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(guān)于孟子的成語 Top100
- 不以規(guī)矩,不成方圓 戰(zhàn)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離婁之明,公輸子之巧,不以規(guī)矩,不成方圓?!?/span>
- 自怨自艾 《孟子·萬章上》:“太甲悔過,自怨自艾?!?/span>
- 左右逢源 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資之深,則取之左右逢其原。”
- 揠苗助長 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:“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,茫茫然歸,謂其人曰:‘今日病矣,予助苗長矣?!渥于叾曋鐒t槁矣。”
- 不虞之譽(yù) 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有不虞之譽(yù),有求全之毀?!?/span>
- 鰥寡孤獨(dú) 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老而無妻曰鰥,老而無夫曰寡,老而無子曰獨(dú),幼而無父曰孤;此四者,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?!?/span>
- 聞過則喜 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:“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?!?/span>
- 習(xí)焉不察 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行之而不著焉,習(xí)矣而不察焉,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,眾也?!?/span>
- 春風(fēng)化雨 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有如時(shí)春風(fēng)雨化之者?!?/span>
- 上有所好,下必甚焉 《孟子?滕文公上》:“上有好者,下必有甚焉者矣。”
- 大而化之 《孟子·盡心下》:“大而化之之謂圣?!?/span>
- 出類拔萃 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:“出于其類,拔乎其萃,自生民以來,未有盛于孔子也?!?/span>
- 似是而非 《莊子·山木》:“周將處夫材與不材之間;材與不材之間,似之而非也?!薄睹献印けM心下》:“孔子曰:‘惡似而非者,惡莠,恐其亂苗也?!?/span>
- 仰不愧天 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。”
- 具體而微 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:“冉牛、閔子、顏淵,則具體而微。”
- 餓殍遍野 先秦·孟軻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庖有肥肉,廄有肥馬,民有饑色,野有餓莩,此率獸而食人也?!?/span>
- 掩鼻而過 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西子蒙不潔,則人皆掩鼻而過之?!?/span>
- 一曝十寒 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,一日曝之,十日寒之,未有能生者也。”
- 浩然之氣 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:“我善養(yǎng)吾浩然之氣?!?/span>
- 卻之不恭 《孟子·萬章下》:“卻之卻之為不恭?!?/span>
- 以鄰為壑 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是故禹以四海為壑。今吾子以鄰國為壑?!?/span>
- 民貴君輕 戰(zhàn)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?盡心下》:“民為貴,社稷次之,君為輕?!?/span>
- 赤子之心 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大人者,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?!?/span>
- 富貴不能淫 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謂大丈夫。”
- 事半功倍 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:“故事半古之人,功必倍之,惟此時(shí)為然?!?/span>
- 源源而來 《孟子·萬章上》:“欲常常而見之,故源源而來?!?/span>
- 言近旨遠(yuǎn) 《孟子·盡心下》:“言近而指遠(yuǎn)者,善言也。”
- 同流合污 《孟子·盡心下》:“同乎流俗,合乎污世?!?/span>
- 良知良能 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人之所不學(xué)而能者,其良能也;所不慮而知者,其良知也?!?/span>
- 不肖子孫 《莊子·天地》:“親之所言而然,所行而善,則世俗謂之不肖子?!薄睹献印とf章上》:“丹朱之不肖,舜之子亦不肖?!?/span>
- 俯仰無愧 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仰不愧于天,俯不愧于人。”
- 積非成是 清·戴震《孟子字義疏證·原善序》:“治經(jīng)之士,莫能綜貫,習(xí)所見聞,積非成是,余言恐未足以振茲墜緒也?!?/span>
- 引而不發(fā) 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君子引而不發(fā),躍如也。中道而立,能者從之?!?/span>
- 不言而喻 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仁義禮智根于心,其生色也,然見于面。盎于背,施于四體,四體不言而喻?!?/span>
- 拔苗助長 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:“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,茫茫然歸,謂其人曰:‘今日病矣,予助苗長矣?!渥于叾曋鐒t槁矣。”
- 水火之中 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今燕虐其民,王往而證之,民以為將拯己于水火之中也?!?/span>
- 獨(dú)善其身 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窮則獨(dú)善其身,達(dá)則兼善天下?!?/span>
- 負(fù)隅頑抗 《孟子·盡心下》:“有眾逐虎?;⒇?fù)嵎,莫之敢攖?!?/span>
- 出爾反爾 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出乎爾者,反乎爾者也?!?/span>
- 簞食壺漿 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簞食壺漿以迎王師?!?/span>
- 流連忘返 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從流下而忘反謂之流,從流上而忘反謂之連。”
- 緣木求魚 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以若所為,求若所欲,猶緣木而求魚也。”
- 安富尊榮 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君子居是國也,其君用之,則安富尊榮。”
- 舍己從人 《書·大禹謨》:“稽于眾,舍己從人?!薄睹献印す珜O丑上》:“大舜有大焉,善與人同,舍己從人,樂取于人以為善。”
- 茅塞頓開 《孟子·盡心下》:“山徑之蹊間,介然用之而成路;為間不用,則茅塞之矣?!?/span>
- 不以規(guī)矩,不能成方圓 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離婁之明,公輸子之巧,不以規(guī)矩,不能成方圓。”
- 反求諸己 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:“不怨勝己者,反求諸己而已矣?!?/span>
- 始作俑者 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仲尼曰:‘始作俑者,其無后乎?!癁槠湎笕硕弥病!?/span>
- 安宅正路 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仁,人之安宅也;義,人之正路也。曠安宅而弗居,舍正路而不由,哀哉!”
- 為富不仁 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為富不仁矣,為仁不富矣。?!?/span>
- 音容笑貌 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恭儉豈可以聲音笑貌為哉?”
- 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 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欲貴者,人之同心也?!?/span>
- 盡力而為 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以若所為求若所欲,盡心力而為之,后必有災(zāi)?!?/span>
- 阿其所好 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:“宰我、子貢、有若,智足以知圣人,污不至阿其所好?!?/span>
- 威武不能屈 戰(zhàn)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?滕文公下》:“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謂大丈夫?!?/span>
- 潔身自好 《孟子·萬章上》:“歸潔其身而已矣?!?/span>
- 取長補(bǔ)短 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今滕絕長補(bǔ)短,將五十里也,猶可以為善國。”
- 日以繼夜 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仰而思之,夜以繼日?!?/span>
- 與人為善 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:“取諸人以為善,是與人為善者也。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?!?/span>
- 以身殉職 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孟子曰:‘天下有道,以道殉身;天下無道,以身殉道;未聞以道殉乎人者也?!?/span>
- 君子之澤,五世而斬 《孟子?離婁下》:“君子之澤,五世而斬;小人之澤,五世而斬?!?/span>
- 生于憂患,死于安樂 《孟子?告子下》:“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。”
- 水深火熱 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如水益深,如火益熱,亦運(yùn)而已矣?!?/span>
- 挾泰山以超北海 《孟子?梁惠王上》:“挾太山以超北海,語人曰:‘我不能,’是誠不能也?!?/span>
- 下喬入幽 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吾聞出於幽谷,遷于喬木者,未聞下喬木而入于幽谷者?!?/span>
- 久假不歸 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久假而不歸,惡知其非有也?”
- 自以為是 《荀子·榮辱》:“凡斗者必自以為是,而以人為非也?!薄睹献印けM心下》:“眾皆悅之,自以為是?!?/span>
- 守望相助 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出入相友,守望相助,疾病相扶持?!?/span>
- 惻隱之心 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惻隱之心,人皆有之?!?/span>
- 守身如玉 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孰不為守?守身,守之本也?!?/span>
- 源源不斷 《孟子·萬章上》:“欲常常而見之,故源源而來?!?/span>
- 金聲玉振 《孟子·萬章下》:“集大成也者,金聲而玉振之也。金聲也者,始條理也;玉振之也者,終條理也。始條理者,智之事也;終條理者,圣之事也。”
- 萬無一失 《史記·淮隊(duì)侯列傳》:“以此參之,萬不失一。”漢·枚乘《七發(fā)》:“孔老覽觀,孟子持籌而算之,萬不失一?!?/span>
- 萬物皆備于我 《孟子?盡心上》:“萬物皆備于我矣。反身而誠,樂莫大焉;強(qiáng)恕而行,求仁莫近焉?!?/span>
- 當(dāng)務(wù)之急 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知者無不知也,當(dāng)務(wù)之為急;仁者無不愛也,急親賢之為務(wù)。”
- 出乎其類,拔乎其萃 戰(zhàn)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?公孫丑上》:“圣人之于民,亦類也。出于其類,拔乎其萃,自生民以來,未有盛于孔子也?!?/span>
- 自暴自棄 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自暴者,不可與有言也;自棄者,不可與有為也?!?/span>
- 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 戰(zhàn)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?告子下》:“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而死于安樂也。”
- 仁心仁術(shù) 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今有仁心仁聞,而民不被其澤,不可法于后世者,不行先王之道也。”
- 孤家寡人 《禮記·玉藻》:“凡自稱,小國之君曰孤?!薄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骸肮讶酥趪?,盡心焉耳矣。”
- 不經(jīng)之談 《史記·孟子荀卿列傳》:“其語閎大不經(jīng)?!睍x·羊祜《戒子書》:“無傳無經(jīng)之談,無聽毀譽(yù)之語?!?/span>
- 舍生取義 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生,亦我所欲也,義,亦我所欲也。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義者也。”
- 杯水車薪 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今之為人者,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?!?/span>
- 舍近求遠(yuǎn) 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道在邇而求諸遠(yuǎn)。”《后漢書·臧宮傳》:“舍近謀遠(yuǎn)者,勞而無功;舍遠(yuǎn)謀近者,逸而有終?!?/span>
- 不為已甚 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仲尼不為已甚者。”
- 岌岌可危 《孟子·萬章下》:“于斯是也,天下殆哉,岌岌乎!”
- 內(nèi)無怨女,外無曠夫 戰(zhàn)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?梁惠王下》:“當(dāng)是時(shí)也,內(nèi)無怨女,外無曠夫。”
- 云霓之望 語出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民望之,若大旱之望云霓也?!壁w岐注:“霓,虹也。雨則虹見,故大旱而思見之。”
- 救民于水火 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救民于水火之中,取其殘而已矣?!?/span>
- 孤臣孽子 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獨(dú)孤臣孽子,其操心也危,其慮患也深,故達(dá)?!?/span>
- 事倍功半 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:“故事半古之人,功必倍之?!?/span>
- 斬釘截鐵 宋·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卷十七:“師謂眾曰:‘學(xué)佛法底人如斬釘截鐵始得時(shí)?!薄吨熳尤珪っ献印罚骸熬齺砦┦敲献诱f得斬釘截鐵?!?/span>
- 深惡痛絕 《孟子·盡心下》“斯可謂之鄉(xiāng)愿矣” 宋·朱熹集注:“過門不入而不恨之,以其不見親就為幸,深惡而痛絕之也?!?/span>
- 專心致志 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夫今弈之為數(shù),小數(shù)也,不專心致志,則不得也?!?/span>
- 秋毫之末 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見輿薪?!?/span>
- 取之不盡 宋·朱熹《朱子語類?孟子·離婁下》:“他那源頭只管來得不絕,取之不盡用之不竭,來供自家用?!?/span>
- 來者不拒 《孟子·盡心下》:“夫子之設(shè)科也,往者不追,來者不拒。”
- 舍近圖遠(yuǎn) 《孟子?離婁上》:“道在邇而求諸遠(yuǎn)?!薄缎绿茣?武平一傳》:“若猶未已,則舍近圖遠(yuǎn),抑慈示嚴(yán),惟陛下之命?!?/span>
- 爾為爾,我為我 戰(zhàn)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公孫丑》:“爾為爾,我為我,雖袒裼裸裎于我側(cè),爾焉能浼我哉!”
- 棄如敝屣 《孟子?盡心上》:“舜視棄天下,猶棄敝蹝(屣)也?!?/span>

詞典網(wǎng)微信公眾號

下載詞典網(wǎng)APP
用手機(jī)掃一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