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薯蕷苗與興宗原文
客從魏都來,貽我山藷實(shí)。散之膏土間,春苗比如櫛。
吾家庭戶狹,樹藝苦其密。
危根遞扶載,怒牙猶怫郁。
興言念伊人,好嗜與我一。
家蓄桐君事,喜觀汜氏述。
雖為簪帶拘,雅尚林樊逸。
分獻(xiàn)取其誠(chéng),豈容羞薄物。
況聞知藥者,餌此等苓術(shù)。
愿益君子年,康直體無疾。
散誕得寬壤,繁大宜無日。
蕭桃新蔓抽,苯莼故叢失。
入冬霜霰嚴(yán),葉落掊可出。
伸如猿臂長(zhǎng),拳若熊膰腯。
拾木爨銅鼎,相期聚書室。
誰得與共徒,豀茶與山栗。
詩詞問答
問:送薯蕷苗與興宗的作者是誰?答:司馬光
問:送薯蕷苗與興宗寫于哪個(gè)朝代?答:宋代
問:司馬光的名句有哪些?答:司馬光名句大全
參考注釋
都來
(1).統(tǒng)統(tǒng),完全。《敦煌變文集·父母恩重經(jīng)講經(jīng)文》:“只為長(zhǎng)時(shí),驅(qū)馳辛苦,形貌精神,都來失緒。” 唐 羅隱 《晚眺》詩:“天如鏡面都來靜,地似人心總不平。” 宋 柳永 《慢卷綢》詞:“細(xì)屈指尋思,舊事前歡,都來未盡,平生深意。”
(2).總共;共有。《敦煌變文集·佛說阿彌陀經(jīng)講經(jīng)文》:“經(jīng)説比丘之眾,其數(shù)都來多少?經(jīng):‘千二百五十人俱?!?/p>
(3).算來。 宋 范仲淹 《御街行·秋日懷舊》詞:“殘燈明滅枕頭欹,諳盡孤眠滋味。都來此事,眉間心上,無計(jì)相迴避?!?明 湯顯祖 《牡丹亭·寫真》:“春歸恁寒悄,都來幾日意懶心喬?” 徐朔方 等注:“都來,算來?!?/p>
(4).總是,老是。《敦煌變文集·董永變文》:“日日都來總不織,夜夜調(diào)機(jī)告吉祥?!?蔣禮鴻 通釋:“都來和總連用,意思一樣,就是日日總不織。加上‘都來’僅僅湊足七個(gè)字而已。” 唐 秦韜玉 《問古》詩:“都來總向人間看,直到皇天可是平?!?/p>
山藷
薯蕷的別名。 明 李時(shí)珍 《本草綱目·菜二·薯蕷》﹝釋名﹞引 蘇頌 曰:“ 江 閩 人單呼為藷,亦曰山藷?!?/p>
膏土
(1).肥沃的土壤。《元史·烏古孫澤傳》:“﹝ 烏古孫澤 ﹞乃教民浚故湖,筑大堤……計(jì)得良田數(shù)千頃,瀕海廣潟并為膏土?!?/p>
(2).舊時(shí)稱鴉片。
比如
(1) 表示下面舉例;例如——舉例時(shí)的發(fā)端語
(2) 假如
比如你要外出,首先得安頓好家務(wù)
(3) 等于是
家庭
以婚姻和血緣為紐帶的基本社會(huì)單位,包括父母、子女及生活在一起的其他親屬
樹藝
亦作“ 樹蓺 ”。種植,栽培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:“辨十有二壤之物,而知其種,以教稼穡樹蓺?!?賈公彥 疏:“教民春稼秋穡,以樹其木,以蓺黍稷也。”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 后稷 教民稼穡,樹藝五穀?!?三國(guó) 魏 阮籍 《東平賦》:“其土田則原壤蕪荒,樹藝失時(shí)?!?章炳麟 《代議然否論》:“田不自耕植者不得有,牧不自驅(qū)策者不得有,山林場(chǎng)圃不自樹蓺者不得有。”
怫郁
亦作“ 怫悒 ”。憂郁,心情不舒暢。 漢 東方朔 《七諫·沉江》:“心怫鬱而內(nèi)傷?!薄稘h書·鄒陽傳》:“太后怫鬱泣血,無所發(fā)怒?!?三國(guó) 魏 曹操 《苦寒行》之一:“我心何怫鬱,思欲一東歸?!?明 李贄 《方竹圖卷文》:“非謂其有似於有斐之君子而君之也,直怫悒無與誰語,以為可以與我者唯竹耳。” 茅盾 《虹》七:“一種混合了鄙夷和憫憐而又帶幾分怫悒的心情,將 梅女士 的笑臉拉長(zhǎng)了?!?/p>
興言
(1).語助詞。《詩·小雅·小明》:“念彼共人,興言出宿?!?馬瑞辰 通釋:“興言猶云薄言,皆語詞也?!薄端鍟じ咦婕o(jì)下》:“但四海百姓,衣食不豐,教化政刑,猶未盡善,興言念此,唯以留恨?!?唐 劉肅 《大唐新語·極諫》引 唐睿宗 詔:“ 蘇安恒 文學(xué)立身,鯁直成操……奄?gòu)姆敲?,興言軫悼,用惻于懷,可贈(zèng)諫議大夫?!?宋 王禹偁 《讓西京留守表》之三:“且三千貫恩俸金,數(shù)百家之賦調(diào),奪其膏血,奉此衰殘。雖曰優(yōu)臣以恩,乃是速臣之死,興言及此,茍活何為。” 清 黃宗羲 《移史館熊公雨殷行狀》:“督師不能用將,何名督師。興言及此,督將之肉其足食乎!”
(2).指告諭。 晉 左思 《魏都賦》:“圣武興言,將曜威靈?!?南朝 宋 顏延之 《赭白馬賦》:“王于興言,闡肄威稜。” 南朝 梁 沉約 《奏彈王源》:“陛下所以負(fù)扆興言,思清敝俗者也?!?/p>
(3).心有所感,而發(fā)之于言。 晉 陸云 《答兄機(jī)》詩:“銜思戀行邁,興言在臨觴?!?明 楊慎 《圣泉篇贈(zèng)韓石溪》詩:“荒涂欣良會(huì),興言遂成篇。”
伊人
那個(gè)人;這個(gè)人。今多指女性,常指“那個(gè)人”,有時(shí)也指意中人
怎明白咫尺伊人,轉(zhuǎn)以睽隔不得相親。——《畫圖緣》
秋水伊人
好嗜
嗜好。舊題 唐 柳宗元 《龍城錄·魏徵嗜醋芹》:“ 魏徵 好嗜醋芹,每食之,欣然稱快?!?宋 吳曾 《能改齋漫錄·事始二》:“天下寺立觀音像,蓋本于 唐文宗 好嗜蛤蜊?!?/p>
桐君
(1).傳說為 黃帝 時(shí)醫(yī)師。曾采藥于 浙江省 桐廬縣 的 東山 ,結(jié)廬桐樹下。人問其姓名,則指桐樹示意,遂被稱為 桐君 。 南朝 梁 陶弘景 《〈本草〉序》:“又云,有 桐君 《採(cǎi)藥録》説其花葉形色?!?宋 司馬光 《藥圃》詩:“山相慙多識(shí), 桐君 未徧知?!币徽f,為傳說中古仙人。 晉 王嘉 《拾遺記·魏》:“道家云:‘昔仙人 桐君 採(cǎi)石,入穴數(shù)里,得丹石鷄,舂碎為藥,服之者令人有聲氣,后天而死?!?唐 皎然 《賦顏氏古今一事得晉仙傳送顏逸》:“卻憶 桐君 老,俱還 桂父 年。”
(2).琴的別稱。 宋 陳師道 《次韻蘇公西湖觀月聽琴》:“人生亦何須,有酒與桐君?!?/p>
簪帶
(1).冠簪和紳帶。古代官吏的服飾。《晉書·傅玄傳》:“﹝ 玄 ﹞捧白簡(jiǎn),整簪帶,竦踴不寐,坐而待旦?!?/p>
(2).借指仕宦。 南朝 梁 陶弘景 《解官表》:“臣棲遲早日,簪帶久年?!薄侗笔贰べM(fèi)穆傳論》:“ 費(fèi)穆 出身效力,功名著矣,末路一言,禍延簪帶,其死也宜哉!” 唐 楊思玄 《奉和別魯王》:“方圖獻(xiàn)雅樂,簪帶奉鳴球?!?/p>
雅尚
(1).風(fēng)雅高尚。《三國(guó)志·魏志·徐邈傳》:“比來天下奢靡,轉(zhuǎn)相倣效,而 徐公 雅尚自若,不與俗同?!?五代 王定保 《唐摭言·知己》:“文方復(fù)雅尚之至,嘗以律度百代為任,古之能者往往不至焉?!?清 趙翼 《拜袁揖趙哭蔣三圖》詩:“ 程生 作繪定可人,雅尚所存非漫戲?!?/p>
(2).極崇尚。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規(guī)箴》:“ 王夷甫 雅尚玄遠(yuǎn),常嫉其婦貪濁,口未嘗言錢字?!?清 李漁 《奈何天·慮婚》:“花面沖場(chǎng),正生避席,非關(guān)倒置梨園,祗為從來雅尚?!?陳衍 《<沉乙盦詩>序》:“君詩雅尚險(xiǎn)奧,聱牙鉤棘中時(shí)復(fù)清言見骨,訴真宰,盪精靈?!?/p>
林樊
指林邊。 唐 元稹 《競(jìng)渡》詩:“ 有熊 競(jìng)心起,驅(qū)獸出林樊?!?/p>
分獻(xiàn)
古代祭祀,向配饗者行獻(xiàn)爵獻(xiàn)帛禮。與“正獻(xiàn)”相對(duì)而言。 唐 王勃 《拜南郊頌》:“玉觴分獻(xiàn),金錞暢矩。青帝鳴琴,朱靈會(huì)舞?!薄端问贰ざY志二》:“若夫公卿分獻(xiàn)、文武從祀,與夫樂架饌幔,則皆在中壝之內(nèi)。” 宋 趙昇 《朝野類要·分獻(xiàn)》:“凡三歲大禮,有大臣亞獻(xiàn)終獻(xiàn)之外,眾天神則在壇下分獻(xiàn)。”參見“ 正獻(xiàn) ”。
羞薄
輕視;鄙薄。 宋 曾鞏 《聽琴序》:“故工於藝者,??秩酥弑?,則往往拂人之好,而自要其簡(jiǎn)重。雖求之者愈勤,而拒之者愈堅(jiān),然不知人亦愈羞薄之也?!?/p>
聞知
(1).聽說;知道?!稌へ氛鳌罚骸?羲 和 尸厥官,罔聞知?!?唐 韓愈 《順宗實(shí)錄一》:“使四面求醫(yī)藥,天下皆聞知。” 茅盾 《雨天雜寫之五》:“ 苻堅(jiān) 聞知了他的大名,便派驍騎將軍 呂光 帶兵打 龜茲國(guó) ,‘請(qǐng)’他進(jìn)關(guān)。”
(2).見聞;知識(shí)。《書·無逸》:“否則,侮厥父母,曰:‘昔之人無聞知?!薄侗笔贰ち信畟鳌し繍塾H妻崔氏》:“性嚴(yán)明,有高節(jié),歷覽書傳,多所聞知。” 宋 葉適 《漢陽軍新修學(xué)記》:“一其趨向,厚其師友,畜其聞知,廣其倫類?!?/p>
(3).謂由傳聞傳授而有所認(rèn)識(shí)。語本《孟子·盡心下》:“由 文王 至於 孔子 ,五百有餘歲,若 太公望 、 散宜生 ,則見而知之;若 孔子 ,則聞而知之。” 清 顏元 《存學(xué)編·總論諸儒講學(xué)》:“其郊使見知聞知者,知尊慕 孔 孟 ,善談名理,不作惡,不奉釋老名號(hào)?!?秦牧 《藝海拾貝·鮮荔枝和干荔枝》:“古代 墨 家把知識(shí)來源分為三類,這就是‘親知’、‘聞知’、‘說知’……‘聞知’是從旁人口頭或書面?zhèn)魇诘脕淼闹R(shí)?!?/p>
此等
這種?!抖膛陌阁@奇》卷九:“﹝ 朱晦翁 ﹞自家道:‘此等鋤強(qiáng)扶弱的事,不是我,誰人肯做?’” 清 李漁 《閑情偶寄·詞曲上·結(jié)構(gòu)》:“此等詞曲,幸而出自 元 人若出我輩,則群口訕之,不識(shí)置身何地矣。” 魯迅 《二心集·<進(jìn)化和退化>小引》:“我們生息于自然中,而于此等自然 * 的研究,大抵未嘗加意。”
君子
(1) 對(duì)統(tǒng)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
彼君子兮。——《詩·魏風(fēng)·伐檀》
君子不齒。——唐· 韓愈《師說》
君子寡欲。——司馬光《訓(xùn)儉示康》
君子多欲。
(2)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,后來指人格高尚的人
不亦君子乎。——《論語》
君子有不戰(zhàn)。——《孟子·公孫丑下》
君子博學(xué)。——《荀子·勸學(xué)》
花之君子。——清· 周容《芋老人傳》
(3) 對(duì)別人的尊稱
君子書敘。——唐· 李朝威《柳毅傳》
君子登山。——明· 顧炎武《復(fù)庵記》
同社諸君子。——明· 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
君子之后。——清· 梁?jiǎn)⒊蹲T嗣同傳》
康直
健康硬朗。 宋 司馬光 《送薯預(yù)苗與興宗》詩:“愿益君子年,康直體無疾?!?/p>
散誕
(1) 悠閑自在;舒心
到園子里散誕
(2) 放誕不羈
無日
(1) 沒有一天;表示時(shí)間不間斷
無日不思念故土和親人
(2) 不日;不久
亡無日矣。——《左傳·僖公三十二年》
禍至無日矣。——《資治通鑒》
無日而非可死。——宋· 文天祥《指南錄·后序》
吾村亡無日矣。——清· 徐珂《清稗類鈔·戰(zhàn)事類》
禍至無日
入冬
進(jìn)入冬季
霜霰
(1).霜和霰。 晉 陶潛 《歸園田居》詩之二:“??炙敝粒懵渫菝??!?南朝 宋 鮑照 《侍郎報(bào)滿辭閣疏》:“煦蒸霜霰,莩甲云露。” 唐 杜甫 《青陽峽》詩:“魑魅嘯有風(fēng),霜霰浩漠漠?!?宋 歐陽修 《山槎》詩:“山中苦霜霰,歲久無春色?!?/p>
(2).喻惡勢(shì)力。 唐 孟郊 《答友人》詩:“道語必疎淡,儒風(fēng)易凌遲。愿存堅(jiān)貞節(jié),勿為霜霰欺?!?明 陸采 《明珠記·偽敕》:“他犯著龍鱗怒,難寬霜霰威?!?/p>
猿臂
亦作“猨臂”。1.謂臂長(zhǎng)如猿,可以運(yùn)轉(zhuǎn)自如。《史記·李將軍列傳》:“ 廣 為人長(zhǎng),猨臂,其善射亦天性也。”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:“臂如猨,通肩。” 唐 羅鄴 《老將》詩:“弓欺猿臂秋無力,劍泣虯髯曉有霜?!?清 方登嶧 《紀(jì)事》詩:“都尉魚麗開 細(xì)柳 ,將軍猿臂射長(zhǎng)楊?!?/p>
(2).形容勇武。 前蜀 貫休 《上盧使君》詩:“賓從皆鳳毛,爪牙悉猿臂?!?明 申時(shí)行 《大閱詩應(yīng)制》:“虬鬚天策將,猿臂羽林兒?!?/p>
熊膰
即熊掌?!俄n非子·內(nèi)儲(chǔ)說下》:“ 成王 請(qǐng)食熊膰而死,不許,遂 * ?!卑矗蹲髠鳌の墓辍?、《史記·楚世家》均作“熊蹯”。參見“ 熊掌 ”。
相期
期待;相約。 唐 李白 《贈(zèng)郭季鷹》詩:“一擊九千仞,相期凌紫氛?!?宋 王安石 《送孫立之赴廣西》詩:“相期鼻目?jī)A肝膽,誰伴溪山避網(wǎng)羅?!?清 侯方域 《太平仁義之效論》:“人臣之進(jìn)説於其君者,有以王者之治相期者矣,有以霸者之治相期者矣?!?郭沫若 《井岡山巡禮·登郁孤臺(tái)》詩注:“ 贛江 一帶綠化頗佳,相期十年,可以戰(zhàn)勝洪水?!?/p>
書室
書齋,書房。 宋 蘇軾 《留題仙游潭中興寺》詩:“獨(dú)攀書室窺巖竇,還訪仙姝款石閨?!?清 陳康祺 《郎潛紀(jì)聞》卷三:“﹝ 蔣清容 ﹞晚年命工繪像,歲修春蘭秋菊之薦,命子孫世世祀于書室。”《詩刊》1978年第1期:“ 武漢 關(guān)的鐘聲,每半小時(shí)奏一次《東方紅》,午夜過后,市聲沉寂,鐘聲悠揚(yáng),入我書室?!?/p>
與共
無論發(fā)生什么事都不分開
榮辱與共
山栗
栗的一種。子實(shí)較板栗稍小,可食。 宋 歐陽修 《新營(yíng)小齋鑿地爐輒成》詩:“晨灰煖餘杯,夜火燃山栗?!?宋 蘇轍 《將移績(jī)溪令》詩:“山栗似拳應(yīng)自飽,蜂糖如土不須慳?!眳㈤?明 李時(shí)珍 《本草綱目·果一·栗》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