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旗
拼音:bái qí白旗怎么寫好看
白旗的解釋
(1) [white flag;flag of surrender] 白色的旗子。
(2) 標(biāo)志投降或議和
拔白旗,指批判資產(chǎn)階級
詳細(xì)解釋
亦作“ 白旂 ”。 1.古代帝王于秋季用的白色旗幟。《禮記·月令》:“﹝孟秋之月﹞天子居緫章左個,乘戎路,駕白輅,載白旂?!?b>《淮南子·時則訓(xùn)》:“﹝孟秋之月﹞天子衣白衣,乘白輅,服白玉,建白旗?!?唐 張秀明 《西郊迎秋賦》:“乘白輅而啟行,載白旗而扈從?!?/p>
(2).古代作戰(zhàn)時主帥所用的旗。白色,五行為金,主征戰(zhàn)。《逸周書·世俘》:“ 武王 在祀,太師負(fù) 商王 紂 縣首白旂,妻二首赤旂,乃以先馘,入燎于太廟?!?b>《國語·吳語》:“王親秉鉞,載白旗以中陳而立。” 韋昭 注:“熊虎為旗。此王所帥中軍?!?/p>
(3).戰(zhàn)敗投降或要求停戰(zhàn)的旗。 南朝 梁 任昉 《梁武帝掩骼埋胔令》:“但於時白旗未懸,兇威猶壯。”《三國演義》第三二回:“次日,城上豎起白旗,上寫‘ 冀州 百姓投降’?!?b>《三國演義》第四八回:“ 周瑜 恐二人深入重地,便將白旗招颭,令眾鳴金?!?王毓岱 《乙卯自述》詩:“祖國尊 黃帝 ,降軍樹白旗?!?/p>
(4).喻事敗服罪。 金近 《書柜里的故事》:“兩個壞老太婆,快快扯出白旗來吧,再不投降,就要轟你們的房子!”
(5).招兵的旗。《三國演義》第五回:“ 操 大喜,於是先發(fā)矯詔,馳報各道,然后招集義兵,竪起招兵白旗一面,上書‘忠義’二字?!?/p>
(6).軍隊服喪時志哀的旗。《三國演義》第一○四回:“ 蜀 兵退入谷中之時,哀聲震地,軍中揚起白旗: 孔明 果然死了?!?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截磯》:“ 左 ( 左良玉 )兵白旗白衣吶喊駕船上?!?/p>
(7).古舞名。《敦煌曲子詞·劍器詞》:“排備《白旗》儛,先自有來由?!?/p>
(8).借指落后或反動的東西。《天安門詩抄·烈士詩抄--答敵人審問》:“白旗倒了紅旗飄,老子生死在這回。”
詞語分解
- 白的解釋 白 á 雪花或乳汁那樣的顏色:白色。白米。 明亮:白晝。白日做夢。 清楚:明白。不白之冤。 純潔:一生清白。白璧無瑕。 空的,沒有加上其它東西的:空白。白卷。 沒有成就的,沒有效果的:白忙。白說。 沒有付出代價的:白吃白喝。 陳述:自白。道白(亦稱“說白”、“白口”)。 與文言相對:白話文。 告語:告白(對公眾的通知)。 喪事:紅白喜事(婚事和喪事)。 把字寫錯或讀錯:白字(別字)。 政治上反動的
- 旗的解釋 旗 í 用布、紙、綢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標(biāo)識(?),多是長方形或方形:旗子。旗幟。旗號。旗艦。旗手。 中國清代滿族的軍隊編制和戶口編制(共分八旗,后又建立蒙古八旗,漢軍八旗),特指屬于滿族的:旗人(滿族人)。旗籍。旗袍。 中國內(nèi)蒙古自治區(qū)的行政區(qū)劃,相當(dāng)于縣。 筆畫數(shù):; 部首:方; 筆順編號:
關(guān)注詞典網(wǎng)微信公眾號:詞典網(wǎng),回復(fù):白旗漢語 快速查詢。


精彩推薦:
教練機的解釋
用以訓(xùn)練飛行學(xué)員的飛機。設(shè)有前后兩個單人座艙或一個并列雙人座艙。有兩套相聯(lián)的操縱氣吞湖海的解釋
猶氣吞山河。清查慎行送田間先生歸桐城兼寄高丹植明府詩氣吞湖海豪猶昔,老閲滄桑骨已遼薓的解釋
見遼參。截鶴續(xù)鳧的解釋
莊子駢拇長者不為有餘,短者不為不足。是故鳧脛雖短,續(xù)之則憂鶴脛雖長,斷之則悲。后靜音的解釋
謂戒聲色之娛。管子內(nèi)業(yè)彼道之情,惡音與聲修心靜音,道乃可得。一說,音當(dāng)作意。滌除眉眼的解釋
眉毛和眼睛指容貌小伙子眉眼十分俊俏詳細(xì)解釋眉與眼。泛指容貌。唐韓愈崔十六少府?dāng)z伊谷口耕夫的解釋
同谷口真。閩徐夤嵐似屏風(fēng)詩山中宰相陶弘景,谷口耕夫鄭子真。門墻桃李的解釋
見門墻桃李。論語子張夫子之墻數(shù)仞,不得其門而入,不見宗廟之美,百官之富。得其門者施樂的解釋
給以快感生帳子貨的解釋
陌生人。醒世姻緣傳第五五回但這畢竟是偺守著看見的孩子們才好。這生帳子貨,偺可不知中谷的解釋
谷中。詩周南葛覃葛之覃兮,施于中谷。毛傳中谷,谷中也。文選成公綏嘯賦飛廉鼓於幽隧亂彈的解釋
戲曲名詞。自明至清初,陜西地方戲梆子腔秦腔因用彈撥樂器伴奏而被稱為亂彈。清劉獻(xiàn)廷幺麼的解釋
亦作么麼。微不足道的人小人。鹖冠子道端無道之君,任用么么。陸佃解么,細(xì)人俊雄之反海王的解釋
憑借海的有利條件而成王業(yè)。管子海王海王之國,謹(jǐn)正鹽筴。尹知章注言以負(fù)海之利而成王銘肌鏤骨的解釋
同銘心鏤骨。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(xùn)序致追思平昔之指,銘肌鏤骨,非徒古書之誡經(jīng)目過耳也和比的解釋
和睦和諧。周禮春官筮人六曰巫比漢鄭玄注比,謂筮與民和比也。三國魏嵇康聲無哀樂論然金鋄的解釋
見金錽。攀送的解釋
攀住車馬,依依送別。宋張世南游宦紀(jì)聞卷八迎候不時,攀送不及,區(qū)區(qū)之急,亦非散慢。流弩的解釋
機動的弩兵。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威王問長兵在前,短兵在后,為之流弩,以助其急者鄉(xiāng)舊的解釋
同鄉(xiāng)故舊。后漢書段熲傳義從役久,戀鄉(xiāng)舊,皆悉反叛。周書司馬裔傳河內(nèi)有四千餘家歸附
評論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