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莫望中州嘆黍離。元和圣德要君詩。
老去不堪誰似我。
歸臥。
青山活計費尋思。
誰筑詩墻高十丈。
直上。
看君斬將更搴旗。
歌舞正濃還有語。
記取。
須髯不似少年時。
詩詞問答
問:《定風(fēng)波(再用韻,時國華置酒,歌舞甚盛)》的作者是誰?答:辛棄疾
問:該詩寫于哪個朝代?答:宋代
問:該詩是什么體裁?答:詞
問:辛棄疾的名句有哪些?答:辛棄疾名句大全
書法欣賞
參考注釋
望中
(1).視野之中。 唐 權(quán)德輿 《酬馮監(jiān)拜昭陵途中遇雨》詩:“ 甘谷 行初盡, 軒臺 去漸遙;望中猶可辨,耘鳥下山椒?!?宋 周必大 《次韻沉世得撫干川泳軒》:“華闕望中敞,棠陰坐上得?!?/p>
(2).想望之中。 宋 王安石 《江口送道源》詩:“六朝人物草連空,今日無端入望中?!?宋 辛棄疾 《永遇樂·京口北固亭懷古》詞:“四十三年,望中猶記,烽火 揚州 路?!?明 謝榛 《秋日懷弟》詩:“別后幾年兒女大,望中千里弟兄孤?!?/p>
黍離
本為《詩·王風(fēng)》中的篇名。《詩·王風(fēng)·黍離序》:“《黍離》,閔 宗周 也。 周 大夫行役,至於 宗周 ,過故宗廟宮室,盡為禾黍,閔 周 室之顛覆,徬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?!焙笏煊米鞲锌鰢~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情詩》:“游子嘆《黍離》,處者歌《式微》。” 北魏 楊衒之 《<洛陽伽藍記>序》:“麥秀之感,非獨 殷 墟;黍離之悲,信哉 周 室。” 宋 柴望 《多景樓》詩:“昔日最多風(fēng)景處,今人偏動黍離愁?!?明 張煌言 《舟次瑯琦謁錢希聲相公殯宮》詩之一:“赤手曾扶板蕩運,黃腸猶帶黍離愁?!?/p>
元和
唐憲宗李純的年號(公元806—820年)
元和十年。—— 唐· 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圣德
亦作“ 圣惪 ”。猶言至高無上的道德。一般用于古之稱圣人者。也用以稱帝德?!妒酚洝の宓郾炯o(jì)》:“ 昌意 娶 蜀山氏 女,曰 昌僕 ,生 高陽 , 高陽 有圣惪焉?!薄逗鬂h書·李固傳》:“四海欣然,歸服圣德?!?唐 杜甫 《哀王孫》詩:“竊聞天子已傳位,圣德北服南單于。” 明 宋濂 《送劉永泰還江西序》:“圣德神功,巍巍煌煌,固非前代帝王所可及。”《京本通俗小說·拗相公》:“那 周公 姓 姬 名 旦 ,是 周文王 少子,有圣德,輔其兄 武王 伐 商 ,定了 周 家八百年天下?!薄肚迨犯濉ざY志八》:“惟 世祖皇帝 神功圣德,纂述成書,光華萬世,羣臣歡忭,禮當(dāng)慶賀?!?/p>
老去
(1).謂人漸趨衰老。 唐 杜甫 《往在》詩:“歸號故松柏,老去苦飄蓬?!?宋 歐陽修 《贈王介甫》詩:“老去自憐心尚在,后來誰與子爭先?!?明 汪循 《老去》詩:“老去心還競,春來花又新。”
(2).引申為老年;晚年。 沉從文 《<沉從文選集>題記》:“現(xiàn)在過去了二十多年,我和我的讀者,都共同將近老去了?!?/p>
(3).死去。 元 房皞 《思隱》詩:“情知老去無多日,且向閑中過幾年。” 明 李東陽 《柳岸垂綸》詩:“老去祗應(yīng)家在此,不須盤石更垂蘿。”
不堪
(1)
用于形容詞后面表示程度深
忙碌不堪
疲備不堪
(2)
壞到極點
那飯菜都系不堪之物。——《紅樓夢》
歸臥
謂辭官還鄉(xiāng)。 唐 韓愈 《順宗實錄二》:“﹝ 賈耽 、 鄭珣瑜 ﹞二相皆天下重望,相次歸臥。” 唐 李山甫 《山中寄梁判官》詩:“歸臥東林計偶諧,柴門深向翠微開?!?/p>
青山
長滿綠色植物的山
留得青山在,不愁沒柴燒
計費
計算費用。 宋 袁燮 《秘閣修撰黃公行狀》:“又樂與名勝燕集,不計費,故其家屢空?!?清 蔣坦 《催租吏》詩:“明朝計費無一錢,過卯任捉老翁到?!?/p>
尋思
想;思考
詩墻
即詩壁。 明 李開先 《哀姜園》詩:“詩墻多剝落,石局半塵埃。”參見“ 詩壁 ”
直上
(1).方位詞。上,上面。用于名物詞之后。 元 無名氏 《漁樵記》第二折:“頭直上亂紛紛雪似篩,耳邊廂颯剌剌風(fēng)又?jǐn)[?!?元 李景賢 《劉行首》第二折:“我身穿著百衲袍,腰纏著碌簌絳。頭直上丫髻三角。”
(2).向上,向前。 唐 丘為 《尋西山隱者不遇》詩:“絶頂一茅茨,直上三十里。”《古今小說·宋四公大鬧禁魂張》:“ 侯興 與渾家都搬將入去,直上去趕?!?/p>
搴旗
(1).拔取敵方旗幟。《吳子·料敵》:“然則一軍之中,必有虎賁之士,力輕扛鼎,足輕戎馬,搴旗斬將,必有能者。” 漢 司馬遷 《報任安書》:“不能備行伍,攻城野戰(zhàn),有斬將搴旗之功?!?唐 杜甫 《前出塞》詩之二:“捷下萬仞岡,俯身試搴旗。”《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史料·廣東紀(jì)事詩》:“笑他兵力輸民力,斬將搴旗幾十村?!?/p>
(2).高舉旗幟。 黃遠庸 《政黨安在》:“其四……則臨時奔赴,搴旗吶喊,好為生事者也?!?/p>
歌舞
合稱歌唱與舞蹈
歌舞晚會
記取
牢記教訓(xùn)、囑咐等
記取這個血的教訓(xùn)
須髯
絡(luò)腮胡子。《漢書·高帝紀(jì)上》:“ 高祖 為人,隆準(zhǔn)而龍顏,美須髯,左股有七十二黑子。” 顏師古 注:“在頤曰須,在頰曰髯?!?元 劉祁 《歸潛志》卷十三:“其人種類甚眾,其須髯拳如毛,而緇黃淺深不一。”
胡須?!度龂尽の褐尽ぬK則傳》:“ 則 謂為見問,鬚髯悉張,欲正論以對?!?明 方孝孺 《黃氏三壽圖贊》:“今年至其家,三老人者出迎,鬚髯頒白,冠裳如畫?!?郭沫若 《西湖紀(jì)游·雷峰塔下》:“他那斑白的須髯,他那筋脈隆起的金手?!?/p>
少年
古稱青年男子,現(xiàn)在指人大約十歲到十五歲這個階段
少年兒童讀物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