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涂山懿戚,媯汭崇姻。祠筵肇啟,祭典方申。
禮以備物,樂以感神。用隆敦敘,載穆彝倫。
詩詞問答
問:《郊廟歌辭。褒德廟樂章。進德》的作者是誰?答:佚名
問:該詩寫于哪個朝代?答:唐代
問:佚名的名句有哪些?答:佚名名句大全
參考注釋
涂山
(1) 傳說禹會諸侯及娶妻之地方
禹合諸侯于 涂山,執(zhí)玉帛者萬國。——《左傳·哀公七年》
涂山者, 禹所取妻之山也。——《越絕書·記地傳》
(2) 具體位置說法不一,一說在今浙江西北,一說在安徽蚌埠西
懿戚
指皇親國戚?!稌x書·苻登載記論》:“ 王猛 以宏材緯軍國, 苻融 以懿戚贊經綸。”《隋書·鄭譯傳》:“ 譯 對曰:‘若定 江 東,自非懿戚重臣,無以鎮(zhèn)撫,可令 隋公 行?!?隋公 ,指 楊堅 , 北周 宣帝 的岳父。 唐 王勃 《上從舅侍郎啟》:“昔 孔融 之逢 元禮 ,罕睹高風; 王粲 之謁 伯喈 ,終慚懿戚。” 清 陳康祺 《郎潛紀聞》卷一:“ 圓明園 為前 明 懿戚 徐偉 別墅舊阯。”
媯汭
(1). 媯水 隈曲之處。傳說 舜 居于此, 堯 將兩個女兒嫁給他。 媯水 在 山西省 永濟縣 南,源出 歷山 ,西流入 黃河 《書·堯典》:“釐降二女于 嬀 汭,嬪于 虞 ?!?孔 傳:“ 舜 為匹夫,能以義理下帝女之心於所居 嬀水 之汭,使行婦道於 虞氏 ?!?陸德明 釋文:“汭,音如鋭反,水之內也。 杜預 注《左傳》云:‘水之隈曲曰汭?!?孔穎達 疏:“ 嬀水 在 河東 虞鄉(xiāng)縣 歷山 西,西流至 蒲坂縣 南入於 河 。 舜 居其旁?!币徽f“媯”“汭”皆水名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注·河水四》:“﹝ 河東 ﹞郡南有 歷山 ,謂之 歷觀 , 舜 所耕處也,有 舜井 , 嬀汭 二水出焉。南曰 嬀水 ,北曰 汭水 ……異源同歸,渾流西注,入於 河 ?!?/p>
(2).借稱 舜 的配偶 娥皇 與 女英 。 南朝 宋 謝莊 《宣太后歌》:“嗣徽 嬀汭 ,思媚 周姜 。母臨萬宇,訓藹紫房?!薄蛾悤じ咦婕o上》:“且 重華 大圣, 嬀汭 惟賢,盛德之祀無忘,公侯之門必復?!?/p>
肇啟
初創(chuàng);開始。 晉 張華 《正旦大會行禮詩》之三:“肇啟 晉 宇,遂登皇基?!?南朝 梁 沉約 《為南郡王讓中軍表》:“皇衢肇啟,鼎運始資?!?清 周亮工 《倪母朱太夫人七十序》:“顧廚之難可以不作,而黨錮之釁不至肇啟於身,則皆母之教訓有以保全之也?!?李大釗 《階級競爭與互助》:“他是確信人類真歷史的第一頁當與互助的經濟組織同時肇啟。”
祭典
(1).古代記載有關祭祀制度的典籍,如《禮經》等。《國語·楚語上》:“祭典有之曰:‘國君有太牢,大夫有羊饋,士有豚犬之奠,庶人有魚炙之薦?!薄稘h書·律歷志下》:“《祭典》曰:‘ 共工氏 伯九域?!?顏師古 注:“《祭典》即《禮經》《祭法》也?!薄犊鬃蛹艺Z·廟制》:“祭典云:‘昔 有虞氏 祖 顓頊 而宗 堯 ?!卑矗司湟娊瘛抖Y記·祭法》。
(2).古代祭祀專書亦有以“祭典”命名者,如《隋書·經籍志一》著錄 晉 范汪 撰《祭典》三卷。
(3).祀典。祭祀的禮儀法度?!抖Y記·月令》:“﹝孟春之月﹞是月也,命樂正入學習舞,乃脩祭典?!?孔穎達 疏:“當脩祀典及祭山川之事?!薄端鍟ひ魳分鞠隆罚骸懊C祭典,協(xié)良辰。具嘉薦,俟皇臻?!薄杜f唐書·音樂志三》:“坎澤祠容備舉,坤壇祭典爰伸。” 吳組緗 《山洪》十一:“他們正在跪拜。祭典到了最后的節(jié)目了。”
備物
(1).備辦各種器物?!兑住だM辭上》:“備物致用,立成器以為天下利,莫大乎圣人。” 孔穎達 疏:“謂備天下之物,招致天下所用,建立成就天下之器以為天下之利?!薄秶Z·楚語下》:“夫神以精明臨民者也,故求備物,不求豐大?!薄逗鬂h書·隗囂傳》:“雖未備物,神明其舍諸?!?/p>
(2).指儀衛(wèi)、祭祀等所用的器物?!蹲髠鳌ざü哪辍罚骸皞湮锏洳撸偎疽推?。” 孔穎達 疏引 服虔 云:“當謂國君威儀之物,若今繖扇之屬?!?王引之 《經義述聞·春秋左傳下》“備物典策”:“備物即服物也。經傳多言服物……‘服’與‘備’古字通?!薄段倪x·干寶<晉紀總論>》:“始當非常之禮,終受備物之錫。” 張銑 注:“備物,謂祭器之物。”《梁書·皇后傳·高祖丁貴嬪》:“遺備物乎營寢,掩重閽於窒息?!薄顿Y治通鑒·晉成帝咸康七年》:“備物典策,皆從殊禮?!?胡三省 注:“余謂車輅、旂章、弓矢、斧鉞,皆可以言備物?!?/p>
隆敦
崇尚,重視?!都t樓夢》第六三回:“禮部見當今隆敦孝弟,不敢自專,具本請旨?!?/p>
彝倫
(1).常理;常道?!稌ず榉丁罚骸巴跄搜栽唬骸畣韬?, 箕子 !惟天陰騭下民,相協(xié)厥居,我不知其彝倫攸敘?!?蔡沉 集傳:“彝,常也;倫,理也。”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名實》:“放斧斤而欲雙巧於 班 墨 ,忽良才而欲彝倫之攸敍,不亦難乎!” 宋 朱熹 《<大學章句>序》:“夫以學校之設,其廣如此,教之之術,其次第節(jié)目之詳又如此,而其所以為教,則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餘,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倫之外,是以當世之人,無不學?!?清 顧炎武 《日知錄·彝倫》:“彝倫者,天地人之常道……不止 孟子 之言人倫而已。能盡其性,以至能盡人之性,盡物之性,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,而彝倫敘矣?!?/p>
(2).指倫常。 陳獨秀 《孔子之道與現代生活》:“道德彝倫,又焉能外?”
(3).謂成為表率、成為典范。《魏書·彭城王勰傳》:“自古統(tǒng)天位主,曷常不賴明師,仗賢輔,而后燮和陰陽,彝倫民物者哉?” 唐 楊炯 《庭菊賦》:“ 鐘太傅 之家聲,彝倫 魏 室,道合鹽梅,功成輔弼?!?/p>
(4).指銓選官吏?!侗笔贰の杭o四·世宗宣武帝》:“中正所銓,但為門第,吏部彝倫,仍不才舉。八坐可審議往代擢賢之體,以令才學并申,資望兼致?!?/p>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