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姓氏源流
羿(Yì)姓源流純正,源出有一:
出自夏代有窮國的著名射手后羿的后人,以先人名字“羿”為氏。據(jù)《路史》的記載:“后羿后有羿氏、窮氏。”換言之,我國的羿氏已有近4200年的歷史,他們的始祖正是名登《左傳》的傳奇人物后羿。后羿的確是我國歷史上最富有傳奇性的人物?!昂篝嗌淙铡?、“嫦娥奔月”等民間故事,都是發(fā)生在他的身上,據(jù)《左傳》記載,他是當時有窮氏之君,以善射而見稱,曾經(jīng)纂夏朝第五代君主相的地位而自立,不過即位后不修民事,而為其部以寒浞所殺。羿氏的歷史古老異常,但長久以來,有關(guān)這一姓氏的活動情形卻少有文獻記載。據(jù)考證,后羿所為有窮國,即今山東濟陽一帶,而羿氏的發(fā)祥之地也正是在這里了。而事實上后羿的射術(shù)也確實很有名,很多古書上都有記載。有一篇《夏本記》,說羿出生于射正官的家庭,射正官是執(zhí)掌弓箭,訓練射手的官,所以羿自小練得箭法如神,并且他的手又長又有力,能拉強弓。所以后羿的箭發(fā)高強。然而后羿當上部落首領(lǐng)之后不久就為家臣所害。他的后代都以他的名為姓,稱為羿氏,世代相傳。
得姓始祖:后羿。羿姓為夏朝著名弓箭射手后羿的后代。后羿,原為東夷有窮氏部落首領(lǐng),善于射箭。夏朝帝王太康貪戀田獵,不問朝政,被后羿逐殺。但后羿奪得王位后仍然以狩獵為樂,不理民事。神話傳說堯帝時十日并出,植物枯死,猛獸長蛇為害,后羿射去九日,射殺猛獸長蛇,為民除害。故然,后羿就是羿氏的得氏(姓)始祖。
關(guān)于后羿,民間還流傳著一段動人的神話故事:傳說中月宮中的嫦娥在人間時就是后羿的妻子,貌美無比。后羿當上氏族首領(lǐng)后,熱衷于打獵和煉丹。他的仙丹煉得差不多了,就準備擇良辰吉日和嫦娥一起服用,然后一同升天。然而有一次,后羿去打獵不在家,他的妻子嫦娥受到一個家臣的調(diào)戲。情急之下,吞下了后羿煉成的仙丹,頓時覺得身輕如燕,升上月宮。后羿回來發(fā)現(xiàn)仙丹已經(jīng)被用盡,十分惱怒,又聽信了那個家臣的讒言,十分忌恨嫦娥。然而,這個家臣怕時間長了丑事敗露,竟然又害死了后羿。
二、遷徙分布
(缺)羿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
三、歷史名人
羿姓歷史名人很難找到,就連收羅最豐富的《中國名人大詞典》也找不到羿姓人物資料,只是在明代時,才出現(xiàn)了一位名臣羿忠。
羿 :上古時候有個著名的弓箭手,叫后羿。羿姓就是后羿的子孫,古書《史記》中,有一篇《夏本記》,其中說到羿是夏朝的一任君王。說羿出生于射正官的家庭,射正官是執(zhí)掌弓箭,訓練射手的官,所以羿自小練得箭法如神,并且他的手又長又有力,能拉強弓。又有本古書《左傳》中說,羿因為箭法高強,稱雄一時,就代理了夏朝的朝政,但他在位期間太喜歡打獵,國家大事沒辦得好。又有本古書叫《路史》,其中說,羿五歲時候,父母抱著他進山去,在樹旁放下他去做事,做完事再來抱他時,樹林里的知了一起大叫起來,震耳欲聾,羿的父母不敢抱走他,就留他在山上。于是羿得到山中精靈的養(yǎng)育,變得聰明勇武過人。
羿 忠:明代湘陰人,洪武(1368-1398年)初年為遂寧知縣,有異政。
四、郡望堂號
1、郡望
濟陽郡:晉惠帝時分陳留郡置郡,治所在濟陽。約相當今河南省蘭考東境、山東省東明南境。晉室南渡后廢。
齊 郡:西漢初年將臨淄郡改為齊郡。治所在今山東省臨淄縣一帶。
2、堂號
蘇民堂:“蘇”,謂得救,死了再救活的意思。相傳堯在位時,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(xiàn),植物枯死,猛獸長蛇為害。羿射去九日,并射殺猛獸長蛇,拯救了老百姓,受到人民的愛戴。
【羿姓宗祠通用對聯(lián)】
〖羿姓宗祠四言通用聯(lián)〗
源自后羿;
望居臨淄。
——佚名撰羿姓宗祠通用聯(lián)
上聯(lián)典指羿姓的始祖為上古夏后羿。下聯(lián)典指羿姓的郡望齊郡治所在今山東省臨淄縣一帶。
功隆興國;
績著遂寧。
——佚名撰羿姓宗祠通用聯(lián)
全聯(lián)典指明代良吏羿忠事典。羿忠,湘陰人。洪武初年為遂寧知縣,有異政。
仕明賢令;
奔月嫦娥。
——佚名撰羿姓宗祠通用聯(lián)
上聯(lián)典指明代湘陰人羿忠,洪武年間為興國、遂寧知縣,有政聲。下聯(lián)典指夏代射手后羿,東夷族首領(lǐng),曾一度推翻夏代統(tǒng)治,奪得太康的君位,不久因喜歡狩獵,不理民事被殺。神話傳說中,堯時有十個太陽同時出來,植物枯死,猛獸為害,他射去九日,又射殺猛獸,使天下太平。曾得王母長生不老藥,其妻嫦娥偷吃后,飛上月宮。
〖羿姓宗祠五言通用聯(lián)〗
抗旱射九日;
驅(qū)災保萬民。
——佚名撰羿姓宗祠通用聯(lián)
全聯(lián)典指夏朝著名的弓箭手后羿的事典。傳說,堯在位時,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(xiàn),天大旱,植物枯死,猛獸長蛇為害。羿射去九日,并射殺猛獸長蛇,為民除害。人民生命得了保障。
〖羿姓宗祠七言通用聯(lián)〗
有口皆碑歌善美;
窮原盡委尋真知。
——佚名撰羿姓宗祠通用聯(lián)
全聯(lián)典指羿氏的得姓始祖后羿,為有窮國的君主,姓“有窮”氏,聯(lián)以鶴頂格鑲嵌“有窮”二字的嵌字聯(lián)。
附錄:【成語典故“羿氏舛射”】
“羿氏舛射”典出《太平御覽·卷八二》引晉皇甫謐《帝王世紀》:“帝羿有窮氏從吳賀北游。賀使羿射雀左目,誤中右目。羿俯首而愧,終身不忘?!薄赌铣骸③摹の男牡颀垺ぶ歌硭氖弧罚骸百澰唬骸嗍镶渡?,東野敗駕。雖有俊才,謬則多謝。’”后羿, 又稱“夷羿”,相傳為夏朝東夷族有窮氏首領(lǐng),善於射。是時夏王啟之子太康耽於游樂田獵,不理政事,為后羿所逐。太康死后,后羿立太康之弟仲康為夏王,而實權(quán)則操於后羿之手。仲康死后,其子相繼位。相亦為羿所逐,自立為王。一日,后羿與吳賀游于北地。見一雀飛,賀求羿射之。羿問曰:“欲生雀或死雀?”賀素聞羿箭法嫻熟,心欲試之,故曰:“僅射其左目耳?!濒嘣?,卻誤中右目。羿覺汗顏,俯首不語,自以為恥,終身難忘?!棒嗍镶渡洹薄T负篝嗾`射,后喻高才亦有失誤之時,常用此語。
后羿
后羿,又稱“夷羿”,妘姓,東夷族。相傳是夏王朝東夷族有窮氏的首領(lǐng),傳說是顓頊的后裔,以善射著稱。夏朝以啟為首的貴族在確立了自己的統(tǒng)治地位后,沉湎享樂,田獵無度,過著荒淫的生活,很快就使國家達到“萬民弗利”的地步。啟死后,他的五個兒子又互相爭奪王位,使國家出現(xiàn)了混亂的局面。這時,東夷族的后羿乘虛而入,“因夏民以代夏政”,取得了統(tǒng)治地位。
據(jù)說,堯時有十日并出,猰貐、鑿齒、九嬰、大風、封狶、修蛇皆為民害?!痘茨献印け窘?jīng)》說:“堯乃使羿誅鑿齒于疇華之疇,殺九嬰于兇水之上,繳大風于青丘之澤,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,斷修蛇于洞庭,禽封狶于桑林,萬民皆喜,置堯以為天子”。這是個神話傳說。這里講的羿也不是后羿,但它形象地刻畫了羿這樣的人物。這里的十日并出、毒蛇、猛獸、大風等都是氏族或部落的首領(lǐng)名稱。夏朝初建立時,后羿所在的東夷族在黃河下游一帶擁有巨大的勢力,因而能一度奪取政權(quán),取代夏人的統(tǒng)治。
后羿當政后,以善射自居,也四出游獵,不管民眾疾苦,并讓寒浞代他管理國家。寒浞積極培植自己的勢力,在后羿外出游獵時,乘機殺死了后羿,取得了王位。
后羿的故事
夏朝的君主夏啟死前,沒有征求別人的意見,不管大家接受不接受,直接把帝位傳給兒子太康。太康馬上以實際行動證實了世襲制的弊端:嬌生慣養(yǎng),好吃懶作,沉湎聲色,不理政事。他把國都遷到河南鞏義地區(qū)(洛陽一帶),行為越發(fā)放蕩——甘酒嗜音,峻宇雕墻,還時常到遠離國都的地方去打獵,大臣們的勸阻都被他當作耳邊風。太康肩膀上扛著一個棍子,嘴里叼著一個野雞骨頭,外出打獵。打獵,是古代最具魅力的戶外運動,只知道蹦迪的可憐現(xiàn)代人是想象不出打獵之令人癡狂的,那就像推著小輪車在超市里采購,使人欲罷不能。太康不停地打 ,在大自然里采購,狗熊啊,大象啊,犀牛啊,都被打死了往小車里裝,喜歡什么野味,就打來裝在車里,不管吃得下吃不下。那時氣溫比現(xiàn)在高兩三度,中原也是 * 帶氣候,保存著大片的森林沼澤。這個購物狂太康可以看見猩猩、大熊貓、竹子和孔雀熱帶動物。
太康嘴里叼著雞骨頭,骨頭上鑿有兩個孔,這叫做骨笛,內(nèi)腔還安裝一根可以推拉的活塞,可以變換音階,從一頭吹起來招引麋鹿,是樂器笛子的原形。太康吹著這個骨笛,順著洛水一路南行,越走越遠,跟大象、犀牛捉起了迷藏,過了一百天還沒有回來,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大象吃了。朝廷群龍無首,大臣惶恐不安,有識之士都預感要出大事了。
這時候,也有一個人帶著他的部族,挎著弓箭,從東邊向這邊移動,來捕獲洛陽地區(qū)的獵物。這人就是射日英雄后羿的后代,武藝精湛,箭法高明,給自己取名夷羿,這是出于追星的需要,因為他同時也是后羿祖先的fans。不過人們也管他叫后羿,而前邊射日的那個準確應該叫羿,而不是后羿。到底該怎么叫,實在是亂!——早在春秋戰(zhàn)國時代就已經(jīng)弄亂了。鑒于現(xiàn)代人已經(jīng)習慣了把那個射日的叫做后羿,為了便于敘述,我們就把這位后出場的先生叫做“小后羿”——小后羿吧,簡寫為“小后羿”——好比“布什”和“小布什”。
小后羿肩上斜挎著弓箭,面色冷傲。他的腦袋上是一個朝天的發(fā)髻(類似麻花辮子),髻身套著一對野豬獠牙的“束發(fā)器”,骨制的小管子串成項鏈佩帶胸前,雙臂則套著十幾對白色黃色的陶鐲,胸前掛有龜和鳥的玉石,腰上綴著一副甲囊(類似行軍水壺,是兩個烏龜殼面對面用皮條縛合而成的),甲囊里存著幾枚銅針和古代打火機。這是東夷族人典型的裝束,非常之酷,頭上還垂著一條隨風飄搖的束發(fā)帶。
公元前二十一世紀的陽光,像野獸的爪子搭在Jr.后羿焦灼的肩膀上,他盯著天空,悶聲不響。他的身后跟著“武羅﹑伯姻﹑熊髡﹑龍圉”四大護法,還有一個叫做“寒浞”的副官。這群在東夷族享有盛譽的人,此刻正從山東趕往中原,目的是把耽于游樂、不得人心的太康堵在返回都城的路上,以便控制夏朝都城鞏義。
這時,昏聵的太康打獵盡興歸來,已被Jr.后羿定罪為“侮辱了金木水火土”(跟從前夏王朝定給別人的罪名一樣),拒住了他的歸路。小后羿及其四大護法劍拔弩張。太康不得已,只好叼著笛子向東流落,跑了兩百多公里,橫穿河南省,到了東部一個莫名其妙的地方筑城住下(其實是土圍子),最終也死在那里。此地后來就叫做太康,現(xiàn)在還有,就是河南省太康縣,最近,他們的電影院還著了火。
太康的老媽和五個弟弟還等著太康回家呢。他們站在都城外的洛河邊上,卻一直沒見人影。出于埋怨和悲傷,他們創(chuàng)作了五首詩歌,稱頌大禹的功績,批判自己的懈怠,很多人聽到都感動得哭了。這就是所謂“五子之歌”:“明明我祖,萬邦之君……內(nèi)作色荒,外作禽荒。萬姓仇予,予將疇依?……弗慎厥德,雖悔可追?”意思是我爺爺大禹很牛氣,當了一萬個諸侯的長官??墒俏掖蟾绮缓煤?a href="/cd/g/ganhuo4444.htm">干活,內(nèi)親女色,外迷打獵,一萬個諸侯都仇視他?,F(xiàn)在又輪到人家東夷人牛叉了,咱后悔又有啥辦法阿!
不爭氣的太康被趕跑了,小后羿卻變得謙虛起來,覺得自己還不熟悉管理中原,就把太康的五個弟弟叫來,從其中挑選了一個帶有領(lǐng)導模樣的,立為中康,做大夏朝的第四任天子。小.后羿說:“我是堅持夏人治夏的,你放心去繼承你哥的遺業(yè)吧?!?br />中康實在是個很康的家伙,連傀儡都當不好,上天也給他搗亂,出現(xiàn)了世界上最早有記錄的日食:太陽被天狗咬去了腦門。老百姓嚇得到處亂跑——人們紛紛敲鼓,想把天狗先生給嚇唬跑了。其實這是沒有用的,因為聲音只能在空氣中傳播,太空里的天狗是聽不見的。可是,這個好心好意的習俗還是被后代帝王們繼承下來了,每逢日食,后代帝王們都要親自擊鼓,作出討好太陽的姿勢,還往天上射箭,射天狗的屁股(其實這招有效,因為箭可以脫離空氣飛行)。
夏王和后代帝王一樣,也不是吃白飯的,帝王的責任最主要一條就是確保人間風調(diào)雨順,這就要求他伺候鬼神們高興(包括伺候鬼神的日光燈——太陽高興)。但是太陽卻被天狗咬了,這實在是一個重大的事故,是夏王的失職,說明他的品德或者政策出了問題。夏王中康于是把這一責任推到了天文官的身上——就是羲氏﹑和氏。這兩氏從黃帝時代起就世襲天文官的鐵飯碗,飯碗端得久了,人就變成懶蛋,喝酒廢事、沉湎淫樂,把日食給計算錯了,沒預報出來,致使中康未能提前做好敲鼓射箭準備。
中康以此為理由,準備砸碎他們鐵飯碗,征伐羲氏、和氏的封國,還喊出了“火炎昆岡,玉石俱焚;舊染污俗,咸與維新”的檄文口號,表示一定把舊風氣搗碎。可是這次搗飯碗活動卻是雷聲大雨點小,出征的隊伍亂打了一氣,夾著尾巴鎩羽而歸。小后羿知道了,認為中康不用再現(xiàn)眼了,已經(jīng)足夠笨了。就逼著中康把政權(quán)交給自己說:“你伺候太陽伺候不好,管束下屬也不得力,打仗還夾著尾巴而歸。還是請你出來一下吧,到外面去辦手續(xù)吧?!?br />中康又羞又憤,辦完離職手續(xù),就吐血而死了。小后羿于是接起他的石鉞,把自己推上了王者的寶座,樹起“有窮國”的大號。
夏朝立國才不過三十年,就這樣被東夷人接管了,真是富貴不過三代。大禹鞠躬謹慎,開創(chuàng)夏朝,夏啟倨傲忘本,太康成為“燒包”,中康就只好下莊了——這是一個優(yōu)美的正弦曲線,興衰的必然規(guī)律。
后羿和嫦娥的故事
“明月幾時有,把酒問青天,不知天上宮闋,今昔是何年?!边@是宋代大文學家蘇武寫的著名的中秋詞。他的問話,把我們引向了廣闊無垠的長空,引向了離我們最近、而又有神秘色彩的天體——月球。關(guān)于月球的傳說很多,著名的有兩個:一個是吳剛伐桂的故事;一是嫦娥奔月的故事。前者知道的人不多,后者卻家喻戶曉。因為它是一個牽人情腸,動人肺腑的故事。所以我們的習俗每到中秋佳節(jié),家人團聚在皓月之下,飲酒賦詩,酹神拜月,遙望溶溶月宮, 老人們便娓娓講起嫦娥奔月的故事來。 嫦娥為什么要到那“高處不勝寒”的月球上呢?她又從什么地方上了月球?這個問題雖然沒有什么科學研究價值,卻是一個饒有風趣的話題。我們根據(jù)神話傳說,并參考了有關(guān)地望,認為這個故事最早出于洛河之濱的鞏義先民。嫦娥就是這個地方一位美麗的姑娘,她和羿喜結(jié)良緣,在這里渡過了許多歡樂的歲月,在這里,偷吃了丈夫的不死藥而上了月宮。
嫦娥也叫妲娥,關(guān)于她的事跡,記載在《山海經(jīng)》、《淮南千》等書中,但都很簡略。只說她吃了不死藥而奔入月宮,過多的經(jīng)歷,書上沒有寫,不敢妄加杜撰,至于她丈夫羿的事跡,史書上倒記載了許多。并且把他描繪成一個古代的英雄。他驍勇善射,但不恃強凌弱,生為民除害,做了不少于民有益的事。傳說,當時天空中有十個太陽,晚上居于扶桑,白天一起出來,強光照的大地河干澤竭,禾苗枯死,百姓無法生活。羿就用帝俊賜給他的彤弓素路,一連射掉九個太陽,大地上氣溫才降下來,草木又重新滋長,百姓得以發(fā)展農(nóng)桑。河伯經(jīng)常溺 * ,羿就射瞎了他的左眼。風伯常肆虐刮壞房屋,羿就射中風伯的膝蓋,使他變成了瘸子。為了徹底除掉人間的妖魔,羿又沫九嬰于兇水之上,激大風于青丘之澤,斷長蛇于洞庭, 擒封籟于桑林。
桑林就是今天鞏義市魯莊鎮(zhèn)魯莊村,古代魯莊一帶原是個叢林茂密、野獸出沒的地方。距魯莊不遠的后林村一帶,就曾生長著一片桑林。那時,人煙稀少,抗災滅害的能力極差,森林里出現(xiàn)了猛(特大的野豬)危害百姓,羿就殺了野豬,為百姓除了害。之后,羿就娶嫦娥為妻,居于鞏義。
羿娶嫦娥之后,生活過得相當美滿。二人情深意切,你恩我愛。 但羿畢竟不是凡人,他原是天上的神仙,因得罪天帝而被下放人間,所以,他在天下諸害并除,百姓安居樂業(yè)的形勢下,萌發(fā)了重回天庭的心愿。于是他長途跋涉到了瑤池,向西王母要了不死藥,準備吃藥升天。他妻子嫦娥發(fā)現(xiàn)了不死藥,也動了好奇心,便趁羿去打獵的機會,獨吞了不死藥。幾粒仙丹下肚,只覺身上輕飄飄的,突然從地上飛了起來,飛出屋外,飛過村莊,飛過大山,直向月宮飛去,到了月宮就成了神仙,變成了月精——專司搗藥的蟾蜍。
羿打獵回來不見了嫦娥,便到處去找,又發(fā)現(xiàn)不死藥也丟了, 方知嫦娥吃了仙藥升天去了。茫茫無際的天空,去哪里找呢?失去了溫柔美麗的妻子,羿悲傷極了,他痛哭了一場,決已不再續(xù)娶。
嫦娥住在廣寒宮中,也千般寂寞,萬般凄楚。每逢月白風清的夜晚,她總要窺望人間。特別在中秋,每當秋高氣爽,萬里無云之時,她更是懷著繾繾之情,攢眉低首,面向大地,深悔自己的孟浪操切。唐代詩人李商隱寫了一首《嫦娥》詩,形象地描繪了她的痛苦心情:云母屏風燭影深,長河漸落曉星沉。 嫦娥應悔偷靈藥,碧海青天夜夜心。這首詩寫出了嫦娥凄冷孤寂之情,雖然當了神仙,但獨居廣寒,孑然一身,形影相吊,“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間”!
嫦娥升天之后,羿已心灰意冷,想收個徒弟,將自己的武藝教給他,也就退居林下消磨晚年了。這時,有個叫逢蒙的人,拜羿為師,羿將射技盡數(shù)教給了他。逢蒙初學倒很用心,而且進步很快,對老師也相當尊重。誰知他卻是一個卑鄙小人,等到他全面掌握了射術(shù)之后,就想,如羿在,他就沒有出頭之日。于是,喪盡天良地趁羿不備之時,用桃木大棒將羿打死。羿這個蓋世英雄,竟死在了自己徒弟之手,成了千古遺恨。
歷史的車輪又轉(zhuǎn)了數(shù)千年,歷經(jīng)帝堯、帝舜,到夏王朝,鞏義又出了一個羿,這個羿姓有窮氏,名后羿。也是長臂善射,過去許多人往往把他們混為一人,但從其生活時代及活動事實來看,則應為兩個人,后羿可能是羿的后代。 后羿的先人住在河南省滑縣東十五里的詛城,他五歲時就拜師于吉甫,學習射箭。學成之后,他將家搬到離夏都斟部僅幾十里 的窮石。窮石又叫窮谷,后改名為通谷,在今鞏義市魯莊鎮(zhèn)南桑、渭城河一帶。那時,夏王太康荒淫無道,不理朝政,整天在洛河南的負犢山(在鞏義境內(nèi))上打獵,國人嗟怨。后羿這時任夏之射官,他野心很大,眼看太康的政權(quán)不穩(wěn)定,便想取而代之。
有一次,太康出外打獵,一百天都沒有回來,朝內(nèi)一片混亂。后奕就趁機陳兵洛河邊,阻擋太康回部,并把太康趕跑了。這時后羿還未形成勢力,所以,不敢自立為國王,就立太康之弟仲康當了國王。仲康荒于酒色,不久死去,他又立帝相,帝相實際上也是后羿的傀儡,不久,后奕的權(quán)癮大發(fā),就趕跑了帝相,自己當了國王。他依仗自己善射,認為誰也不敢惹他,他照樣荒淫無道,“不修民事,而淫于原獸”不用賢臣,卻重用奸佞寒促。寒促也是一個大野心家,他使用陰謀騙后羿出外打獵,并買通后羿的家人,在打獵時將后羿殺死,將后羿的肉煮熟讓他的孩子吃。其子不吃父肉,也被殺于窮石。后羿死后,寒促就使盡拉攏、賄賂、 * 等手段,當了國王,并且霸占了后羿的妻子,還生了兩個小孩。
當后羿篡夏時,夏的老臣叫靡的,逃到有鬲氏,組織了軍事力量,打垮了寒促,立少康為國王,夏才算復國。
由于時光流逝,大地滄桑變化,古都斟部已經(jīng)長理地下。但在這里發(fā)生過的故事,卻一直流傳到今天。
羿(Yì)姓源流純正,源出有一:
出自夏代有窮國的著名射手后羿的后人,以先人名字“羿”為氏。據(jù)《路史》的記載:“后羿后有羿氏、窮氏。”換言之,我國的羿氏已有近4200年的歷史,他們的始祖正是名登《左傳》的傳奇人物后羿。后羿的確是我國歷史上最富有傳奇性的人物?!昂篝嗌淙铡?、“嫦娥奔月”等民間故事,都是發(fā)生在他的身上,據(jù)《左傳》記載,他是當時有窮氏之君,以善射而見稱,曾經(jīng)纂夏朝第五代君主相的地位而自立,不過即位后不修民事,而為其部以寒浞所殺。羿氏的歷史古老異常,但長久以來,有關(guān)這一姓氏的活動情形卻少有文獻記載。據(jù)考證,后羿所為有窮國,即今山東濟陽一帶,而羿氏的發(fā)祥之地也正是在這里了。而事實上后羿的射術(shù)也確實很有名,很多古書上都有記載。有一篇《夏本記》,說羿出生于射正官的家庭,射正官是執(zhí)掌弓箭,訓練射手的官,所以羿自小練得箭法如神,并且他的手又長又有力,能拉強弓。所以后羿的箭發(fā)高強。然而后羿當上部落首領(lǐng)之后不久就為家臣所害。他的后代都以他的名為姓,稱為羿氏,世代相傳。
得姓始祖:后羿。羿姓為夏朝著名弓箭射手后羿的后代。后羿,原為東夷有窮氏部落首領(lǐng),善于射箭。夏朝帝王太康貪戀田獵,不問朝政,被后羿逐殺。但后羿奪得王位后仍然以狩獵為樂,不理民事。神話傳說堯帝時十日并出,植物枯死,猛獸長蛇為害,后羿射去九日,射殺猛獸長蛇,為民除害。故然,后羿就是羿氏的得氏(姓)始祖。
關(guān)于后羿,民間還流傳著一段動人的神話故事:傳說中月宮中的嫦娥在人間時就是后羿的妻子,貌美無比。后羿當上氏族首領(lǐng)后,熱衷于打獵和煉丹。他的仙丹煉得差不多了,就準備擇良辰吉日和嫦娥一起服用,然后一同升天。然而有一次,后羿去打獵不在家,他的妻子嫦娥受到一個家臣的調(diào)戲。情急之下,吞下了后羿煉成的仙丹,頓時覺得身輕如燕,升上月宮。后羿回來發(fā)現(xiàn)仙丹已經(jīng)被用盡,十分惱怒,又聽信了那個家臣的讒言,十分忌恨嫦娥。然而,這個家臣怕時間長了丑事敗露,竟然又害死了后羿。
二、遷徙分布
(缺)羿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
三、歷史名人
羿姓歷史名人很難找到,就連收羅最豐富的《中國名人大詞典》也找不到羿姓人物資料,只是在明代時,才出現(xiàn)了一位名臣羿忠。
羿 :上古時候有個著名的弓箭手,叫后羿。羿姓就是后羿的子孫,古書《史記》中,有一篇《夏本記》,其中說到羿是夏朝的一任君王。說羿出生于射正官的家庭,射正官是執(zhí)掌弓箭,訓練射手的官,所以羿自小練得箭法如神,并且他的手又長又有力,能拉強弓。又有本古書《左傳》中說,羿因為箭法高強,稱雄一時,就代理了夏朝的朝政,但他在位期間太喜歡打獵,國家大事沒辦得好。又有本古書叫《路史》,其中說,羿五歲時候,父母抱著他進山去,在樹旁放下他去做事,做完事再來抱他時,樹林里的知了一起大叫起來,震耳欲聾,羿的父母不敢抱走他,就留他在山上。于是羿得到山中精靈的養(yǎng)育,變得聰明勇武過人。
羿 忠:明代湘陰人,洪武(1368-1398年)初年為遂寧知縣,有異政。
四、郡望堂號
1、郡望
濟陽郡:晉惠帝時分陳留郡置郡,治所在濟陽。約相當今河南省蘭考東境、山東省東明南境。晉室南渡后廢。
齊 郡:西漢初年將臨淄郡改為齊郡。治所在今山東省臨淄縣一帶。
2、堂號
蘇民堂:“蘇”,謂得救,死了再救活的意思。相傳堯在位時,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(xiàn),植物枯死,猛獸長蛇為害。羿射去九日,并射殺猛獸長蛇,拯救了老百姓,受到人民的愛戴。
【羿姓宗祠通用對聯(lián)】
〖羿姓宗祠四言通用聯(lián)〗
源自后羿;
望居臨淄。
——佚名撰羿姓宗祠通用聯(lián)
上聯(lián)典指羿姓的始祖為上古夏后羿。下聯(lián)典指羿姓的郡望齊郡治所在今山東省臨淄縣一帶。
功隆興國;
績著遂寧。
——佚名撰羿姓宗祠通用聯(lián)
全聯(lián)典指明代良吏羿忠事典。羿忠,湘陰人。洪武初年為遂寧知縣,有異政。
仕明賢令;
奔月嫦娥。
——佚名撰羿姓宗祠通用聯(lián)
上聯(lián)典指明代湘陰人羿忠,洪武年間為興國、遂寧知縣,有政聲。下聯(lián)典指夏代射手后羿,東夷族首領(lǐng),曾一度推翻夏代統(tǒng)治,奪得太康的君位,不久因喜歡狩獵,不理民事被殺。神話傳說中,堯時有十個太陽同時出來,植物枯死,猛獸為害,他射去九日,又射殺猛獸,使天下太平。曾得王母長生不老藥,其妻嫦娥偷吃后,飛上月宮。
〖羿姓宗祠五言通用聯(lián)〗
抗旱射九日;
驅(qū)災保萬民。
——佚名撰羿姓宗祠通用聯(lián)
全聯(lián)典指夏朝著名的弓箭手后羿的事典。傳說,堯在位時,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(xiàn),天大旱,植物枯死,猛獸長蛇為害。羿射去九日,并射殺猛獸長蛇,為民除害。人民生命得了保障。
〖羿姓宗祠七言通用聯(lián)〗
有口皆碑歌善美;
窮原盡委尋真知。
——佚名撰羿姓宗祠通用聯(lián)
全聯(lián)典指羿氏的得姓始祖后羿,為有窮國的君主,姓“有窮”氏,聯(lián)以鶴頂格鑲嵌“有窮”二字的嵌字聯(lián)。
附錄:【成語典故“羿氏舛射”】
“羿氏舛射”典出《太平御覽·卷八二》引晉皇甫謐《帝王世紀》:“帝羿有窮氏從吳賀北游。賀使羿射雀左目,誤中右目。羿俯首而愧,終身不忘?!薄赌铣骸③摹の男牡颀垺ぶ歌硭氖弧罚骸百澰唬骸嗍镶渡?,東野敗駕。雖有俊才,謬則多謝。’”后羿, 又稱“夷羿”,相傳為夏朝東夷族有窮氏首領(lǐng),善於射。是時夏王啟之子太康耽於游樂田獵,不理政事,為后羿所逐。太康死后,后羿立太康之弟仲康為夏王,而實權(quán)則操於后羿之手。仲康死后,其子相繼位。相亦為羿所逐,自立為王。一日,后羿與吳賀游于北地。見一雀飛,賀求羿射之。羿問曰:“欲生雀或死雀?”賀素聞羿箭法嫻熟,心欲試之,故曰:“僅射其左目耳?!濒嘣?,卻誤中右目。羿覺汗顏,俯首不語,自以為恥,終身難忘?!棒嗍镶渡洹薄T负篝嗾`射,后喻高才亦有失誤之時,常用此語。
后羿
后羿,又稱“夷羿”,妘姓,東夷族。相傳是夏王朝東夷族有窮氏的首領(lǐng),傳說是顓頊的后裔,以善射著稱。夏朝以啟為首的貴族在確立了自己的統(tǒng)治地位后,沉湎享樂,田獵無度,過著荒淫的生活,很快就使國家達到“萬民弗利”的地步。啟死后,他的五個兒子又互相爭奪王位,使國家出現(xiàn)了混亂的局面。這時,東夷族的后羿乘虛而入,“因夏民以代夏政”,取得了統(tǒng)治地位。
據(jù)說,堯時有十日并出,猰貐、鑿齒、九嬰、大風、封狶、修蛇皆為民害?!痘茨献印け窘?jīng)》說:“堯乃使羿誅鑿齒于疇華之疇,殺九嬰于兇水之上,繳大風于青丘之澤,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,斷修蛇于洞庭,禽封狶于桑林,萬民皆喜,置堯以為天子”。這是個神話傳說。這里講的羿也不是后羿,但它形象地刻畫了羿這樣的人物。這里的十日并出、毒蛇、猛獸、大風等都是氏族或部落的首領(lǐng)名稱。夏朝初建立時,后羿所在的東夷族在黃河下游一帶擁有巨大的勢力,因而能一度奪取政權(quán),取代夏人的統(tǒng)治。
后羿當政后,以善射自居,也四出游獵,不管民眾疾苦,并讓寒浞代他管理國家。寒浞積極培植自己的勢力,在后羿外出游獵時,乘機殺死了后羿,取得了王位。
后羿的故事
夏朝的君主夏啟死前,沒有征求別人的意見,不管大家接受不接受,直接把帝位傳給兒子太康。太康馬上以實際行動證實了世襲制的弊端:嬌生慣養(yǎng),好吃懶作,沉湎聲色,不理政事。他把國都遷到河南鞏義地區(qū)(洛陽一帶),行為越發(fā)放蕩——甘酒嗜音,峻宇雕墻,還時常到遠離國都的地方去打獵,大臣們的勸阻都被他當作耳邊風。太康肩膀上扛著一個棍子,嘴里叼著一個野雞骨頭,外出打獵。打獵,是古代最具魅力的戶外運動,只知道蹦迪的可憐現(xiàn)代人是想象不出打獵之令人癡狂的,那就像推著小輪車在超市里采購,使人欲罷不能。太康不停地打 ,在大自然里采購,狗熊啊,大象啊,犀牛啊,都被打死了往小車里裝,喜歡什么野味,就打來裝在車里,不管吃得下吃不下。那時氣溫比現(xiàn)在高兩三度,中原也是 * 帶氣候,保存著大片的森林沼澤。這個購物狂太康可以看見猩猩、大熊貓、竹子和孔雀熱帶動物。
太康嘴里叼著雞骨頭,骨頭上鑿有兩個孔,這叫做骨笛,內(nèi)腔還安裝一根可以推拉的活塞,可以變換音階,從一頭吹起來招引麋鹿,是樂器笛子的原形。太康吹著這個骨笛,順著洛水一路南行,越走越遠,跟大象、犀牛捉起了迷藏,過了一百天還沒有回來,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大象吃了。朝廷群龍無首,大臣惶恐不安,有識之士都預感要出大事了。
這時候,也有一個人帶著他的部族,挎著弓箭,從東邊向這邊移動,來捕獲洛陽地區(qū)的獵物。這人就是射日英雄后羿的后代,武藝精湛,箭法高明,給自己取名夷羿,這是出于追星的需要,因為他同時也是后羿祖先的fans。不過人們也管他叫后羿,而前邊射日的那個準確應該叫羿,而不是后羿。到底該怎么叫,實在是亂!——早在春秋戰(zhàn)國時代就已經(jīng)弄亂了。鑒于現(xiàn)代人已經(jīng)習慣了把那個射日的叫做后羿,為了便于敘述,我們就把這位后出場的先生叫做“小后羿”——小后羿吧,簡寫為“小后羿”——好比“布什”和“小布什”。
小后羿肩上斜挎著弓箭,面色冷傲。他的腦袋上是一個朝天的發(fā)髻(類似麻花辮子),髻身套著一對野豬獠牙的“束發(fā)器”,骨制的小管子串成項鏈佩帶胸前,雙臂則套著十幾對白色黃色的陶鐲,胸前掛有龜和鳥的玉石,腰上綴著一副甲囊(類似行軍水壺,是兩個烏龜殼面對面用皮條縛合而成的),甲囊里存著幾枚銅針和古代打火機。這是東夷族人典型的裝束,非常之酷,頭上還垂著一條隨風飄搖的束發(fā)帶。
公元前二十一世紀的陽光,像野獸的爪子搭在Jr.后羿焦灼的肩膀上,他盯著天空,悶聲不響。他的身后跟著“武羅﹑伯姻﹑熊髡﹑龍圉”四大護法,還有一個叫做“寒浞”的副官。這群在東夷族享有盛譽的人,此刻正從山東趕往中原,目的是把耽于游樂、不得人心的太康堵在返回都城的路上,以便控制夏朝都城鞏義。
這時,昏聵的太康打獵盡興歸來,已被Jr.后羿定罪為“侮辱了金木水火土”(跟從前夏王朝定給別人的罪名一樣),拒住了他的歸路。小后羿及其四大護法劍拔弩張。太康不得已,只好叼著笛子向東流落,跑了兩百多公里,橫穿河南省,到了東部一個莫名其妙的地方筑城住下(其實是土圍子),最終也死在那里。此地后來就叫做太康,現(xiàn)在還有,就是河南省太康縣,最近,他們的電影院還著了火。
太康的老媽和五個弟弟還等著太康回家呢。他們站在都城外的洛河邊上,卻一直沒見人影。出于埋怨和悲傷,他們創(chuàng)作了五首詩歌,稱頌大禹的功績,批判自己的懈怠,很多人聽到都感動得哭了。這就是所謂“五子之歌”:“明明我祖,萬邦之君……內(nèi)作色荒,外作禽荒。萬姓仇予,予將疇依?……弗慎厥德,雖悔可追?”意思是我爺爺大禹很牛氣,當了一萬個諸侯的長官??墒俏掖蟾绮缓煤?a href="/cd/g/ganhuo4444.htm">干活,內(nèi)親女色,外迷打獵,一萬個諸侯都仇視他?,F(xiàn)在又輪到人家東夷人牛叉了,咱后悔又有啥辦法阿!
不爭氣的太康被趕跑了,小后羿卻變得謙虛起來,覺得自己還不熟悉管理中原,就把太康的五個弟弟叫來,從其中挑選了一個帶有領(lǐng)導模樣的,立為中康,做大夏朝的第四任天子。小.后羿說:“我是堅持夏人治夏的,你放心去繼承你哥的遺業(yè)吧?!?br />中康實在是個很康的家伙,連傀儡都當不好,上天也給他搗亂,出現(xiàn)了世界上最早有記錄的日食:太陽被天狗咬去了腦門。老百姓嚇得到處亂跑——人們紛紛敲鼓,想把天狗先生給嚇唬跑了。其實這是沒有用的,因為聲音只能在空氣中傳播,太空里的天狗是聽不見的。可是,這個好心好意的習俗還是被后代帝王們繼承下來了,每逢日食,后代帝王們都要親自擊鼓,作出討好太陽的姿勢,還往天上射箭,射天狗的屁股(其實這招有效,因為箭可以脫離空氣飛行)。
夏王和后代帝王一樣,也不是吃白飯的,帝王的責任最主要一條就是確保人間風調(diào)雨順,這就要求他伺候鬼神們高興(包括伺候鬼神的日光燈——太陽高興)。但是太陽卻被天狗咬了,這實在是一個重大的事故,是夏王的失職,說明他的品德或者政策出了問題。夏王中康于是把這一責任推到了天文官的身上——就是羲氏﹑和氏。這兩氏從黃帝時代起就世襲天文官的鐵飯碗,飯碗端得久了,人就變成懶蛋,喝酒廢事、沉湎淫樂,把日食給計算錯了,沒預報出來,致使中康未能提前做好敲鼓射箭準備。
中康以此為理由,準備砸碎他們鐵飯碗,征伐羲氏、和氏的封國,還喊出了“火炎昆岡,玉石俱焚;舊染污俗,咸與維新”的檄文口號,表示一定把舊風氣搗碎。可是這次搗飯碗活動卻是雷聲大雨點小,出征的隊伍亂打了一氣,夾著尾巴鎩羽而歸。小后羿知道了,認為中康不用再現(xiàn)眼了,已經(jīng)足夠笨了。就逼著中康把政權(quán)交給自己說:“你伺候太陽伺候不好,管束下屬也不得力,打仗還夾著尾巴而歸。還是請你出來一下吧,到外面去辦手續(xù)吧?!?br />中康又羞又憤,辦完離職手續(xù),就吐血而死了。小后羿于是接起他的石鉞,把自己推上了王者的寶座,樹起“有窮國”的大號。
夏朝立國才不過三十年,就這樣被東夷人接管了,真是富貴不過三代。大禹鞠躬謹慎,開創(chuàng)夏朝,夏啟倨傲忘本,太康成為“燒包”,中康就只好下莊了——這是一個優(yōu)美的正弦曲線,興衰的必然規(guī)律。
后羿和嫦娥的故事
“明月幾時有,把酒問青天,不知天上宮闋,今昔是何年?!边@是宋代大文學家蘇武寫的著名的中秋詞。他的問話,把我們引向了廣闊無垠的長空,引向了離我們最近、而又有神秘色彩的天體——月球。關(guān)于月球的傳說很多,著名的有兩個:一個是吳剛伐桂的故事;一是嫦娥奔月的故事。前者知道的人不多,后者卻家喻戶曉。因為它是一個牽人情腸,動人肺腑的故事。所以我們的習俗每到中秋佳節(jié),家人團聚在皓月之下,飲酒賦詩,酹神拜月,遙望溶溶月宮, 老人們便娓娓講起嫦娥奔月的故事來。 嫦娥為什么要到那“高處不勝寒”的月球上呢?她又從什么地方上了月球?這個問題雖然沒有什么科學研究價值,卻是一個饒有風趣的話題。我們根據(jù)神話傳說,并參考了有關(guān)地望,認為這個故事最早出于洛河之濱的鞏義先民。嫦娥就是這個地方一位美麗的姑娘,她和羿喜結(jié)良緣,在這里渡過了許多歡樂的歲月,在這里,偷吃了丈夫的不死藥而上了月宮。
嫦娥也叫妲娥,關(guān)于她的事跡,記載在《山海經(jīng)》、《淮南千》等書中,但都很簡略。只說她吃了不死藥而奔入月宮,過多的經(jīng)歷,書上沒有寫,不敢妄加杜撰,至于她丈夫羿的事跡,史書上倒記載了許多。并且把他描繪成一個古代的英雄。他驍勇善射,但不恃強凌弱,生為民除害,做了不少于民有益的事。傳說,當時天空中有十個太陽,晚上居于扶桑,白天一起出來,強光照的大地河干澤竭,禾苗枯死,百姓無法生活。羿就用帝俊賜給他的彤弓素路,一連射掉九個太陽,大地上氣溫才降下來,草木又重新滋長,百姓得以發(fā)展農(nóng)桑。河伯經(jīng)常溺 * ,羿就射瞎了他的左眼。風伯常肆虐刮壞房屋,羿就射中風伯的膝蓋,使他變成了瘸子。為了徹底除掉人間的妖魔,羿又沫九嬰于兇水之上,激大風于青丘之澤,斷長蛇于洞庭, 擒封籟于桑林。
桑林就是今天鞏義市魯莊鎮(zhèn)魯莊村,古代魯莊一帶原是個叢林茂密、野獸出沒的地方。距魯莊不遠的后林村一帶,就曾生長著一片桑林。那時,人煙稀少,抗災滅害的能力極差,森林里出現(xiàn)了猛(特大的野豬)危害百姓,羿就殺了野豬,為百姓除了害。之后,羿就娶嫦娥為妻,居于鞏義。
羿娶嫦娥之后,生活過得相當美滿。二人情深意切,你恩我愛。 但羿畢竟不是凡人,他原是天上的神仙,因得罪天帝而被下放人間,所以,他在天下諸害并除,百姓安居樂業(yè)的形勢下,萌發(fā)了重回天庭的心愿。于是他長途跋涉到了瑤池,向西王母要了不死藥,準備吃藥升天。他妻子嫦娥發(fā)現(xiàn)了不死藥,也動了好奇心,便趁羿去打獵的機會,獨吞了不死藥。幾粒仙丹下肚,只覺身上輕飄飄的,突然從地上飛了起來,飛出屋外,飛過村莊,飛過大山,直向月宮飛去,到了月宮就成了神仙,變成了月精——專司搗藥的蟾蜍。
羿打獵回來不見了嫦娥,便到處去找,又發(fā)現(xiàn)不死藥也丟了, 方知嫦娥吃了仙藥升天去了。茫茫無際的天空,去哪里找呢?失去了溫柔美麗的妻子,羿悲傷極了,他痛哭了一場,決已不再續(xù)娶。
嫦娥住在廣寒宮中,也千般寂寞,萬般凄楚。每逢月白風清的夜晚,她總要窺望人間。特別在中秋,每當秋高氣爽,萬里無云之時,她更是懷著繾繾之情,攢眉低首,面向大地,深悔自己的孟浪操切。唐代詩人李商隱寫了一首《嫦娥》詩,形象地描繪了她的痛苦心情:云母屏風燭影深,長河漸落曉星沉。 嫦娥應悔偷靈藥,碧海青天夜夜心。這首詩寫出了嫦娥凄冷孤寂之情,雖然當了神仙,但獨居廣寒,孑然一身,形影相吊,“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間”!
嫦娥升天之后,羿已心灰意冷,想收個徒弟,將自己的武藝教給他,也就退居林下消磨晚年了。這時,有個叫逢蒙的人,拜羿為師,羿將射技盡數(shù)教給了他。逢蒙初學倒很用心,而且進步很快,對老師也相當尊重。誰知他卻是一個卑鄙小人,等到他全面掌握了射術(shù)之后,就想,如羿在,他就沒有出頭之日。于是,喪盡天良地趁羿不備之時,用桃木大棒將羿打死。羿這個蓋世英雄,竟死在了自己徒弟之手,成了千古遺恨。
歷史的車輪又轉(zhuǎn)了數(shù)千年,歷經(jīng)帝堯、帝舜,到夏王朝,鞏義又出了一個羿,這個羿姓有窮氏,名后羿。也是長臂善射,過去許多人往往把他們混為一人,但從其生活時代及活動事實來看,則應為兩個人,后羿可能是羿的后代。 后羿的先人住在河南省滑縣東十五里的詛城,他五歲時就拜師于吉甫,學習射箭。學成之后,他將家搬到離夏都斟部僅幾十里 的窮石。窮石又叫窮谷,后改名為通谷,在今鞏義市魯莊鎮(zhèn)南桑、渭城河一帶。那時,夏王太康荒淫無道,不理朝政,整天在洛河南的負犢山(在鞏義境內(nèi))上打獵,國人嗟怨。后羿這時任夏之射官,他野心很大,眼看太康的政權(quán)不穩(wěn)定,便想取而代之。
有一次,太康出外打獵,一百天都沒有回來,朝內(nèi)一片混亂。后奕就趁機陳兵洛河邊,阻擋太康回部,并把太康趕跑了。這時后羿還未形成勢力,所以,不敢自立為國王,就立太康之弟仲康當了國王。仲康荒于酒色,不久死去,他又立帝相,帝相實際上也是后羿的傀儡,不久,后奕的權(quán)癮大發(fā),就趕跑了帝相,自己當了國王。他依仗自己善射,認為誰也不敢惹他,他照樣荒淫無道,“不修民事,而淫于原獸”不用賢臣,卻重用奸佞寒促。寒促也是一個大野心家,他使用陰謀騙后羿出外打獵,并買通后羿的家人,在打獵時將后羿殺死,將后羿的肉煮熟讓他的孩子吃。其子不吃父肉,也被殺于窮石。后羿死后,寒促就使盡拉攏、賄賂、 * 等手段,當了國王,并且霸占了后羿的妻子,還生了兩個小孩。
當后羿篡夏時,夏的老臣叫靡的,逃到有鬲氏,組織了軍事力量,打垮了寒促,立少康為國王,夏才算復國。
由于時光流逝,大地滄桑變化,古都斟部已經(jīng)長理地下。但在這里發(fā)生過的故事,卻一直流傳到今天。


猜你喜歡:
- 一、姓氏源流宿(Sù)源出有四:1、出自風姓,是上古伏羲氏的后代,以國名為氏。據(jù)《元和姓纂》、《左傳》的記載,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后,追封前代
- 京城中關(guān)于愚公移山篇里有京城氏之子一人
- 姓氏源流“韓”,古時又作“涵”,《說文解字》解釋為井垣之意,就是水井周圍的欄圈。韓的姓氏來源,有以下幾種說法:一 、黃帝傳承這是韓姓起源各種
- 共[共,讀音作gòng(ㄍㄨㄥˋ)]一.姓氏淵源:第一個淵源:源于姜姓,出自炎帝神農(nóng)氏屬下的共工氏,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。共氏源遠流長,淵源可
- 百家姓之宇文氏[宇文氏屬地] 太原郡,今山西太原縣。[宇文氏來歷] 據(jù)《周書》記載:(宇文氏)其先為鮮卑君長,有名普回者,“因狩得玉璽三
- 英一 英姓由來1 通志氏族略:英氏出自偃姓,陶皋之后,以國為氏。2 《史記》記載:英姓后人有改為廖姓。二 郡望堂號 晉陽郡
- 禤姓歷史起源:一、有種說法禤姓起源于黃帝之后北宮禤,其后裔被封為在商朝時封有兩個方國,一個在山西長治市的境內(nèi),另一個在山東地鄆城。周代商之后
- 一、姓氏起源連(Lián 連)姓源出有三:1、出自高辛氏,遠古顓頊之后,以祖字為氏。顓頊的曾孫陸終的第三個兒子名叫惠連,他的后代于是就以他們
- 劉傅開基祖傅鸞,號:鳴鳳,帶了妻子杜氏,背了嬰兒,與胞弟傅業(yè)鳥,于明孝宗弘元年戊申歲(1488),從福建上杭縣城關(guān)珠璣巷,遷往廣東廉江市
- 北[北,讀音作běi(ㄅㄟˇ)]一.姓氏淵源:第一個淵源:源于姜姓,出自地名,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。相傳,黃帝與蚩尤大戰(zhàn)之后,把蚩尤部落整個遷
- 倫[倫,讀音作lún(ㄌㄨㄣˊ)]一.姓氏淵源:第一個淵源:源于姬姓,出自黃帝屬下伶官伶?zhèn)?,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。炎黃時期,黃帝身邊有位伶官叫
- 中華亢氏序言吾亢氏人,源遠流長,人丁興旺,枝柯遍布。雖散居神州各地,然不辭千辛,甘歷萬苦,創(chuàng)世拓業(yè),奮發(fā)不止。既安居皆能自成一支,光宗耀祖,
- 郭爾羅特中華姓府:世居察哈爾,蒙古八旗姓。
- 伶源于上古黃帝的樂官泠倫,泠倫的后人以泠為氏,古時泠與伶通用,后又寫成伶氏。
- 縵[縵,讀音作màn(ㄇㄢˋ)]一.姓氏淵源:第一個淵源:源于子姓,出自顓頊帝裔孫伯益之后商王朝諸侯國曼國,屬于以國名避難改姓為氏。據(jù)史籍《
- 圈漢有圈稱,撰《陳留風俗傳》。
- 一、姓氏源流婁(Lóu)姓源出有三:1、出自姒姓,是大禹的后代。大禹的兒子啟建立夏朝,傳至第五王為少康。周武王滅商后,追封先代賢王的后裔,把
- 一、姓氏源流賁(Bēn,F(xiàn)éi 兩支,字同音異,源流有別)姓源出有三:1、出自春秋魯國縣賁父,以祖字為姓。據(jù)《名賢氏族言行類稿》及《元的姓纂
- 歷史來源1、由“馬服”氏改變而來。馬服本是戰(zhàn)國時期趙國的一塊土地,位于今天河北省邯鄲市西北。戰(zhàn)國時趙國大將趙奢于公元前270年率軍在秦、
- 伶舟萬姓統(tǒng)譜:左傳周伶州舟鳩之后。
評論
發(fā)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