賦壬一侄孫破硯原文
山翁手持青石骨,疑是元寶瘞中物。支床搗練應(yīng)不然,中裂何由半存沒。
冰池既決不可隄,鏡面已破那能規(guī)。
達(dá)人不必顧墮甑,好事大率逢轟碑。
寒蟬飽飲供曉滴,盡了山中病磨墨。
太和磔裂三千年,何處人間有完璧。
詩詞問答
問:賦壬一侄孫破硯的作者是誰?答:艾性夫
問:賦壬一侄孫破硯寫于哪個(gè)朝代?答:宋代
問:賦壬一侄孫破硯是什么體裁?答:七古
問:艾性夫的名句有哪些?答:艾性夫名句大全
艾性夫賦壬一侄孫破硯書法欣賞
參考注釋
山翁
指 晉 山簡 。 唐 王維 《漢江臨泛》詩:“ 襄陽 好風(fēng)日,留醉與 山翁 。” 宋 周邦彥 《齊天樂》詞:“醉倒 山翁 ,但愁斜照歛?!?明 馮惟敏 《二犯傍妝臺(tái)·此景亭雨酌》曲:“兒童莫笑 山翁 醉,麴米能消 杜甫 愁?!眳⒁姟?山公 ”。
青石
(1).青色的巖石??勺鹘ㄖ牧稀⒈娴扔?。 漢 東方朔 《神異經(jīng)·中荒經(jīng)》:“東方有宮,青石為墻……門有銀牓,以青石碧鏤?!?唐 白居易 《青石》詩:“青石出自 藍(lán)田山 ,兼車載運(yùn)來 長安 ?!薄端疂G傳》第十四回:“僧人指個(gè)去處,教用青石鑿箇寳塔,放於所在,鎮(zhèn)住溪邊?!?/p>
(2).指青石般的色、質(zhì)。 宋 梅堯臣 《釣蟹》詩:“老蟹飽經(jīng)霜,紫螯青石殼?!?/p>
(3).石灰?guī)r的俗稱。
元寶
大寶。狀似中國鞋子的金錠或銀錠,通常是銀錠,從前在中國當(dāng)作貨幣使用。金元寶重五兩或十兩,銀元寶一般重五十兩
支床
(1).支撐在床上。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德行》:“ 王戎 、 和嶠 同時(shí)遭大喪,俱以孝稱。 王 雞骨支牀, 和 哭泣備禮?!?/p>
(2).語出《史記·龜策列傳》。后用作典故。 唐 王維 《春日上方即事》詩:“鳩形將刻杖,龜殼用支牀。”此喻養(yǎng)生延年。 清 顧炎武 《過朝邑王處士建常》詩:“黃鵠山川意,相隨萬里翔。誰能三十載,龜殼但支牀?”此喻守志不移。參見“ 支牀有龜 ”。
搗練
搗洗煮過的熟絹。 唐 張繼 《九日巴丘楊公臺(tái)上宴集》詩:“誰家搗練孤城暮,何處題衣遠(yuǎn)信回?!?明 朱鼎 《玉鏡臺(tái)記·拘溫家屬》:“冷颼颼寒風(fēng)如箭,夜凄凄寒砧搗練。” 清 葉小鸞 《艷體連珠·手》:“故春日迴文,逞摻摻于機(jī)錦;秋風(fēng)搗練,響?zhàn)墩杪??!?/p>
不然
(1)
不是這樣,并非如此
其實(shí)不然
(2)
用在句子開頭,表示否定對(duì)方的話
不然,事情沒有那樣簡單
(3)
否則,表轉(zhuǎn)折,不這樣做就會(huì)出現(xiàn)相反的結(jié)果或情況
我得早點(diǎn)去,不然就趕不上大車了
(4)
否則
要去就別遲到,不然,就甭去了
何由
亦作“ 何繇 ”。1.從何處,從什么途徑?!冻o·天問》:“上下未形,何由考之?” 漢 王褒 《四子講德論》:“僕雖嚚頑,愿從足下。雖然,何由而自達(dá)哉!” 唐 王昌齡 《送韋十二兵曹》詩:“出處兩不合,忠貞何由伸?” 宋 蔡絛 《鐵圍山叢談》卷六:“ 晉 張華 有鸚鵡,每出還,輒説僮僕好惡。一日,寂無言; 華 問其故,曰:‘被禁在甕中,何繇得知?’” 魯迅 《野草·墓碣文》:“痛定之后,徐徐食之。然其心已陳舊,本味又何由知?”
(2).怎能。 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修竹茂林》詩:“美人游不還,佳期何由敦?”《宋書·沉慶之傳》:“治國譬如治家,耕當(dāng)問奴,織當(dāng)訪婢。陛下今欲伐國,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,事何由成?” 明 劉基 《次韻和脫因宗道感興》詩之三:“路遠(yuǎn)無羽翼,何由得飛還?”《醒世恒言·李玉英獄中訟冤》:“稍加責(zé)罰,此輩就到家主面前輕事重報(bào),説你怎地凌虐。妹夫必然著意防范,何繇除得?”
(3).因何。 清 姚衡 《寒秀草堂筆記》卷三:“有云 太倉 王宮詹 ,藏 宋 搨《十三行》,一字無損。然與《玉版》對(duì)觀,無少差,信為《玉版》未損時(shí)之拓也。何由落水,以致剝漶?或造物忌之邪?”
存沒
同“ 存歿 ”。 南朝 宋 顏延之 《登巴陵城樓作》詩:“存沒竟何人,耿介在明淑?!?清 黃遵憲 《吳季清明府》詩:“聞今既半年,未悉子存沒。” 唐 宋之問 《魯忠王挽詞》之二:“邦家錫寵光,存沒貴忠良?!?宋 蘇軾 《與范元長書·北歸》之一:“今託 少游 議其詳,餘惟節(jié)哀自重。某不敢拜狀郡君,惟千萬俯為存沒寬心自重。”
冰池
結(jié)冰的池塘。 唐 韋應(yīng)物 《除日》詩:“冰池始泮緑,梅楥還飄素?!?唐 白居易 《天寒晚起,引酌詠懷》詩:“葉覆冰池雪滿山,日高慵起未開關(guān)。寒來更亦無過醉,老后何由可得閑?”
不可
(1)
不可能;不可以
兼與藥相粘,不可取。——宋·沈括《夢(mèng)溪筆談·活板》
學(xué)不可以已。——《荀子·勸學(xué)》
(2)
決不能,必須不
而勢(shì)力眾寡不可論。——《資治通鑒》
不可一概而論
(3)
與“非”搭配,表示必須或一定
今天這個(gè)會(huì)很重要,我非去不可
鏡面
(1).鏡子的表面。 唐 韓愈 《嘲鼾睡》詩之一:“木枕十字裂,鏡面生痱癗?!?唐 羅隱 《晚眺》詩:“天如鏡面都來浄,地似人心總不平?!?宋 趙希鵠 《洞天清錄·古硯辯》:“久用則鋒乏,光如鏡面,不堪用?!?/p>
(2).即鐴。 元 王禎 《農(nóng)書》卷十三:“鐴,犁耳也……形不一。耕水田:曰瓦繳,曰高腳;耕陸田:曰鏡面,曰碗口。隨地所宜制也?!?/p>
(3). 湖南 出產(chǎn)的以稻谷為原料釀造的一種酒名。 周立波 《山鄉(xiāng)巨變》下二一:“你看他說了好多情況!酒后吐真言,一瓶老鏡面,沒有白費(fèi)吧?”
那能
方言。怎么樣。
出處:章炳麟 《新方言·釋詞》:“凡諸形狀皆謂之態(tài),亦謂之能; 蘇州 問何如曰那能,那即若字,能即態(tài)字,猶通語言曾(俗作怎)么樣矣?!?
例句:殷夫 《監(jiān)房的一夜》:“ 小王 說:‘老和尚后來那能了呢?’說著笑了?!?/p>
達(dá)人
樂觀豁達(dá)的人,行事不為世俗所拘束的人;顯達(dá)的人
孟僖子知其后必有達(dá)人。—— 宋· 司馬光《訓(xùn)儉示康》
不必
無須,不一定,沒有必要
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。——唐·韓愈《師說》
墮甑
《后漢書·孟敏傳》:“﹝ 孟敏 ﹞客居 太原 。荷甑墯地,不顧而去。 林宗 見而問其意。對(duì)曰:‘甑以破矣,視之何益?’”后因以“墮甑”比喻事已過去,無法挽回,不必再作無益的回顧。 宋 陸游 《三月十六日作》詩:“功名墮甑誰能問,羞作饑鷹夜掣韛?!?吳恭亨 《感時(shí)二首寄君復(fù)鈍庵》詩:“游山歷歷詩堪霸,墮甑沉沉口不談?!?/p>
事大
指小國侍奉大國?!吨芏Y·夏官·司馬》:“比小事大,以和邦國?!?鄭玄 注:“比猶親。使大國親小國,小國事大國,相合和也。” 晉 孫楚 《為石仲容與孫皓書》:“見機(jī)而作,《周易》所貴;小不事大,《春秋》所誅?!薄独m(xù)資治通鑒·宋仁宗慶歷四年》:“若以 元昊 於北朝失事大之體,則自宜問罪?!?/p>
寒蟬
(1) 天冷后不叫或低鳴的蟬
(2) 蟬的一種,身體小,黑色,有黃綠色的斑點(diǎn),翅膀透明。雄的有發(fā)音器,夏末秋初時(shí)在樹上叫
寒蟬凄切。——宋· 柳永《雨霖鈴》
中病
擊中時(shí)弊。 唐 孫樵 《與王霖秀才書》:“儲(chǔ)思必深,摛詞必高,道人之所不道,到人之所不到。趨怪走奇,中病歸正?!?/p>
太和
見“ 太和 ”。
亦作“ 大和 ”。1.天地間沖和之氣?!兑住で罚骸氨:洗蠛停死?。”大,一本作“ 太 ”。 朱熹 本義:“太和,陰陽會(huì)合沖和之氣也?!薄稘h書·敘傳上》:“沐浴玄德,稟卬太和?!薄段倪x》作“太龢”。 唐 元稹 《競渡》詩:“數(shù)極鬭心息,大和蒸混元。” 清 陳夢(mèng)雷 《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》:“神人之怨恫俱消,太和積為豐登之慶?!?/p>
(2).人的精神、元?dú)?;平和的心理狀態(tài)。 唐 劉長卿 《同姜濬題裴式微余干東齋》詩:“藜杖全吾道,榴花養(yǎng)太和。” 宋 司馬光 《論燕飲狀》:“伏望陛下當(dāng)此之際,悉罷燕飲,安神養(yǎng)氣……無益奉養(yǎng)者,皆不宜數(shù)御以傷大和。” 宋 陸游 《蓬戶》詩:“白頭萬事都經(jīng)遍,莫為悲傷損太和?!?/p>
(3).謂太平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七啟》:“吾子為太和之民,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?!薄段倪x·顏延之<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>》:“太和既融,收華委世?!?李善 注:“太和,謂太平也?!?唐 陸贄 《貞元九年冬至大禮大赦制》:“思與海內(nèi)同臻大和?!?宋 宋祁 《宋景文公筆記·考古》:“天下太和,兵革不興?!?清 唐孫華 《國學(xué)進(jìn)士題名碑》詩:“昔聞?dòng)?明 全盛日,長養(yǎng)宇宙登太和?!?/p>
(4).和睦。 清 惲敬 《答陳云渠書》:“然家庭大和,文史足用,仰不愧古,俯不愧今,吾弟固有以自樂矣。”
(5). 魏 鼓吹曲名?!稌x書·樂志下》:“改《上邪》為《太和》,言 明帝 繼體承統(tǒng), 太和 改元,德澤流布也。”
(6).雅樂名。 唐 段安節(jié) 《樂府雜錄·雅樂部》:“郊天及諸壇祭祀,即奏太和、沖和、舒和三曲?!薄督鹗贰分旧稀罚骸澳巳〈髽放c天地同和之義,名之曰‘太和’?!?/p>
磔裂
(1).車裂人體。后亦指凌遲處死。《后漢書·董卓傳》:“恨不得磔裂姦賊於都市,以謝天地?!?李賢 注:“磔,車裂之也?!?唐 元稹 《苦雨》詩:“安得 飛廉 車,磔裂云將軀?!?宋 王禹偁 《諫議大夫臧公墓志銘》:“不踰月,刼盜如故。公捕獲之,皆磔裂而徇,然后以聞?!?/p>
(2).分割;割裂?!段倪x·揚(yáng)雄<長楊賦>》:“分剓單于,磔裂屬國?!?呂延濟(jì) 注:“磔裂,破也?!?唐 王續(xù) 《負(fù)苓者傳》:“自 伏羲氏 洩道之密,漏神之幾,分張大和,磔裂元?dú)?,使天下之智者詭道逆出?!?元 劉壎 《隱居通議·文章三》:“南渡前,經(jīng)義簡實(shí)典古,有補(bǔ)世教,豈若近世浮虛磔裂者所為,宜為先儒之所深取也?!?郭紹虞 《中國文學(xué)批評(píng)史》三:“駢文家尚對(duì)偶,講聲韻,固然是可文而文之,可是古文家的磔裂章句,也何嘗不是可文而文之呢?”
千年
極言時(shí)間久遠(yuǎn)。 晉 陶淵明 《挽歌詩》:“幽室一已閉,千年不復(fù)朝。” 南朝 梁 沉約 《齊故安陸昭王碑文》:“蓋百代之儀表,千年之領(lǐng)袖?!?唐 盧照鄰 《中和樂章·歌登封》:“山稱萬歲,河慶千年?!?毛 * 《浪淘沙·北戴河》詞:“往事越千年, 魏武 揮鞭?!?/p>
何處
哪里,什么地方。《漢書·司馬遷傳》:“且勇者不必死節(jié),怯夫慕義,何處不勉焉!” 唐 王昌齡 《梁苑》詩:“萬乘旌旗何處在?平臺(tái)賓客有誰憐?”《宋史·歐陽修傳》:“ 脩 論事切直,人視之如仇,帝獨(dú)奬其敢言,面賜五品服。顧侍臣曰:‘如 歐陽脩 者,何處得來?’” 茅盾 《一個(gè)女性》五:“但是何處有愛呢?何處是愛呢?”
人間
指整個(gè)人類社會(huì);世間
要留清白在人間。——明· 于謙《石灰吟》詩
人間四月芳菲盡。——宋· 沈括《夢(mèng)溪筆談》
完璧
(1).完好的玉石。比喻完美的人或事物。 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補(bǔ)遺·言事·疏論奪情》:“ 林莊敏 一代名臣,非后生所敢擅議,此事亦完璧之瑕云?!?清 趙翼 《甌北詩話·杜少陵詩》:“入 湖南 后,除《岳陽樓》一首外,并少完璧。” 夏衍 《<上海屋檐下>自序》:“這近乎完璧的人選鼓動(dòng)我對(duì)于劇本上演的興致?!?/p>
(2).舊時(shí)用以比喻處女。 宋 周密 《齊東野語·高宗立儲(chǔ)》:“ 孝宗 與 恩平郡王 璩 同養(yǎng)於宮中……﹝ 高宗 ﹞嘗各賜宮女十人, 史丞相 浩 時(shí)為 普安 府教授,即為王言:‘上以試王,當(dāng)謹(jǐn)奉之。’王亦以為然。閲數(shù)日,果皆召入。 恩平 皆犯之矣, 普安 者,完璧也。已而皆竟賜焉,上意遂定?!?清 紀(jì)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姑妄聽之二》:“汝女猶完璧,無疑我始亂終棄也?!?清 吳下阿蒙 《斷袖篇·法外縱淫》:“ 河南 一巨室……恒蓄幼妾三四人,至二十歲,則治奩具而嫁之,皆宛然完璧。”
(3).比喻將原物完好地歸還或退回。《西游記》第六十回:“千萬借扇搧滅火焰,保得 唐僧 過山,即時(shí)完璧?!?明 王世貞 《與龔克懋書》:“來幣卻,附使完璧?!眳⒁姟?完璧歸趙 ”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