樂不思蜀--中國古代寓言
三國時期,魏、蜀、吳三個國家各據一方,征戰(zhàn)不休,爭奪霸主的統(tǒng)治地位。其中,劉備管轄割據的地方稱為蜀。
劉備依靠諸葛亮、關羽、張飛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將打下了江山,他死后將王位傳給了兒子劉禪。臨終前,劉備囑咐諸葛亮輔佐劉禪治理蜀國。劉禪是一位非常無能的君主,什么也不懂,什么也不做,整天就知道吃喝玩樂,將政事都交給諸葛亮去處理。諸葛亮在世的時候,嘔心瀝血地使蜀國維持著與魏、吳鼎立的地位;諸葛亮去世后,由姜維輔佐劉禪,蜀國的國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。
一次,魏國大軍侵入蜀國,一路勢如破竹。姜維抵擋不住,終于失敗。劉禪驚慌不已,一點繼續(xù)戰(zhàn)斗的信心和勇氣都沒有,為了保命,他赤著上身、反綁雙臂,叫人捧著玉璽,出宮投降,做了魏國的俘虜。同時跟他一塊兒做了俘虜的,還有一大批蜀國的臣子。
投降以后,魏王把劉禪他們接到魏國的京都去居住,還是使他和以前一樣養(yǎng)尊處優(yōu),為了籠絡人心,還封他為安樂公。
司馬昭雖然知道劉禪無能,但對他還是有點懷疑,怕他表面上裝成很順從,暗地里存著東山再起的野心,有意要試一試他。有一次,他請劉禪來喝酒,席間,叫人為劉禪表演蜀地樂舞。跟隨劉禪的蜀國人看了都觸景生情,難過得直掉眼淚。司馬昭看看劉禪,見他正咧著嘴看得高興,就故意問他:“你想不想故鄉(xiāng)呢?”劉禪隨口說:“這里很快樂,我并不想念蜀國。”
散席后,劉禪的近臣教他說:“下次司馬昭再這樣問,主公應該痛哭流涕地說:‘蜀地是我的家鄉(xiāng),我沒有一天不想念那里。’這樣也許會感動司馬昭,讓他放我們回去呀!”果然不久,司馬昭又問到這個問題,劉禪就裝著悲痛的樣子,照這話說了一遍,但又擠不出眼淚來,只好閉著眼睛。司馬昭忍住笑問他:“這話是人家教你的吧?”劉禪睜開眼睛,吃驚的說:“是呀,正是人家教我的,你是怎么知道的?”
司馬昭明白劉禪確實是個胸無大志的人,就不再防備他了。
劉禪身為一國之主,居然樂不思蜀,甚至連裝著想念故鄉(xiāng)都裝不出來,貪圖享樂而志向淪喪竟到了這種地步,實在可氣可嘆。我們在任何情況下,都不應該放棄自己的理想,而要嚴格要求自己,志存高遠,不懈地奮斗。

猜你喜歡:
凡是做車輪的師傅,手邊總離不了一個圓規(guī),他習慣于用這樣一件工具去測量普天下的物件,到底是圓還是不圓。他一邊測量,還要一邊對人解釋:“只要
有個人的鄰居是個十分慳吝的人,人們都叫他吝嗇鬼。吝嗇鬼家里糧滿倉、柴成垛,可他還總是裝窮叫苦,占別人的便
有一只鸕鶿從漁塘、水庫和池沼里取食,日子美美地過得不錯。但是歲月不饒他,他的血涼了,他的翅膀重了,要取食就成了一件難事;因為鸕鶿只能自食其力
生銹也有必要:光是銳利也不行!否則人們會常常說你:“他太年輕!”
西周時期的宋國是地處中原腹地的一個小國。自周武王滅商,由周公賜地封侯以來,這個由殷商后裔掌管的小國統(tǒng)治者一直過著茍且偷安、無所作為的生活
據說,天鵝臨死才唱歌。某人恰好碰見有人出售一只天鵝,他聽說天鵝的歌聲十分悅耳,就買下了。有一回,他請客
戴晉生是個很有才學的人,平日里與朋友們一起或作詩寫字,或品評國事,總表現(xiàn)出不凡的思想與見地,很受朋友們尊重。
狐親家鉆進了果園,肚腹空空。 架上的串串葡萄紫里透紅。 狐親家眼睛發(fā)亮,嘴里生津, 多汁的葡萄像瑪瑙般晶瑩。 可惜吁!葡萄懸在空中, 左試右
從前有一只很愛虛榮的孔雀,總是炫耀他美麗的羽毛。每逢下雨時,他就大搖大擺地到處找水坑。找到水坑后,他就
外套肘上破了個窟窿, 特里什金連忙拿起了針。 他把袖子裁短四分之一, 窟窿補上了,外套穿上身。 雖說袖子短了一大截, 那有什么值得傷心! 然
有一條蛇,和別的蛇一樣,有一個頭和一條尾巴。有一天,蛇尾巴對蛇頭說:“今天應該我走在前頭。”蛇頭說:“
有個參加五項競技的運動員,每次比賽都缺乏勇氣,常常受到同胞們的指責,只得離開本鄉(xiāng)。過了一段時間,他回來
蔥綠的山崗里住著一個隱上,他靈魂純潔、心地清白。陸地上的走獸和天空里的飛禽都成雙成對地過來聽他講話,百
“我向你保證,”蟋蟀對夜鶯說,“我的歌聲完全不缺少欣賞者?!?nbsp; “說
商紂王在剛開始請工匠用象牙為他制作筷子的時候,他的叔父箕子就表示出了一種擔憂。箕子認為,既然你使用了稀有昂貴的象牙作筷子,與之相配套的杯
有一次,在一很橫在小溪上的狹窄獨木上,兩只頑固的山羊正好碰到,兩只羊同時走是走不過去的,總得有一只回轉
蘇格拉底帶著他的學生打開了一座神秘的倉庫。這座倉庫里裝滿了放射著奇光異彩的寶貝。這些寶貝不知道是什么時候存放
雁奴是雁群中個頭最小、性情最機敏的一種雁。每天晚上群雁夜宿的時候,總有一只雁奴徹夜不眠,在其周圍執(zhí)行警戒任務。它只要聽到一點人聲,便立刻
一個靠海為生的老人有一次跟我說:“三十年前,有個水手和我女兒私奔了。我在內心里詛咒他們倆。因為,世界上
三十男人在小酒店中相遇。其中一個是織工,另一個是木匠,第三十則是個莊稼漢。 &n
評論
發(fā)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