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 舊百家姓排名:第85位
皮[pi]【姓氏源流】
皮姓起源有二:
?、?、源出姬姓,出自樊姓,周天子卿士樊仲皮之后,以祖字為氏。據(jù)《風俗通義》及《元和姓纂》所載,魯獻公次子仲山浦輔佐周宣王中興,受封于樊邑,其后有樊氏。春秋時,周卿士樊仲皮的后代,以父名為姓,相傳姓皮。
?、?、出自春秋時鄭國大夫子皮之后,以祖名為氏。據(jù)《姓譜》記載:“出鄭大夫子皮?!?br /> 始祖:樊仲皮。
【遷徙分布】
皮姓是一個發(fā)源于我國北方的古老姓氏,始祖可追溯到二千八百年前輔佐周宣王中興的名臣仲山甫。最初皮氏所居的皮氏邑,雖在山西境內(nèi),但最早發(fā)源地實際上還可以推溯到河南的濟源。到了漢、晉、南北朝之時,皮姓已嶄露頭角,出了不少歷史上知名的杰出人物,譬如,后漢有著名的諫議大夫皮究,以及官任上計掾、撰《秦嘉集》的皮仲固;三國時期有受劉備和曹操同聲贊揚的皮容;南北朝時北魏的名將皮豹子,北齊時以善于騎射見稱的皮景和,以及曾著《春秋意》十五卷的學者皮元等。皮姓望居下邳、天水,并逐漸擴散到全國各地。目前皮姓人口未進入全國前三百位。
【郡望堂號】
?、?、郡望
天水郡 漢置,治平襄(今甘肅通渭西北一帶)。東漢一度改為漢陽郡,移治冀縣(今甘谷東南)。魏恢復天水原名。西晉移治上邦(今天水)。隋唐天水郡即秦州。
下邳郡 東漢將臨淮郡改為下邳國,治所下邳,在今江蘇睢寧西北;至南朝宋改為郡。轄區(qū)相當于今天江蘇西北部。
?、?、堂號
天水堂、下邳堂。
自立堂號:涌芬堂等。
【宗族字派】
字輩:
某支皮氏字輩:學立德成先烈振,安邦定國朱功昌。光明正大家興遠,忠厚和平世澤長。
長沙、善化皮氏字輩:積德家聲遠,傳經(jīng)世澤長,同心敦乃善,篤慶錫之光。
湖北鄂州、大冶皮氏字輩:吉水時世派:肇敬克崇卿,孫純慶尚伯(宏)。遷大冶后世派:宏祥福宗,希世景天,廷克應有。敘譜后世派:士(龍)光兆周祚,永定國之興。本道崇先德,立朝啟大文。1988年增派:家學傳成法,才名耀遠方。安全開盛治,萬億正綱常。
江西高安皮氏字輩:守其美業(yè),克振先聲,茂修世熾,永乘賢坤。
【歷史名人】
皮豹子 (?-464),北朝北魏將領。漁陽(今北京密云西南)人。少有武略。太武帝時歷官征西將軍,封淮陽公。后屢破京師,積功擢內(nèi)都大官。豹子沉毅篤實,當時推為名將。邊鎬五代時南唐將領。小名康樂,升州(今江蘇江寧)人。保大元年(943),擊敗張遇賢起義軍,升洪州營屯諸軍都虞候。九年(951),任信州刺史,由袁州進兵長沙,迫使馬希崇投降,升武安軍節(jié)度使。次年,被楚辰州刺史劉信擊敗,削職。后周來攻,起為將,又為后周所俘,世宗命為右千片衛(wèi)上將軍,后遣歸,不為所用。死于金陵。
皮 喜 (?-483),豹子第八子。本名歡喜。史籍避諱改。文成時,以名臣子為侍御中散。孝文帝初,為平西將軍,仇池鎮(zhèn)將。經(jīng)略隴西、漢中,數(shù)有戰(zhàn)功。轉(zhuǎn)散騎常侍、安南將軍、豫州刺史。在州飲酒廢事,被杖罰。卒。謚恭公。
皮景和 (521-575),北朝北齊將領。后主時任侍中,天統(tǒng)二年至武平元年在位?,樞跋纶?今江蘇睢寧西北)人。少通敏,善騎射。初以親信事高歡,補親信副都尉。文宣帝天保初授通州刺史,后以襲庫莫奚功加左右大都督。廢帝乾明元年(560)除武衛(wèi)將軍,兼給事黃門侍郎。后主天統(tǒng)元年(565)遷殿中尚書。二年除侍中。景和于武職之中兼長吏事,又性識均平,故頻有美授。后歷特進、領軍將軍、尚書右仆射、趙州刺史、洛州刺史。武平五年(574),以討陳戰(zhàn)功,進位尚書令。六年,病卒。
皮羅閣 (698-748),唐時南詔君主。公元728-748年在位。唐開元十六年(728)立為詔王。本為蒙舍詔之主,后逐洱河蠻,以次合并蒙巂越析、邆睒、施浪、浪穹五詔,統(tǒng)一六詔。遣孫鳳迦異入朝唐,留長安供宿衛(wèi)。二十六年,受唐冊封為云南王,賜名歸義。移治太和城(今云南大理南太和村)。卒后子閣邏鳳襲位。
皮日休 (約834-約883),唐代文學家。唐代文學家。生于大和八年(834)至開成四年(839)之間,卒于天復二年(902)以后。字襲美,一字逸少。居鹿門山,自號鹿門子,又號間氣布衣、醉吟先生。襄陽(今屬湖北)人。出身于貧苦家庭。早年立志于功名,曾游歷各地。懿宗咸通八年(867)進士。曾任蘇州刺史從事、太常博士。黃巢軍下江浙,為黃巢所得,黃巢稱帝后,任翰林學士。他的死因說法不一?,F(xiàn)存皮日休詩文,均作于他參加黃巢起義軍以前,表現(xiàn)了對當時封建統(tǒng)治的不滿。他認為:“古之置吏也,將以逐盜;今之置吏也,將以為盜?!庇终f:“古之官人也,以天下為己累,故己憂之;今之官人也,以己為天下累,故人憂之?!?《鹿門隱書》)皮日休的文章,如《憂賦》、《河橋賦》、《霍山賦》、《桃花賦》、《九諷》、《十原》、《鹿門隱書》等,均為有所為而作。他的詩,有兩種不同的風格:一種繼承白居易新樂府傳統(tǒng),語言平易近人,以《正樂府》10首為代表,具體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階級矛盾和他同情人民、抨擊 * 的態(tài)度;另一種,走韓愈逞奇斗險之路,以在蘇州時與陸龜蒙唱和描寫吳中山水之作為代表?,F(xiàn)襄樊市郊鹿門山上,有“三高祠”部分建筑,系為紀念皮日休等所建。
皮錫瑞 (1850-1908),清經(jīng)學家。字鹿門,一字麓云。湖南善化(今長沙)人。光緒舉人。因崇尚今文大師伏生,所居題名“師伏堂”,故世人稱其為師伏先生。1890年主持湖南桂陽州龍?zhí)?/a>書院講席。1892年主持江西南昌經(jīng)訓書院。中日甲午戰(zhàn)后,憤《馬關條約》的喪權辱國,極言變法不可緩。1898年春,任南學會會長,主講學術,表現(xiàn)了救亡圖存的熱情。戊戌政變后,清政府下令革去他舉人身份,逐回原籍,交地方官嚴加管束。晚年長期任教,并任長沙定王臺圖書館纂修。博貫群經(jīng),創(chuàng)通大義,今文經(jīng)學造詣很深。所著《五經(jīng)通論》、《經(jīng)學歷史》是經(jīng)學的入門書。他主張解經(jīng)當實事求是,不當覺同妒真,對各家持 * 允,為晚清經(jīng)學大家之一。他工詩及駢文。著有《師伏堂叢書》、《師伏堂筆記》、《師伏堂日記》等。
其他皮姓名人有北朝北齊大臣皮信;唐代名 * 文通;五代詩 * 光業(yè);南宋大臣皮龍榮等。近當代皮姓名人有軍事家皮定鈞,圖書館學家皮高品等。
【皮姓宗祠通用聯(lián)】
望出天水;
源自河津。
指皮姓源流和郡望。
鹿門隱逸;
陸地神仙。
上聯(lián):唐末文學家皮日休,字逸少,襄陽人,早年居鹿門山,自號鹿門子、間氣布衣。咸通年間進士,曾官太常博士。能詩文,善辭賦。下聯(lián):唐代名 * 文通。
勛高荊楚;
賦麗鹿門。
上聯(lián):北齊瑯琊 * 景和,善于騎射,天統(tǒng)初年官侍中,積功封文城郡王,官至尚書令。下聯(lián):皮日休。
勛高荊楚;
賦麗桃花。
同上。
鹿門間氣;
豹子將才。
上聯(lián):皮日休。下聯(lián):北魏名將皮豹子,少有武略,太武帝時歷官征西將軍,封淮陽公。累破宋師,因功擢內(nèi)都大官。沉勇篤實,一時推為名將。
天水世澤;
西河家聲。
北齊皮景和,官至尚書令,封文城郡王、西河郡開國公。善騎射,嘗一箭得豕,人皆善之。
景和騎射;
子信風神。
上聯(lián):皮景和。下聯(lián):北齊皮信,景和之子,為人機警靈悟而有風神。北齊時官至開府儀同三司,入隋后官至洮州刺史。
大唐云南王;
北魏淮陽公。
上聯(lián):南詔第四世王皮邏閣,唐開元間統(tǒng)一六詔,擊敗吐蕃,在南詔早期發(fā)展中起了重要作用。唐王朝封他為“越國公”,賜名“義歸”。入于唐朝,受封為“云南王”。下聯(lián):皮豹子。
沉勇稱武略;
機悟有風神。
上聯(lián):皮豹子。下聯(lián):皮信。
貝多紙上經(jīng)文動;
臺意瓶中佛瓜飛。
唐末詩人、文學家皮日休詩聯(lián)。
池紋帶月鋪金??;
蓮孕含風動玉杯。
皮日休詩聯(lián)。
行人折柳輕和絮;
飛燕含泥帶落花。
五代吳越丞相、詩 * 光業(yè)詩聯(lián)。
學透春秋,灼灼君臣褒貶;
胸藏兵甲,赳赳公侯腹心。
上聯(lián):宋代淳祐直進士皮龍榮,起霖,醴陵人。累官參加政事,封壽沙郡公。下聯(lián):皮豹子。
一、姓氏源流
皮(Pí)姓源出有二:
1、源出姬姓,出自樊姓,為周天子的卿士樊仲皮之后,以祖字為氏。據(jù)《風俗通義》及《元和姓纂》所載,魯獻公次子仲山浦,曾輔佐周宣王中興,受封於樊邑,其後有樊氏。春秋時,一是周卿士樊仲皮的后代,以父名為姓,相傳姓皮。根據(jù)《姓纂》的記載,皮氏是“周卿士樊仲皮之后”,這位樊仲皮,正是建立樊國的仲名的諫議大夫皮究,以及官任上計掾、撰《秦嘉集》的皮仲固;三國時期有受劉備和曹操同聲贊揚的皮容;南北朝時北魏的名將皮豹子,北齊時以善于騎射見稱的皮景和,以及曾著《春秋意》15卷的學者皮元等。皮姓望居下邳(今江蘇省邳縣下邳故城)、天水(相當于今天甘肅省天水、隴西以東地區(qū))。
三、歷史名人
皮日休:字襲美,唐朝時襄陽竟陵人(今湖北省天門市人)。曾隱居鹿門山,自號鹿門子,又號醉士、酒民。咸通八年(867年)進士任太常博士。性情高做,善于詩文。撰《鹿門隱書》60篇,多譏閉時政。與陸龜蒙友好唱和,時稱皮陸。乾符中黃巢起義軍人長安,授日休翰林學士,后以譏刺被殺。著有《皮子文藪》、《松陵唱和詩集》等書。 郎管,任嘉興知府。繼升右侍郎兼資善堂贊讀、吏部員外郎兼直講。皮龍榮就忠王趙基之學業(yè)、培育問題,向理宗進言:“愿陛下身教之于內(nèi)?!钡奂卧S。再遷吏部侍郎兼贊讀,文天祥稱皮龍榮有“晏殊之學問,楊億之文章,仲淹之聲名,器之之氣節(jié)”。
皮錫瑞:字鹿門,一字麓云。舉人出身,湖南最著名的今文經(jīng)學家之一。他景仰西漢《尚書》今文學大師伏生,署所居名?!皫煼谩?,學者因稱師伏先生。后在學堂、書院研講學術。所言皆貫穿漢、宋,融合中西,宣揚保種保教,縱論變法圖強,聽者無不動容。其講義及答問,均刊《湘報》中。晚年長期任教,并任長沙定王臺圖書館纂修。所著《五經(jīng)通論》、腫列心得,示學人以途徑;《經(jīng)學歷史》則是經(jīng)學入門書。他主講經(jīng)當實事求是,不當黨同妒真,對各家持 * 允,為晚清經(jīng)學大家之一。著有《師伏堂叢書》、《師伏堂筆記》、《師伏堂日記》等。
皮定鈞:安徽金寨縣代家?guī)X人。出生于貧苦農(nóng)家。1931年 1、郡望
據(jù)《姓譜》記載:“出鄭大夫子皮?!蓖鱿纶?。
天水郡:漢置天水郡,治平襄(今甘肅省通渭西北一帶)。東漢一度改為漢陽郡,移治冀縣(今甘谷東南)。魏恢復天水原名。西晉移治上邦(今天水市)。隋唐天水郡即秦州。朝宋改為郡。轄區(qū)相當于今天江蘇省西北部。
2、堂號
皮姓的主要堂號有:“天水堂”等。
【皮姓宗祠通用對聯(lián)】
〖皮姓宗祠四言通用聯(lián)〗
望出天水;
源自河津。
——佚名撰皮姓宗祠通用聯(lián)
全聯(lián)典出皮性的源流和郡望,被封于現(xiàn)在山西省的河津縣一帶。
勛高型楚;
賦麗鹿門。
——佚名撰皮姓宗祠通用聯(lián)——佚名撰皮姓宗祠通用聯(lián)
全聯(lián)典指北齊·皮景和,官至尚書令,別封西河郡開國公。
景和騎射;
子信風神。
——佚名撰皮姓宗祠通用聯(lián) 此聯(lián)為唐末詩人、文學家皮日休《送國載上人歸日本國》詩句聯(lián)。
池紋帶月鋪金?。?br />蓮孕含風動玉杯。


猜你喜歡:
- 蘭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三位的姓氏,人口較多,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七。蘭[蘭、闌、欄、斕,讀音作lán(ㄌㄢˊ)]一.姓氏
- 一、姓氏源流慶(Qìng 慶)姓源出有二:1、出自姜姓,為春秋時公孫慶克之后,以父名為氏。據(jù)《通志·氏族略》載:“賀氏即慶氏,姜姓,齊桓公之
- 柒柒氏:是我國較罕見的姓氏。今山西晉城、運城、太原、忻州,河南義烏,湖北武昌,云南河口、邱北,四川合江,廣西桂平等地有分布。漢族、傈僳族
- 閥閥 政 高級工程師。男,1952年12月出生,山西晉城人。中 * 員。1978年畢業(yè)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(yī)大學藥學系。歷任中國人民解放
- 凍 ①通志氏族略:元時有凍阿術,曾任廣東省敘州監(jiān)。明時有凍泰,曾任山東省利津知縣。②千家姓:平陽族。③堂號考:臺灣省桃園、高雄、澎湖縣有
- 起源 范姓的始祖,可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圣君唐堯。堯的后世子孫,在舜、夏、商諸代,稱唐杜氏。入周后,改封于杜,后被周宣王所滅,杜伯之子隰叔逃
- 午 ①廣韻:涇州有此姓。 ②千家姓:安定族。
- 奧敦金史、奧敦丑和尚傳:丑和尚為代州經(jīng)略使,貞祜四年八月,大元兵攻代州,和尚御戰(zhàn)。
- 欣①姓解:力摘切。 ①姓氏辯登:姓苑曰,魯人
- 姓氏來源1: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,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, 封殷帝乙長子微子啟于宋為談國,又名為郯國,傳國三十六代至談君,被楚國滅亡,子孫以國為
- 一、姓氏源流東郭(Dōng guō 東郭)源流單純,源出有一:出自姜姓,是齊國公族之后。古代外城城郭。春秋時,齊桓公有子孫住在都城臨淄外城的
- 程定基 2006-6-23 12:13胥姓宗祠(285)胥姓宗祠(285)一、姓氏源流胥(Xū)姓源出有三:1、出自上古時候,炎帝是著名的氏
- 英一 英姓由來1 通志氏族略:英氏出自偃姓,陶皋之后,以國為氏。2 《史記》記載:英姓后人有改為廖姓。二 郡望堂號 晉陽郡
- 膠[膠,讀音作jiāo(ㄐㄧㄠ)]一.姓氏淵源:第一個淵源:源于風姓,出自古帝伏羲氏之妹女媧后裔,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。女媧有許多稱謂,古有稱
- 殷姓發(fā)源于北方我國的殷姓,正如《世本》所記載的“周武王克紂,子孫分散,以殷為氏”,是殷商王室的后代。當然,“殷”雖然是始見于3300多年前的
- 漫談舒姓舒姓的來源舒(Shū)周朝封皋陶的后代于舒(今安徽廬江縣西),建立舒國,曾被徐國所滅,后又復國,不久又亡于楚國,其國君族人以舒為姓。
- 更現(xiàn)為漢族姓氏
- 一、姓氏源流濮陽(Pú yáng 濮陽)源流純正,源出有一:出自姬姓,顓頊的后代以地名為氏。古代有一條河叫濮水,濮水南岸一塊豐饒的地方叫濮陽
- 宛[宛、惌,讀音作wǎn(ㄨㄢˇ),亦可讀作yuán(ㄩㄢˊ)]一.姓氏淵源:第一個淵源:源于風姓,出自上古時期伏羲之師宛華,屬于以先祖名字
- 伽據(jù)傳古代西域有伽倍國,在莎車國之西,“伽”姓系伽倍國人以國為氏。元代有名人伽伶真?!百ぁ备鶕?jù)住地不同,有qie(讀茄)和jia(讀
評論
發(fā)表評論