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朱之學(xué)四首原文
楊氏枯不生,墨者散無紀(jì)。申韓明不仁,黃老信非禮。
豈難定邪正,未足容臧否。
世有顏孟徒,一鼓俘其壘。
獨惟一妖鳥,來自昆侖趾。
其高出天地,其毒逾蛇豕。
名公不能辨,韓愈亦竅喜。
高士溺其深,愚夫樂其鄙。
精散不知收,魂飄不能止。
五典潛掃除,三綱悉淪委。
遂令四海人,沒溺懷襄水。
絕非是似圣,大病在近理。
仁哉天地心,特出程朱子。
詩詞問答
問:程朱之學(xué)四首的作者是誰?答:陳普
問:程朱之學(xué)四首寫于哪個朝代?答:宋代
問:陳普的名句有哪些?答:陳普名句大全
陳普程朱之學(xué)四首書法欣賞
參考注釋
墨者
(1). 墨 家的門徒和學(xué)者?!睹献印る墓稀罚骸?墨 者 夷之 ,因 徐辟 而求見 孟子 ?!薄秴问洗呵铩とュ丁罚骸皷|方之 墨 者 謝子 ,將西見 秦惠王 ?!?明 康海 《中山狼》第一折:“俺 墨 者之道,度身而衣,量腹而食,生不歌,死無服,以薄為其道,卻是無所不愛?!?/p>
(2).受墨刑的人。《周禮·秋官·掌戮》:“墨者使守門,劓者使守關(guān),宮者使守內(nèi)?!?/p>
申韓
(1). 戰(zhàn)國 時法家 申不害 和 韓非 的并稱。后世以“申韓”代表法家。亦以稱 申 韓 之學(xué)?!妒酚洝だ钏沽袀鳌罚骸叭舸巳缓罂芍^能明 申 韓 之術(shù)而脩 商君 之法?!薄逗鬂h書·酷吏傳·樊曄》:“政嚴(yán)猛,好 申 韓 法,善惡立斷?!?清 姚鼐 《聞香茝兄擢廣東按察使卻寄二十韻》:“政竝褒 召 杜 ,道必閉 申 韓 ?!?/p>
(2).借指酷法。 清 譚嗣同 《仁學(xué)》三七:“自 秦 垂暴法,於 會稽 刻石, 宋 儒煬之,妄為‘餓死事小,失節(jié)事大’之瞽説,直於家施 申 韓 ,閨闥為岸獄?!?/p>
不仁
(1)
不講仁德
不仁不義
(2)
活動不靈,感覺喪失
肢體不仁
老的不行了,腦子都不仁了
黃老
黃帝 和 老子 的并稱。后世道家奉為始祖?!妒酚洝だ献禹n非列傳》:“ 申子 之學(xué)本於 黃 老 而主刑名?!?唐 韓愈 《原道》:“ 黃 老 于 漢 ,佛于 晉 、 魏 、 梁 、 隋 之間。” 宋 陸游 《古風(fēng)》詩之一:“少年慕 黃 老 ,雅志在山林?!?/p>
非禮
(1).不合禮儀制度?!墩撜Z·顏淵》:“非禮勿視,非禮勿聽,非禮勿言,非禮勿動?!?五代 王定保 《唐摭言·知己》:“ 越石父 免于羈束,未旋踵而責(zé)以非禮,善窺其合而已矣?!?清 譚嗣同 《仁學(xué)》七:“ 湘 人士……方自以為巍巍然尊,任我以非禮施設(shè),而莫余敢止。”
(2).指違禮之事。 清 吳騫 《扶風(fēng)傳信錄》:“﹝ 素娥 ﹞正色峻拒曰:‘與官人無緣,安得為非禮!’”
邪正
(1). * 與正直。《漢書·劉向傳》:“今賢不肖渾殽,白黑不分,邪正雜糅,忠讒并進(jìn)。” 宋 蘇軾 《學(xué)士院試<春秋>定天下之邪正論》:“為《穀梁》者曰:成天下之事業(yè),定天下之邪正,莫善於《春秋》?!?清 盧文弨 《注<顏氏家訓(xùn)>序》:“又引之使略涉載籍之津涯,明古今之治亂,識流品之邪正?!?/p>
(2).星體偏離正常運行軌道為邪,不偏為正?!稘h書·天文志》:“其伏見蚤晚,邪正存亡……此皆陰陽之精,其本在地,而上發(fā)于天者也?!?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:“伏見蚤晚,謂五星也。日月五星下道為邪。存謂列宿不虧也。亡謂恒星不見?!?/p>
足容
腳走動時的姿態(tài)。《禮記·玉藻》:“君子之容舒遲,見所尊者齊遬。足容重,手容恭,目容端,口容止,聲容靜,頭容直,氣容肅,立容德,色容莊,坐如尸?!?/p>
矯飾恭謹(jǐn)?shù)淖巳荨?漢 揚雄 《法言·吾子》:“足言足容,德之藻矣?!?李軌 注:“足言,夸毗之辭;足容,戚施之面。言皆藻飾之偽,非篤實之真?!?明 耿定向 《權(quán)子·志學(xué)》:“其一人足恭緩步如之,偶驟雨至,疾趨里許,忽自悔曰:‘吾失足容矣,過不憚改可也?!嗣坝赀€始趨處,紆徐更步過焉?!?/p>
臧否
(1) 褒貶,評論
陟罰臧否。——諸葛亮《出師表》
臧否政界
臧否人物
(2) 善惡
未知臧否。——《詩·大雅·抑》
一鼓
(1).古以三十斤為一鈞,四鈞為一石,四石為一鼓,合四百八十斤?!蹲髠鳌ふ压拍辍罚骸?晉 趙鞅 、 荀寅 帥師城 汝 濱,遂賦 晉國 一鼓鐵,以鑄刑鼎,著 范宣子 所為刑書焉?!薄犊鬃蛹艺Z·正論解》:“ 趙簡子 賦 晉國 一鼓鐘,以鑄刑鼎,著 范宣子 所為刑書?!?王肅 注:“三十斤謂之鐘,鐘四謂之石,石四謂之鼓?!?/p>
(2).擊鼓一次。引申謂一舉,一戰(zhàn)?!稌x書·溫嶠傳》:“ 峻 ( 蘇峻 )勇而無謀,藉驕勝之勢,自謂無前,今挑之戰(zhàn),可一鼓而擒也?!薄度龂萘x》第十九回:“ 操 若攻將軍, 宮 引兵擊其背;若來攻城,將軍為救於后;不過旬日, 操 軍食盡,可一鼓而破?!?碧野 《我們的力量是無敵的》第二章:“一鼓打下 太原 ,不令敵人跑掉一個!”參見“ 一鼓作氣 ”。
獨惟
亦作“ 獨唯 ”。唯獨,只有。《史記·燕召公世家》:“ 齊 城之不下者,獨唯 聊 、 莒 、 即墨 ?!?唐 柳宗元 《獻(xiàn)平淮夷雅表》:“臣伏自忖度,有方剛之力,不得備戎行,致死命。況今已無事,思報國恩,獨惟文章?!?/p>
來自
表示來源,但通常不帶有肇始之意,而指從原有的以另一形式存在的人或物,通過賦與、移轉(zhuǎn)、演繹、模仿或再生而發(fā)生
主要收入來自開采煤礦
昆侖
亦作“崐侖2”。1.古代亦寫作“昆侖”。 昆侖山 。在 新疆 西藏 之間,西接 帕米爾 高原,東延入 青海 境內(nèi)。勢極高峻,多雪峰、冰川。最高峰達(dá)七七一九米。古代神話傳說, 昆侖山 上有 瑤池 、 閬苑 、 增城 、 縣圃 等仙境。《莊子·天地》:“ 黃帝 游乎 赤水 之北,登乎 崑崙 之丘?!薄冻o·離騷》:“邅吾道夫 崑崙 兮,路修遠(yuǎn)以周流。” 唐 韓愈 《雜詩》之三:“ 崑崙 高萬里,歲盡道苦邅。” 宋 張元干 《賀新郎·送胡邦衡待制》詞:“底事 崑崙 傾 砥柱 ,九地 黃 流亂注?”
(2).古代西方國名。《書·禹貢》:“織皮, 崐崘 、 析支 、 渠 、 搜 ,西戎即敘?!?孔 傳:“織皮,毛布。有此四國,在荒服之外,流沙之內(nèi)。”一說此指 昆侖山 。 孔穎達(dá) 疏引 鄭玄 曰:“衣皮之民,居此 崑崙 、 析支 、 渠搜 三山之野者,皆西戎也?!?/p>
(3).古代泛指 中印半島 南部及 南洋 諸島各國或其國人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溫水》:“闇中大戰(zhàn), 謙之 手射 陽邁 柁工,船敗縱橫, 崑崙 單舸接得 陽邁 。” 唐 張籍 《昆侖兒》詩:“ 崑崙 家住海中洲,蠻客將來 漢 地游?!薄杜f唐書·南蠻傳·林邑》:“自 林邑 以南,皆卷髮黑身,通號為 崑崙 ?!?/p>
(4).“ 崑崙奴 ”的省稱。 唐 王維 《賀神兵助取石堡城表》:“龕中有尊像一,左右真人六,并師子、崑崙各二?!?/p>
(5).泛指奴仆。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余德》:“向暮,有兩崑崙捉馬挑燈,迎導(dǎo)以去?!眳⒁姟?崑崙奴 ”。
(6).特指 昆侖 奴 磨勒 。 明 王錂 《春蕪記·說劍》:“你看他乘云駕霧憑虛走,早把那 崑崙 秘術(shù)來傳受。” 清 顧彩 《髯樵傳》:“女泣如雨,訴失身狀,愿公為 崑崙 ?!眳⒁姟?崑崙奴 ”。
(7).古代稱皮膚黑色的人?!稌x書·后妃傳下·孝武文李太后傳》:“時后為宮人,在織坊中,形長而色黑,宮人皆謂之崐崘?!薄杜f五代史·慕容彥超傳》:“嘗冒姓 閻 氏,體黑麻面,故謂之 閻崑崙 。”
(8).指玉制酒器。 唐 李商隱 《魏侯第東北樓堂書所見成篇》:“鎖香金屈戌,帶酒玉崑崙?!?/p>
(9).酒名。“ 崑崙觴 ”的省稱。 唐 陸龜蒙 《奉和襲美贈魏處士五貺詩·訶陵樽》:“外堪欺玳瑁,中可酌崑崙?!痹ⅲ骸熬泼!眳⒁姟?崑崙觴 ”。
(10).道教語。指頭腦?!对企牌呋`》卷十二引《太上黃庭外景經(jīng)》:“子欲不死修崑崙。”《云笈七籤》卷十七:“眼為日月,髮為星辰,眉為華蓋,頭為崑崙?!?/p>
(11).臍之別名?!饵S庭內(nèi)景經(jīng)·治生》“兼行形中八景神” 梁丘子 注引《玉緯經(jīng)》:“臍中為太一君,主人之命也,一名中極,一名太淵,一名崑崙,一名特樞。”
(1).山名。在 西藏 、 新疆 和 青海 之間。海拔6,000米左右,多雪峰、冰川。《淮南子·原道訓(xùn)》:“經(jīng)紀(jì)山川,蹈騰 昆侖 ,排閶闔,淪天門。” 高誘 注:“ 昆侖 ,山名也。在西北,其高萬九千里?!?陳毅 《昆侖山頌》詩:“ 昆侖 魄力何偉大,不以丘壑博盛名。”
(2).指 漢 代 汶上 明堂的通道?!妒酚洝し舛U書》:“ 濟(jì)南 人 公玊帶 上 黃帝 時明堂圖。明堂圖中有一殿,四面無壁,以茅蓋,通水,圜宮垣為復(fù)道,上有樓,從西南入,命曰 昆侖 ,天子從之入,以拜祠上帝焉。”參見“ 昆侖道 ”。
(3).古障塞名、一名 昆侖障 。 西漢 置。在今 甘肅省 安西縣 南。為宜禾都尉治所。
(4). 東晉 南朝 時指我國西南少數(shù)民族。其膚色較黑?!赌淆R書·王琨傳》:“父 懌 不慧,侍婢生 琨 ,名為 崑崙 ?!卑矗瑣媿?,同“ 昆侖 ”。參閱 周一良 《魏晉南北朝史札記·昆侖》。
(5).我國古代泛稱今 中印半島 南部及 南洋 諸島以至 東非 之人為昆侖。參閱《太平御覽》卷七八六引 三國 吳萬震 《南州異物志》、卷七八八引 竺芝 《扶南記》、 唐 義凈 《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》卷下。
(6).古島嶼名。亦譯 軍屯山 。即今 越南 南部 湄公河 口外的 昆侖島 。為古代海舶往來東西洋必經(jīng)之地?!秿u夷志略》和《星槎勝覽》有專條記述,《鄭和航海圖》亦有此島。
(7).針灸穴位名。位于足部外踝尖與跟腱水平連線之中點凹陷處。《醫(yī)宗金鑒·針灸心法要訣·足三陽經(jīng)總穴名》:“足太陽膀胱經(jīng),行足股后凡十九穴,左右同:至陰……昆侖,跗陽?!?/p>
廣大無垠貌。昆,通“ 渾 ”。 漢 揚雄 《太玄·中》:“昆侖旁薄,思之貞也。” 司馬光 集注:“昆,音魂;侖,盧昆切?!?清 紀(jì)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如是我聞一》:“元氣昆侖,充滿天地?!?/p>
其高
猶有余。 金 董解元 《西廂記諸宮調(diào)》卷二:“覷來手下諸軍校,英雄怎畫,倜儻難描……掂詳了,縱六千來不到,半萬來其高?!?元 關(guān)漢卿 《拜月亭》第二折:“五夜其高,六日向上?!?元 武漢臣 《生金閣》第三折:“離城中則半載其高,可怎么白日神嚎,到黃昏鬼鬧?”
天地
(1) 天和地。指自然界和社會
天地山川。——宋· 王安石《游褒禪山記》
天地之聞。——清· 黃宗羲《原君》
天地之大
震動天地。——明· 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
(2) 比喻人們活動的范圍
(3) 指天地之間,自然界
天地之精也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慎行論》
天地百法乎。——清· 洪亮吉《治平篇》又
天地調(diào)劑之法也。
天地不能生人。
天地之所以養(yǎng)人也。
蛇豕
長蛇封豕。比喻貪殘害人者。語出《左傳·定公四年》“ 吳 為封豕長蛇,以薦食上國” 晉 杜預(yù) 注:“言 吳 貪害如蛇豕。”《晉書·樂志上》:“蛇豕放命,皇斯平之?!?唐 李咸用 《題陳正字林亭》詩:“家林蛇豕方羣起,宮沼龜龍未有期?!?清 魯一同 《重有感》詩:“全開門戶容蛇豕,漫握韜鈐布鸛鵝。”
名公
(1).有名望的貴族或達(dá)官。《宋書·謝景仁傳》:“ 高祖 目之,曰:‘此名公孫也。’” 唐 杜甫 《贈崔十三評事公輔》詩:“活國名公在,拜壇羣寇疑?!?明 高明 《琵琶記·官婚議婚》:“紫閣名公,黃扉元宰,三槐位里排列?!?/p>
(2).泛指有能耐或有名的人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五二回:“你敢在 鳳四哥 的腎囊上踢一下,我就服你是真名公?!?魯迅 《準(zhǔn)風(fēng)月談·偶成》:“ 上海 又有名公要來整頓茶館了。”
不能
(1)
不可能;不能夠
又北向,不能得日。——明·歸有光《項脊軒志》
不能理解
不能生育
不能實現(xiàn)
(2)
〈方〉∶不允許,不可以
不能不談到
不能接受
不能相提并論
(3)
〈方〉∶不至于
韓愈
(768—824) 唐代文學(xué)家,河陽(今河南孟縣)人。貞元年間進(jìn)士,曾任監(jiān)察御史,國子博士、刑部侍郎等職。在文學(xué)上反對駢偶文風(fēng),提倡散體。繼承先秦、兩漢古文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,并在此基礎(chǔ)上加以發(fā)展和創(chuàng)新,是古文運動倡導(dǎo)者之一。在思想上維護(hù)儒家的傳統(tǒng)思想,調(diào)強堯舜至孔孟的一脈相傳的道統(tǒng)
高士
志趣、品行高尚的人;超脫世俗的人,多指隱士
吾聞魯連先生, 齊國之高士也。——《戰(zhàn)國策·趙策》
愚夫
愚昧的人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廣譬》:“是以愚夫之所欲,乃達(dá)者之所悲也?!薄顿Y治通鑒·唐高祖武德九年》:“恐愒愚夫,詐欺庸品?!?清 侯方域 《宦官論》:“夫以萬鎰之璧徇一破瓦,愚夫不取也。”
不知
是指對于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,和知道的意思相反。五典
(1).古代的五種 * 道德?!稌に吹洹罚骸吧骰瘴宓?,五典克從?!?孔 傳:“五典,五常之教。父義、母慈、兄友、弟恭,子孝?!?蔡沉 集傳:“五典,五常也。父子有親,君臣有義,夫婦有別,長幼有序,朋友有信是也。”
(2).傳說中的上古五部典籍?!蹲髠鳌ふ压辍罚骸癌z 倚相 ﹞能讀《三墳》、《五典》、《八索》、《九丘》?!?杜預(yù) 注:“皆古書名?!薄稌颉罚骸?少吳 、 顓頊 、 高辛 、 唐 、 虞 之書,謂之五典?!?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宗經(jīng)》:“皇世《三墳》,帝代《五典》?!?/p>
(3).泛指古代典籍。 南朝 梁 蕭綱 《南郊頌》:“《五典》三墨,既葳蕤于璧水;九流《八索》,亦繽紛于 石渠 ?!?明 沉受先 《三元記·講學(xué)》:“素志惟甘清淡,《三墳》、《五典》沉酣?!?/p>
(4).指《詩》、《書》、《易》、《禮》、《春秋》五經(jīng)。 漢 荀悅 《申鑒·政體》:“夫道之本,仁義而已矣,五典以經(jīng)之,群經(jīng)以緯之?!薄逗鬂h書·朱浮傳》:“五典紀(jì)國家之政,《鴻范》別災(zāi)異之文。” 李賢 注引《禮記》:“溫柔敦厚,《詩》教也。疏通知遠(yuǎn),《書》教也。絜靜精微,《易》教也。恭儉莊敬,《禮》教也。屬辭比事,《春秋》教也?!?/p>
掃除
(1) 用掃帚、刷子等清除臟東西
大掃除
(2) 清除;消除
掃除文盲
(3) 全部
都來投降;若不從者,便行掃除處死。——《水滸傳》
三綱
(1).我國封建社會中謂君為臣綱、父為子綱、夫為妻綱,合稱三綱。 漢 班固 《 * 通·三綱六紀(jì)》:“三綱者,何謂也?君臣、父子、夫婦也?!薄抖Y記·樂記》“然后圣人作,為父子君臣,以為紀(jì)綱” 唐 孔穎達(dá) 疏:“《禮緯·含文嘉》云:三綱謂君為臣綱,父為子綱,夫為妻綱?!?唐 韓愈 《與孟尚書書》:“ 楊 墨 交亂,而圣賢之道不明,則三綱淪而九法斁,禮樂崩而夷狄橫,幾何其不為禽獸也!” 宋 文天祥 《正氣歌》:“三綱實繫命,道義為之根?!?/p>
(2).佛寺有上座、維那、典座,皆為主要職務(wù),稱三綱。 唐 李白 《崇明寺佛頂尊勝陀羅尼幢頌序》:“三綱等皆論窮彌天,惠湛清月。” 王琦 注引《翻譯名義》:“寺立三綱:上座、維那、典座也?!?/p>
海人
(1).指海上漁民。 三國 魏 嵇康 《答張遼叔<釋難宅無吉兇攝生論>》:“若守藥則棄宅,見交則非賒,是海人所以終身無山,山客白首無大魚也。” 南朝 宋 謝惠連 《連珠》之二:“是以高羅舉而云鳥降,海人萃而水禽翔?!?唐 鮑溶 《采珠行》:“海人驚窺水底火,百寶錯落隨龍行。” 宋 蘇洵 《答二任》詩:“習(xí)見反不怪,海人等龍蝦?!?/p>
(2).指海外異族。《南史·夷貊傳下·倭國》:“國西南萬里,有海人身黑眼白,裸而丑?!?/p>
(3).謂水神?!度圃姟肪戆?* 載《霅溪夜宴詩》:“海人瑞錦前,豈敢言文章。”
(4).海中怪物。 明 葉子奇 《草木子·觀物》:“ 南海 時有海人出,形如僧,人頗小。登舟而坐,至則戒舟人寂然不動,少頃復(fù)沉水,否則大風(fēng)翻舟?!?/p>
沒溺
(1).沉沒。 漢 劉向 《說苑·雜言》:“不臨於深淵,何以知沒溺之患。”《三國志·魏志·明帝紀(jì)》:“ 冀 、 兗 、 徐 、 豫 四州民遇水,遣侍御史循行沒溺死亡及失財產(chǎn)者,在所開倉振救之?!?宋 曾慥 《高齋漫錄》:“ 蔡 ( 蔡京 )在翰苑,嘗因錫宴 西池 ,失腳落水,幾至沒溺?!?清 戴名世 《疑解》:“吾方?jīng)]溺於波濤之內(nèi),泛泛乎而不知所之?!?/p>
(2).沉迷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君道》:“不有 辛 癸 之沒溺,曷用貴欽明之高濟(jì)哉?”《新唐書·禮樂志三》:“學(xué)者由此牽惑沒溺。” 明 唐順之 《吳氏墓記》:“庶幾委命而順化者,其與沒溺牽纏於厚利不能自反者,固有間歟!”
懷襄
見“ 懷山襄陵 ”。
非是
(1).謂不正當(dāng)?shù)氖??!豆茏印っ鞣ń狻罚骸皣鵁o明法,則百姓輕為非是。”
(2).以非為是。《荀子·修身》:“非是是非謂之愚?!?楊倞 注:“以非為是,以是為非,則謂之愚?!?/p>
(3).不正常,意外。
(4).不當(dāng);有過錯?!稘h書·外戚傳下·定陶丁姬》:“臣前奏請葬 丁姬 復(fù)故,非是?!?唐 韓愈 《送侯參謀赴河中幕》詩:“侵官固非是,妄作譴可懲?!?/p>
大病
(1).死的婉辭。《莊子·徐無鬼》:“ 仲父 之病病矣,可不諱云,至於大病,則寡人惡乎屬國而可?” 陸德明 釋文:“大病,謂死也?!薄抖Y記·檀弓上》:“子之病革矣,如至乎大病,則如之何?” 陳澔 集說:“大病,死也,諱之之辭。”
(2).重病?!逗鬂h書·皇后紀(jì)上·明德馬皇后》:“且衛(wèi)尉年尊,兩校尉有大病,如令不諱,使臣常抱刻骨之恨?!?茹志鵑 《剪輯錯了的故事》三:“‘哎!’ 老韓 應(yīng)了一聲,聲音就象是大病當(dāng)中的呻吟。”
近理
近乎情理;合理。 唐 韓愈 《論變鹽法事宜狀》:“ 平叔 所管鹽務(wù),所由人數(shù)有幾,量留之外,收其糧課,一歲尚得十萬貫,此又不近理也。” 宋 無名氏 《道山清話》:“其言最近理。”《石點頭·盧夢仙江上尋妻》:“因這話説得近理, 盧南村 將信將疑。”
地心
地核,地球的中心部分,半徑約3360公里,其物理性質(zhì)與周圍的地幔和地殼有明顯不同
特出
格外突出;特別出眾
特出的成績
特出的作用
足下之材,可謂特出。——宋· 曾鞏《回傅權(quán)書》
程朱
宋 代理學(xué)家 程顥 、 程頤 兄弟和 朱熹 的合稱。因他們?nèi)颂岢岳碇畬W(xué),成一學(xué)派,故后人以“ 程 朱 ”代指這一學(xué)派。 清 趙翼 《后園居詩》:“言政必 龔 黃 ,言學(xué)必 程 朱 ?!?清 紀(jì)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如是我聞二》:“公可謂篤信 程 朱 矣。” 清 陳康祺 《郎潛紀(jì)聞》卷四:“ 秀水 主事 吳源起 ,以 陸清 獻(xiàn)名上其薦牘,中有‘理學(xué)深醇,久入 程 朱 之室;文章閎博,復(fù)登 韓 柳 之堂’四語?!眳⒁姟?程朱學(xué)派 ”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