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姓在新百家姓排名:第56位

汪氏最早是源自商代汪芒氏之后。汪芒氏又稱汪罔氏,是防風所改,防風是夏朝諸侯之一。夏朝國君禹召集群神到會稽山,防風氏因為晚到,而被禹殺頭。進入商朝,防風氏的后代就改為單字汪氏。汪氏子孫即是商代汪罔氏后代,而其祖先又是夏朝諸侯,所以汪氏的淵源可謂悠久異常,距今大約有四千年的歷史;同時汪氏也必是貴胄之后。
商、周后的春秋時代,又有一支汪氏子孫出現。魯國國君成公的支庶兒子被封到汪邑,其后世子孫就以邑為氏而姓了汪。這一支汪氏,出自姬姓,是黃帝的直系子孫。
還有一支是翁氏分化出來的。據史料記載,福建泉州有翁乾度,生有六子,分姓洪、江、翁、方、龔、汪六姓,六子處休分姓汪。這兄弟六人同列為進士,地位非常顯貴,歷史上有“六桂聯芳”之譽。
【汪姓分布】
春秋時,魯國有童子汪騏,哀公的時候和齊國軍隊戰(zhàn)于郎而死,魯人因為他死于國事,所以按照成人之禮來安葬。這是見于史籍最早的汪姓人物。
東漢時有汪文和,建安中以龍驤將軍為會稽令,為躲避禍患,遷至新安,子孫蕃盛,后發(fā)展為新安望族。據《古今姓氏書辨證》記載:陳稷州別駕汪綱,陳亡,自歙州徒河間。這說明南朝時汪氏已遷于今安徽歙縣,隋初有一支遷至今河南河間。唐代以前中原已經有汪氏聚居點。唐初有汪華,封越國公,其族繁衍昌盛,人丁興旺,子孫分布于今安徽、浙江、江西的許多地方。宋代以后,南方的廣東、廣西、貴州等省都已有汪姓居民。自清康熙年間開始,閩、粵汪氏陸續(xù)有人移居臺灣,此后又有遠播海外者。
【郡望堂號】
堂號:越國堂,唐代汪華封越國忠勤堂,明代汪廣澤封為忠勤伯。另外,汪氏還有堂號平陽、六桂。
郡望:
平陽郡:三國時魏分河東郡置治所在平陽,相當于今天的山西藿縣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區(qū)。
新安郡:晉時由新都郡改置,相當于今天的浙江淳安以西,安徽新安江流域,祁門等地。隋代玫歙置,后來移到了歙縣。
六桂:就是六桂聯芳的譽稱,分布在古代的泉州。治所在地閩縣,相當于今天的福建全省。后來改為閩州。唐代景云年間改武榮州置縣。


猜你喜歡:
- 衷“衷”姓乃江西、福建等南方地區(qū)一常見姓氏,是漢哀帝劉欣的后代。
- 一、姓氏源流句 勾(Gōu)姓源出有四:1、出自以官名為氏。據《山海經》載,有困民之國,勾姓。為此姓之始。勾又寫作“句”。其姓最早見于《山海
- 酉《廣韻·有》:“酉:姓。魏有酉牧?!保ā断P珍洝ざ瘛吠? 《通志·二七·三·以姓為氏》:“酉氏:黃帝十四子之一姓也。見《國語
- 一、姓氏源流督(Dū)姓源出有二:1、出自春秋時華督之后代,以祖名為氏。春秋時期,宋戴公的孫子名督,字華父,又稱華督。華督的子孫中有一支取祖
- 南郭郭為外城,住在南郭的,以南郭為氏。周初文王的弟弟虢叔的后人有南郭氏。 聞名載莊子 吹竽濫齊廷 上聯說周代大夫南郭子綦,《莊子》中有記
- 一、姓氏源流晁(Cháo)姓源出有二:1、源于姬姓,是周景王小兒子朝的后代,以祖名為氏。周景王的太子早死,景王最崇愛小兒子王子朝,于是打算將
- 姓氏源流鄒(Zōu 鄒)姓源出有五:1、出自姒姓,為越王勾踐騶氏之后所改。據《史記·東越傳》所載,閩越王無諸及越東海王搖,皆為越王勾踐之后,
- 賀樓鮮卑古姓,今“樓”姓始祖。
- 枕枕錦曦 男,漢族,省優(yōu)秀教師,湖南省商業(yè)技工學校高級實習指導教師。1960年參加工作。1974年參于籌建我省第一所烹任專業(yè)技校(現湖南
- 猻河南三門峽有此姓。
- 魴①路史;罟士魴之后,望出東平。 ②姓氏考略:以邑為氏,穆天子傳,穆王里圃田之路,東至于房,郭注,房,于國,紀年作魴,即高邑之地。
- 姓氏源流班(Bān)姓源出有二:1、出自羋姓。是春秋時期若敖的后代。若敖的兒子名叫斗伯比,斗伯比的兒子名叫令尹子文。相傳令尹子文是吃虎乳長大
- 寰寰啟定 1941年9月生,中專文化,四川省通江縣第三建筑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。
- 底[底,讀音作dǐ(ㄉㄧˇ)]一.姓氏淵源:第一個淵源:源于姬姓,出自西周王朝卿士尹吉甫,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。據史籍《毛詩崧高序鄭箋》中記載
- 一、姓氏源流冼(Xiǎn 洗)姓源流單純,源出有一:出自古代南方高涼少數民族姓氏。據《姓氏尋源》載:“南海番禺多冼(又作洗,Xiǎn 音顯)
- 邸[邸,讀音作dǐ(ㄉㄧˇ)]一.姓氏淵源:第一個淵源:源于姒姓,出自夏朝時期少康帝給幼曲烈的封地,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。這支邸氏的祖先,是上
- 一、姓氏源流滿(Mǎn 滿)姓源出有三:1、出自媯姓,為先帝舜的后代,以祖字為氏。西周初,周文王打敗商國以后,將舜的后裔胡公滿封在陳這個地方
- 苻苻姓,本來自于蒲姓。西晉末年“永嘉之亂”中,有氐族領袖蒲洪(字廣孟)率流民起義,后蒲洪先后歸附劉聰(匈奴族),劉曜(劉聰之子),石勒(
- [幸氏來歷] 據《通志·氏族略》記載,望出南昌、雁門。《通志》張澍云:其先得姓于君,因以為姓。如寵氏、賞氏。也就是說,幸姓起源于“寵”、“
- 禍現為漢族姓氏
評論
發(fā)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