簡夫 《東堂老》第三折:“您孩兒往常不聽叔叔的教訓(xùn),今日受窮,纔知道這錢中使,我省的了也?!?/p>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