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倪魯玉詩后二首原文
自從風雅陵夷后,吟到梅村世豈多。曠達知章歸后作,軒昂予美醉時歌。
擊蒙何止聞童稚,譴瘧猶堪去病魔。
一聽牙弦三嘆息,今無鐘子奈詩何。
詩詞問答
問:題倪魯玉詩后二首的作者是誰?答:劉克莊
問:題倪魯玉詩后二首寫于哪個朝代?答:宋代
問:劉克莊的名句有哪些?答:劉克莊名句大全
劉克莊題倪魯玉詩后二首書法欣賞
參考注釋
自從
介詞,表示過去的某段時間的起點
自從去年秋天到現(xiàn)在
風雅
(1) 文雅。端莊的或高雅的,尤指外貌或舉止端莊的或高雅的
舉止風雅
(2) 《詩經(jīng)》有《國風》、《大雅》、《小雅》等部分,后世用風雅泛指詩文方面的事
陵夷
(1).山坡緩平貌。 漢 桓寬 《鹽鐵論·詔圣》:“故峻則 樓季 難三刃,陵夷則牧豎易山巔?!?/p>
(2).由盛到衰。衰頹,衰落?!妒酚洝じ咦婀Τ己钫吣瓯怼罚骸笆嘉磭L不欲固其根本,而枝葉稍陵夷衰微也。”《漢書·成帝紀》:“帝王之道日以陵夷?!?顏師古 注:“陵,丘陵也;夷,平也。言其頽替若丘陵之漸平也?!?唐 白居易 《立碑》詩:“勛德既下衰,文章亦陵夷?!薄睹魇贰れ渥诩o贊》:“ 明 自 世宗 而后,綱紀日以陵夷?!?郭沫若 《文藝論集·一個宣言》:“我們優(yōu)秀的 中華 民族,終不會長此陵夷,未來的藝術(shù)天才已經(jīng)在負勢競上?!?/p>
(3).平夷;平毀。 王西彥 《魚鬼》:“那里原是塊廢棄了的義冢地,由于年代久遠,古舊的墳墓幾乎全數(shù)陵夷了?!?/p>
達知
通達之智。
反映情況使知道。《元典章·刑部十五·稱冤赴臺陳告》:“官人每的寃抑便達知上位,百姓每寃抑上位根底不能達知?!薄端疂G傳》第八一回:“哥哥可再選兩個乖覺的人,多將金寶前去京師,探聽消息。就行鉆刺關(guān)節(jié),把衷情達知今上,令 高太尉 藏匿不得。” 明 馮夢龍 《永團圓·設(shè)謀擒賊》:“咱奉本衛(wèi)大堂之命,有一機密事特來達知?!?/p>
后作
(1).后人的創(chuàng)造。 唐 李子卿 《府試授衣賦》:“念彼及此,務穡勸分,雖非后作,抑有前云?!?/p>
(2).指在某一作物收獲后所種的作物。
軒昂
(1).高峻貌;揚起貌。 唐 韓愈 《南山詩》:“崎嶇上軒昂,始得觀覽富?!?唐 柳宗元 《招海賈文》:“舟航軒昂兮,下上飄鼓?!?/p>
(2).形容精神飽滿,氣度不凡。 宋 王安石 《示蔡天啟》詩:“忽然變軒昂,慎勿學 哥舒 。”《醒世恒言·錢秀才錯占鳳凰儔》:“ 高贊 一眼看見那個小后生,人物軒昂,衣冠濟楚,心中已自三分歡喜?!?魯迅 《彷徨·長明燈》:“方頭說著,便軒昂地出了門?!?/p>
(3).驕傲貌?!度龂尽侵尽O堅傳》:“ 卓 受任無功, * 稽留,而軒昂自高。”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刺驕》:“毛成翼長,蟬蛻泉壤,便自軒昂,目不步足,器滿意得,視人猶芥?!?瞿秋白 《餓鄉(xiāng)紀程》十四:“松杉的蒼翠披著銀鎧晶甲的圣衣,固然明明軒昂有驕色,表示他克己能耐忍受 * 的涵量?!?/p>
(4).形容音調(diào)高昂。 唐 韓愈 《聽穎師彈琴》詩:“劃然變軒昂,勇士赴敵場。” 宋 魏慶之 《詩人玉屑·陵陽論晚唐詩律卑淺》:“ 唐 末人詩,雖格致卑淺,然謂其非詩則不可。今人作詩,雖句語軒昂,但可遠聽,其理略不可究?!?元 耶律楚材 《和景賢又四絕》之三:“幽人寥落思無窮,付與軒昂一曲中?!?/p>
(5).形容文字雄健。 唐 韓愈 《盧郎中云夫寄示送盤谷子詩兩章歌以和之》:“開緘忽覩送歸作,字向紙上皆軒昂。” 清 施補華 《峴傭說詩》三:“如 摩詰 ‘風勁角弓鳴,將軍獵 渭城 ’,倒戟而入,筆勢軒昂?!?/p>
(6).寬敞;宏大?!段饔斡洝返诙兀骸皫煾复⑹级?,抬頭遠見一簇松陰,內(nèi)有幾間房舍,著實軒昂?!?清 吳熾昌 《客窗閑話初集·明武宗遺事》:“擇日前往赴任,縣令趨改衙署,規(guī)制軒昂,亦用轅門鼓吹,與撫按等?!?/p>
予美
指自己所愛的人?!对姟り愶L·防有鵲巢》:“誰侜予美,心焉忉忉。” 朱熹 集傳:“予美,指所與私者也。”《詩·唐風·葛生》:“予美亡此,誰與獨處?!?朱熹 集傳:“予美,婦人指其夫也?!?/p>
擊蒙
發(fā)蒙;啟蒙?!兑住っ伞罚骸吧暇?,擊蒙。不利為寇,利御寇?!?王弼 注:“擊去童蒙,以發(fā)其昧?!睋簦槐咀鳌?繫 ”。 唐 杜甫 《寄司馬山人十二韻》:“道術(shù)曾留意,先生早擊蒙?!?明 宋濂 《育王禪師裕公三會語錄序》:“其言之也,欲擊蒙於當時,其傳之也,將澤物於后世?!?章炳麟 《代議然否論》:“獨以擊蒙講武之學隸政官者,由強迫教育為在官所有事?!?/p>
何止
不止;豈止
中華大地,英才何止萬千
童稚
(1) 兒童
童稚般的舉動
(2) 稚氣;幼稚
病魔
比喻人所患的疾病
一聽
(1).一一傾聽?!俄n非子·八經(jīng)》:“下君盡己之能,中君盡人之力,上君盡人之智。是以事至而結(jié)智,一聽而公會?!?陳奇猷 集釋:“《內(nèi)儲説上篇》‘一聽’節(jié): 齊湣王 聽竽,好一一聽之。是一聽,即一一聽之。一一聽之者,謂分離各言事者而聽其各別之言,蓋不使臣下互知所言也?!?/p>
(2).初聽。 南朝 齊 謝朓 《冬緒羈懷》詩:“一聽春鶯喧,再視秋鴻沒。” 宋 蘇軾 《南堂》詩之三:“一聽南堂新瓦響,似聞東塢小荷香。”
(3).完全聽憑?!杜f五代史·梁書·末帝紀下》:“如愿出家受戒者,皆須赴闕比試藝業(yè)施行,愿歸俗者一聽自便?!?梁啟超 《為國會期限問題敬告國人》:“無國會而一聽現(xiàn)政府之實行姿虐,不負責任,則有死無生,其勢已洞若觀火?!?魯迅 《書信集·致黎烈文》:“今姑且寄奉,可用與否,一聽酌定?!?/p>
(4).指完全聽信。《三國演義》第四四回:“今 曹操 驅(qū)眾南侵,和與戰(zhàn)二策,主公不能決,一聽於將軍?!?/p>
牙弦
(1).傳說 春秋 時 伯牙 善彈琴, 鍾子期 善聽,二人遂為至交。見《列子·湯問》。后因以“牙弦”稱精美之琴,寓有相知之意。弦,亦作“ 絃 ”。 唐 許敬宗 《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賦一字得歸》詩:“ 周 醪忽同醉, 牙 弦乃共揮?!?唐 司空圖 《擢英集述》:“ 牙 絃入契, 郢 握稱珍?!?/p>
(2).借指琴聲。喻絕唱,杰作。 唐 裴夷直 《題<斷金集>后》詩:“ 牙 弦千古絶,珠淚萬行新。”
嘆息
(1) 嘆氣
惟聞女嘆息。——《樂府詩集·木蘭詩》
未嘗不嘆息。——諸葛亮《出師表》
聞琵琶已嘆息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倚杖自嘆息。——唐· 杜甫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》
僅嘆息曰。——《資治通鑒》
御史嘆息去。——清· 張廷玉《明史》
制府繞階嘆息,知變生肘腋,頃刻間便有作亂之事。——清· 魏源《圣武紀》
(2) 嘆美;贊嘆
姑娘此時,除了心中感激,點頭嘆息之外,再無別話。——《兒女英雄傳》
鐘子
指 鐘子期 。 明 張煌言 《感懷》詩:“流水非因 鐘子 調(diào),陽春只合 郢 人吟?!?/p>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